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8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论元认知和智力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金勇 《心理科学》2001,24(3):303-305
元认知水平与智力活动之间关系密切。元认知由三部分组成: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技能,它与智力中的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密切相关。人知在人类智力因素中占有重要作用,是智力活动中的核心因素之一。智力也会影响元认知活动。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2.
大量脑科学的研究揭示,应激对与海马相关的陈述性记忆的调节主要通过应激激素,尤其是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而发生作用,而影响的方向取决于一些调节变量,包括糖皮质激素升高的水平以及记忆的不同阶段等。研究发现基底外侧杏仁核是糖皮质激素对记忆不同阶段产生差异性影响的关键部位。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既要科学地认识应激对记忆的消极影响,又要有效利用应激对记忆产生的调节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3.
客体与空间工作记忆的分离:来自皮层慢电位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沃建中  罗良  林崇德  吕勇 《心理学报》2005,37(6):729-738
利用128导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采用延迟匹配任务的实验范式,测查了16名正常被试在完成客体任务和空间任务时的皮层慢电位(slow cortical potentials,简称sp成分),实验发现:在后部脑区,客体工作记忆与空间工作记忆在慢波活动的时间上存在分离,空间任务更早的诱发出负sp成分,并且空间任务激活更多的后部脑区;左下前额叶在客体工作记忆任务与空间工作记忆任务中都有激活,并且激活强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背侧前额叶主要负责客体信息的保持与复述,但左右背侧前额叶的激活强度存在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14.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方法,以面孔、汽车、鸟和椅子为刺激,在汽车搜索作业及分类判断作业两种条件下考察了N170面孔特异性效应。结果发现,面孔在两种条件下均引起明显不同于其余三类物体的N170。实验任务对汽车刺激有明显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在搜索作业下,汽车N170有接近面孔N170的趋势,其波幅显著大于鸟、椅子N170的波幅;在分类作业中,则没有这种显著的差异。从而为证明存在面孔识别的特异性神经机制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15.
信息显示板(IDB)实验在消费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显示板(Information Display Board, IDB)实验是一种过程跟踪技术,以m×n矩阵方式呈现信息阵列,通过观测被试信息检索和浏览的一系列行为,来研究被试问题解决和决策中的信息获得(information acquisition)过程。Mouselab是常用的IDB计算机化程序。消费者是有限理性的问题解决者,因此IDB实验被用于消费行为领域的研究。应用不同的IDB实验设置,研究者探索了消费决策中消费者信息获得的模式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6.
吴勇 《宗教学研究》2007,1(2):68-73
《高僧传》、《祐录》等佛教文献记载佛法初传历史,依据的是《牟子理惑论》。《牟子理惑论》甚至影响了在南方翻译的佛经。汉末交州,社会安定,儒学盛行,学术自由,与海外交往密切,从而为佛教传播提供了条件,但也抑制了佛教传播范围和程度的进一步扩大,这是《牟子理惑论》创作的历史背景。《牟子理惑论》首先译Buddha为“佛”,并在中国南方介绍了佛“相好”制。  相似文献   
117.
The present studies focus on strategies for detecting back irrelevant responding (BIR) on the Personality Assessment Inventory (PAI; L. C. Morey, 1991). Moderate BIR levels can greatly affect the clinical scales of the PAI. Further, the PAI's Inconsistency and Infrequency validity scales are less than optimal for detecting BIR. L. C. Morey and C. J. Hopwood (2004) developed an alternative strategy for detecting BIR that involves comparison of 2 scales from the PAI short-form with the same 2 scales from the PAI full-instrument.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s how different BIR levels affect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interpersonal scales of the PAI in 2 psychiatric inpatient samples. The effectiveness of various strategies for detecting BIR in an inpatient setting is also discussed.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research, moderate rates of BIR impacted several PAI scales in a meaningful way. The Inconsistency and Infrequency validity scales of the PAI were relatively ineffective for detecting low-to-moderate BIR levels. Conversely, the short-form full-instrument comparison strategy was much more sensitive to BIR. Finally, a new BIR detection indicator is presented that improves sensitivity rates for detecting all BIR levels in an acute setting.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for detecting BIR in inpatient setting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18.
杨炳钧  郑涌 《心理科学》2007,30(2):369-372
为了探讨时间表征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叙事属性的判断,让66名博士生被试对12篇删除了明显时间概念词的叙事语篇(创造性与非创造性叙事各6篇)进行时间表征方面的评定,从而检验了“过去”、“现在”、“将来”等时间概念在叙事语篇中的时间表征意义,以及存在的性别、年龄等差异。  相似文献   
119.
冮勇  孔克勤 《心理科学》2007,30(5):1143-1146
西方心理学者对笔相学家的笔迹分析提出质疑,研究表明需要我们重新考虑笔迹分析的适用性,而其利用因素分析技术对笔迹与人格关系的大量研究发现,笔迹特征与EPQ中的E因素、N因素相关显著。我国古代丰富的笔迹学思想和当代笔相学家的实践经验为我们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笔迹与人格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但我们在这一领域运用心理学方法的研究还刚刚起步。目前国内外心理学者在研究取向、笔迹特征选择和研究目的上还存在一定局限,对此加深认识,将会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0.
评分者内部一致性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晓锋  刘勇 《心理科学》2007,30(5):1175-1178
在行为科学的研究和实践中,研究者常常需要将个体层次的评价,整合到群体层次的评价,对于这种自下而上整合模式的一致性问题,国内一些学者常常错误地使用评分者内部信度作为评分者内部一致性的指标。评分者内部一致性和评分者内部信度不仅在理论基础上存在差异,而且在实践中也存在前者很高(或很低),而后者却很低(或很高)的不一致情况。文章阐述了学术界对评分一致性这一问题的提出、争论和取得一致观点的发展脉络,以期学者们对这一问题能够有深入的思索,避免在今后的研究中出现类似的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