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77篇
  4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知觉与行为的分离现象最早是从临床病例中发现的,以后研究者在正常人身上利用错觉实验范式继续探索该现象,并由此发展了4个模型进行解释。其中,计划-控制模型得到了众多实验事实的支持。该模型认为:行为分为计划和控制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独立的加工模块,每个模块使用不同的视觉表征;错觉影响计划阶段,但是不影响在线控制阶段。本文重点回顾了动态错觉效应对计划-控制模型的实验验证,并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92.
蔡厚德 《心理学报》2005,37(1):14-18
采用半视野速示术将标准刺激在中间视野呈现,比较刺激以不同偏心视角(3.5°,5°和6.5°)在左或右视野同时呈现,以检查不同偏心视角引起比较刺激知觉辨认难度的改变对汉字大写数字奇-偶概念同/异判断任务在大脑两半球间分布式加工的影响。结果显示:随偏心视角的增大正确反应时和错误百分数均显著提高;三种视角条件下左右手的正确反应时均有明显的右视野(左半球)优势;3.5°视角右视野(左半球)呈现时右手反应明显快于左手,5°视角右视野(左半球)与左视野(右半球)呈现时均为右手反应明显快于左手,6.5°视角右视野(左半球)与左视野(右半球)呈现时均为左手反应明显快于右手。这些结果提示:本研究条件下只有比较刺激在6.5°偏心视角呈现时刺激和反应可能出现大脑两半球间分布式加工,3.5°和5°视角呈现时可能为左半球单独加工。6.5°视角刺激呈现的分布加工明显由于大视角呈现时比较刺激辨认难度与注意要求的提高所致。  相似文献   
93.
“著道于人身”:道教体育思想及其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体育"①已远远超越于狭义的传统教育属性范畴,而成为了一种内涵丰富的人文精神的普遍性文化载体.然而,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体育"究竟应该涵容哪些人文精神要素,并以何种方式来实现其固有的种种价值目标,却是需要大家不断进行思考的问题.就此,本文拟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文化的视阈,来揭示其所蕴藏着的原生性"体育"思想及人文资源.  相似文献   
94.
为探讨学校归属感对青少年手机依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阶段环境匹配理论,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山东省青岛市65所中学3355名高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和上网时间后,学校归属感对青少年手机依赖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学习焦虑在学校归属感与青少年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学校归属感对青少年手机依赖的直接作用、学习焦虑的中介作用均受到同伴关系的调节,且相对于同伴关系水平低的个体,学校归属感对手机依赖、学校归属感对学习焦虑以及学习焦虑对手机依赖的作用都在同伴关系水平高的个体中更强。本研究有利于揭示学校归属感是如何影响青少年手机依赖的,以及在何种条件下对青少年手机依赖的影响更强/更弱,对移动互联网时代预防青少年手机依赖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5.
邢占军 《心理科学》2005,28(5):1072-1076
本文在沿海某省取样,对该省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历时三年的纵向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中围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特性。对该省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动态考察表明,SARS对城市居民主观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是明显的,SARS过后人们的心理健康体验有升高的趋势,当前客观物质条件仍然对人们的主观生活质量产生突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社会比较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社会比较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在西方关于社会比较的研究已经成为心理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该文从社会比较的概念、类型、动机和策略等几个方面,回顾了国外近50年来研究者关于社会比较的研究脉络;最后,在回顾近几年研究的基础上对社会比较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7.
Kuba Krys  Colin A. Capaldi  Wijnand van Tilburg  Ottmar V. Lipp  Michael Harris Bond  C.‐Melanie Vauclair  L. Sam S. Manickam  Alejandra Domínguez‐Espinosa  Claudio Torres  Vivian Miu‐Chi Lun  Julien Teyssier  Lynden K. Miles  Karolina Hansen  Joonha Park  Wolfgang Wagner  Angela Arriola Yu  Cai Xing  Ryan Wise  Chien‐Ru Sun  Razi Sultan Siddiqui  Radwa Salem  Muhammad Rizwan  Vassilis Pavlopoulos  Martin Nader  Fridanna Maricchiolo  María Malbran  Gwatirera Javangwe  İdil Işık  David O. Igbokwe  Taekyun Hur  Arif Hassan  Ana Gonzalez  Márta Fülöp  Patrick Denoux  Enila Cenko  Ana Chkhaidze  Eleonora Shmeleva  Radka Antalíková  Ramadan A. Ahme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2018,53(Z1):21-26
Inequalities between men and women are common and well‐documented. Objective indexes show that men are better positioned than women in societal hierarchies—there is no single country in the world without a gender gap. In contrast, researchers have found that the women‐are‐wonderful effect—that women are evaluated more positively than men overall—is also common. Cross‐cultural studies on gender equality reveal that the more gender egalitarian the society is, the less prevalent explicit gender stereotypes are. Yet, because self‐reported gender stereotypes may differ from implicit attitudes towards each gender, we reanalysed data collected across 44 cultures, and (a) confirmed that societal gender egalitarianism reduces the women‐are‐wonderful effect when it is measured more implicitly (i.e. rating the personality of men and women presented in images) and (b) documented that the social perception of men benefits more from gender egalitarianism than that of women.  相似文献   
98.
99.
Xing Guang 《亚洲哲学》2013,23(4):305-322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cludes three systems of thought: Confucianism, Daoism and Buddhism. The first two are Chinese culture, and Buddhism is a foreign religion introduced from India. Although there had been conflicts among the three systems of thoughts, but integration is the mainstream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al thought. Thus, Chinese culture has developed into a system by uniting the three religions into one with Confucianism at the centre supported by Daoism and Buddhism. For over 2,000 years, Buddhism has interacted with all levels of Chinese culture such as literature, philosophy, morality, arts, architecture and religions. As a result, Buddhism has successfully integrated in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three pillars. In this paper, I will discuss the Buddhist impact on Chinese culture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points: (1) philosophy and moral teaching; (2) religions and popular beliefs; (3)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d (4) art and architecture.  相似文献   
100.
为了了解心理词典中语音与汉字的联结情况以及从音到形的加工机制,研究首先计算出了基于语料库统计的“音-形”激活概率(某个音节激活其对应汉字的概率),并通过一个听写实验来验证这种激活概率是否反映实际加工中的激活情况。结果证明基于语料统计得到的“音-形”激活概率基本可以预测实际的“音-形”激活情况,表现为:“音-形”激活概率越高的汉字被激活的概率和强度越高,并且有明显的优势字效应; 该统计概率具有可独立于其他影响因素的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