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7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医文化的二元结构是指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与其历史局限性的对立统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封闭性与开放性的对立统一、排斥性与包容性的对立统一、稳定性与离散性的对立统一。这种二元结构对中医医院管理而言,即形成了明显的文化优势,也因某些积习而设置了文化障碍。  相似文献   
52.
大众与个人的审美品位分别代表了审美活动在个体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将大众品位和个人品位相结合的新趋势正在挑战传统的"普遍性"审美法则,并日益凸显审美反应的个体差异。存在诸多因素可以调节大众和个人审美品位的相对比例,包括刺激类型、专业性、文化背景、先前经验和年龄等。大众与个人审美品位的神经机制中,奖赏系统和默认模式网络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审美品位与审美加工模型的理论关系有待进一步厘清和验证。未来相关研究可以在拓展审美对象领域、完善大众与个人审美品位与不同审美加工阶段的对应关系等方向上继续开展。  相似文献   
53.
54.
問題 在重性精神病的研究工作中,利用患者对不同刺激反应特点来探討疾病的病理机制,是頗为多見的。19世紀奥伯斯蒂納(Obersteiner,1879)和拉文-路易(Raven-Leuie,1892)在对重性精神病患者视刺激的簡单反应时間研究中,已发現患者的簡单反应时間較健康人为长。近几年来,本統(A. L. Benton,1959)除了对患者的簡单反应进行研究外,还利用不同视刺激来探討精神分裂症患者辨别反应的特点。維納勃斯(P. H. Venables,1956,1958)及肯英(H. E. King,1962)等人又研究了患者对不同強度的視、听刺激的反  相似文献   
55.
56.
57.
生物芯片技术与缩微实验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微加工技术发展起来的生物芯片,可以把成千上万乃至几十万个生命信息集成在一个很小的芯片上,对基因、抗原和活体细胞等进行分析和检测。用这些生物芯片制作的各种生化分析仪和传统仪器相比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无污染、分析过程自动化、分析速度快、所需样品和试剂少等诸多优点。这类仪器的出现将给生命科学研究、疾病诊断和治疗、新药开发、生物武器战争、司法鉴定、食品卫生监督、航空航天等领域带来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58.
近期研究发现时间可以分别在三个空间维度(左右、前后和上下)进行表征, 但不同维度心理时间线的起源和激活机制尚存争议。最新证据表明, 左右维度时间线主要起源于阅读/书写习惯所伴随的感觉运动经验, 其激活可能是一种低水平的感觉运动机制; 前后和上下维度时间线主要起源于语言中的空间隐喻, 其激活可能是一种高水平的语义机制。未来研究应更关注心理时间线的起源多样性、先天基础、神经机制以及时间线和数字线的类比。  相似文献   
59.
作为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语义认知发展机制及其神经机理对揭示人类语言发展、认知机制有着重要意义。以语义认知能力的习得、发展、老化认知机制为主线, 在系统阐释词汇-语义系统的习得、语义认知能力和策略发展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了语义认知老化的认知机制及其神经机理。最后, 围绕儿童和成人的语义认知差异、句法和语义认知老化的差异、语义认知老化的影响因素等问题上进行了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60.
韩毅初  温恒福  程淑华  张淳淦  李欣 《心理学报》2020,52(11):1313-1326
本研究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通过运用元分析技术探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各项心理健康指标的关系,以及调节变量对二者关系的影响,以期为提升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提供有效借鉴。经过文献检索和筛选,共纳入原始文献3篇,含49个独立样本,被试总数达到40351名。根据同质性检验结果,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发现,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积极心理健康指标存在中等程度的负相关(r=-0.323,95%CI为[-0.378,-0.266]),与消极心理健康指标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r = 0.41, 95%CI为[0.36,0.458])。流动儿童歧视知觉测量工具、学龄段对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积极心理健康的关系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而对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消极心理健康的关系不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同时,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性别对二者的关系不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后续研究应该进一步探索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间的调节变量,结合中国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探索提升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