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697篇
  193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7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认知因素与外源性因素对儿童暗示感受性的交互作用。文章通过在访谈过程中设置不同水平的压力反馈,选用自编的儿童视觉暗示感受性测试材料及一系列抑制性控制实验任务,考查了儿童抑制性控制对压力和暗示感受性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3~5岁幼儿的暗示感受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显著降低。(2)压力影响3~5岁幼儿的暗示感受性水平,压力越大,儿童的暗示感受性越强。(3)抑制性控制对压力与暗示感受性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压力对暗示感受性的影响会随着幼儿抑制性控制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减弱。对于抑制性控制水平低的儿童来说,压力能正向预测其暗示感受性;但对于抑制性控制水平高的儿童来说,压力并不能显著预测其暗示感受性。  相似文献   
952.
在全国范围内采取四阶段分层随机抽样,以1391名4岁儿童为被试,采用追踪调查,先后两次(间隔一年)测查儿童的认知能力,建立两水平回归模型考察幼儿园入园年龄与4~5岁儿童认知发展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家庭学习环境对入园年龄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入园年龄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且入园年龄效应在儿童5岁时仍然存在;(2)对于家庭学习环境差的儿童,较早入园使得儿童获得认知发展的优势;对于家庭学习环境较好的儿童,则存在一个适中的入园年龄段,能最大程度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相似文献   
953.
采用问卷法考察了454名大学生对学校抱有的犬儒态度与其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并探讨了社会支持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犬儒态度与其生活满意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2)政策犬儒、学习犬儒和环境犬儒对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以政策犬儒的影响效果较为突出;学校犬儒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3)家庭支持、老师和同学的支持以及朋友支持对大学生犬儒态度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均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54.
以母语为藏语,第二语言为汉语的熟练和非熟练藏汉双语者为被试,采用词汇判断任务,在无切换、预期切换和无预期切换三种条件下,考察藏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语码切换及其切换代价。结果表明:(1)在三种条件下,熟练和非熟练藏汉双语者对汉语词的反应时均显著短于对藏语词的反应时,汉语词的错误率也显著低于藏语词;(2)切换条件下的反应速度显著慢于无切换条件,切换条件下的错误率显著高于无切换条件,存在显著的切换代价;(3)熟练藏汉双语者对汉语词的反应时显著短于非熟练藏汉双语者,熟练藏汉双语者对汉语词反应的错误率也显著低于非熟练藏汉双语者。本研究表明,藏汉双语语码切换过程中存在切换代价,支持抑制说;熟练藏汉双语者语码切换代价更小。  相似文献   
955.
就业能力的内涵和关注焦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研究者日益聚焦于个体特征及其与情境因素的互动对就业能力的内在结构进行探索,并尝试更多地开发和采用多维、多源测量工具。在西方,以就业能力为前因变量、后果变量、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实证研究已取得丰富成果,但也仍存在诸多分歧和局限。在我国,进行本土化就业能力结构和测量探索以及围绕无边界职涯条件下就业能力的形成、发展过程和整体作用机制开展相关实证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56.
采用创伤暴露程度调查表、复原力量表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量表调查了汶川地震1年后的773名中学生,考察了其复原力在创伤暴露程度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地震1年后,中学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较低,其中男生的水平低于女生,初一学生的水平相对低于初二、高一和高三学生;创伤暴露程度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各维度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复原力在创伤暴露程度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回避性症状与警觉性增高症状的影响上发生负向调节作用,在创伤暴露程度对闯入性症状的影响上不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57.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和同伴规范影响理论,通过整群取样的方法从北京市两所高校中共选取3068名大一新生为被试,以问卷方式测查了大学生感知到的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和态度以及网络使用过程中的同伴压力和自身的网络成瘾程度;探讨了同伴的网络过度使用行为、态度对自身网络成瘾的影响及网络使用同伴压力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中的网络成瘾者所感知到的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态度及网络使用时同伴压力均显著高于非网络成瘾者;(2)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态度以及网络使用同伴压力均与网络成瘾的总分及五个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3)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可以正向显著地直接预测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程度,同时也会通过网络使用的同伴压力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地预测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程度;但同伴的网络过度使用态度不能直接预测自身的网络成瘾程度,而是通过同伴压力间接地影响自身的网络成瘾程度。结论:网络使用过程中的同伴压力在同伴网络过度使用行为影响自身网络成瘾程度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同伴网络过度使用态度影响自身网络成瘾程度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58.
通过三个实验探讨了情绪词的情绪信息对新异刺激喜好度变化的调节机制。实验采用评价条件化(Evaluative Conditioning)范式, 将新异刺激(相当于条件刺激, CS)与情绪词(相当于无条件刺激, US)配对呈现, 最后测量被试对新异刺激的喜好程度。三个实验通过设置表面故事, 控制新异刺激与情绪词间的配对关系, 并改变任务的加工深度, 揭示了情绪词调节新异刺激喜好度变化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情绪词对新异刺激喜好度的调节不依赖于对刺激间偶联关系的意识以及被试的任务状态, 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自动化的联想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959.
采用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量表、儿童行为问题核查表和应对方式问卷,考察汶川地震极重灾区980名小学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应对方式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地震后1年半,灾区小学生攻击行为水平较低,但男生的攻击行为明显高于女生;积极认知在回避性症状对攻击行为的预测中起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负向发泄分别在回避性症状和警觉增高症状对攻击行为的预测中起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60.
本文探讨了个体心理变量(人格特质、自尊)和环境变量(社会支持、生活状况)对男性吸毒者吸毒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男性吸毒者的人格特质、自尊、社会支持、生活状况与吸毒行为存在部分相关;(2)回归分析表明人格特质、自尊和社会支持都影响吸毒行为,人格特质又影响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影响自尊;(3)路径分析证明,人格特质→社会支持→自尊→吸毒行为的假设关系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