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2篇
  免费   344篇
  国内免费   7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3篇
  1970年   2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Garcia, J. The Logic and Limits of Mental Aptitude Test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81, 36, 1172–1180. Hargadon, F. Tests and College Admissions.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81, 36, 1112–1119.  相似文献   
22.
Visual symmetry recognition by pigeons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ummary Pigeons learned to discriminate a large number of bilateral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visual patterns successively projected on the pecking-key of an operant conditioning chamber. Responses to the positive stimuli were reinforced according to a variable interval schedule. Once acquisition was complete generalization trials, involving sets of new stimuli, were instituted under extinction. The birds classified these novel test stimuli with high accuracy throughout, according to their symmetry or asymmetry. Their performance was not disturbed by sets of test stimuli whose geometrical style differed considerably from the training stimuli. Pigeons were even able to discriminate when only allowed the use of one eye. The generalization series were partly designed to test some classical symmetry recognition theories. None was found to be adequate. Subsidiary experiments suggested that most pigeons have a slight spontaneous preference for asymmetric patterns and that symmetry/asymmetry differences can aid pattern discrimination learning at an early stage. It is concluded that pigeons, much like humans, can discriminate bilaterally symmetric from non-symmetric visual forms in a concept-like, generalizing way. The ontogenetic and phylogenetic development of this competence is considered. A novel symmetry recognition hypothesis based on spatial frequency analysis and neuronal feature-detector considerations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23.
Summary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he demonstration of a tactile-kinesthetic aftereffect. A sequence of stimuli was offered to adult subjects whose task was to compare two weights presented simultaneously to both hands by means of a Piéron gravimeter. In Experiment 1 the inspection stimuli consisted of two successive presentations of unequal weights for a period of 2 × 10 s. The test stimuli consisted of two equal weights rapidly following an inspection stimulus. Control stimuli consisting of two equal weights not preceded by an inspection stimulus were interspersed in the sequence. The results obtained confirm the existence of a contrast effect after presentation of an inspection stimulus. In Experiment 2 the inspection stimuli consisted of a single presentation of two unequal weights for a period of 20 s. The results confirm those of the first experiment and provide data enabling the contrast effect obtained to be interpreted as a Köhler-type aftereffect. In order to avoid confusion with the kinesthetic-figural aftereffect, we propose to call the effect demonstrated here the Gravimetric Aftereffect.  相似文献   
24.
文殊菩萨作为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菩萨之一,在石窟造像中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变化,特别是北朝和隋唐两个时期变化很大。通过对北朝至隋唐的石窟造像中文殊菩萨式样变化的梳理,概括文殊菩萨形象的不同式样及其产生和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5.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应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精神活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这些患者,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辅以相应的心理认知疗法,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经过心理治疗的患者复发率低,并对其周围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有良好的诱导和表率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6.
冲突适应是重要的认知控制现象, 反映了认知控制的动态过程。然而, 目前为止对于冲突水平上的差异能否诱发冲突适应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字母Flanker的变式, 通过改变目标-分心物的一致性操纵冲突水平, 探究冲突水平的变化对认知控制调整的影响。结果发现被试的反应时间随冲突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而且先前试次的一致性影响当前试次的干扰效应, 无冲突和低冲突、无冲突和高冲突、低冲突和高冲突条件之间均出现了典型的冲突适应。本研究结果表明, 除了冲突的有无, 冲突水平的变化也能诱发冲突适应, 支持更大的冲突驱动更强的认知控制, 而且冲突诱发的认知控制的功能可能通过注意聚焦实现。这一发现为冲突监测理论的注意调节机制提供了直接的支持证据, 对于促进冲突适应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健康环境悖论”是指在总体受欺负水平较低的环境中, 受欺负的个体会表现出更多适应问题。本研究以来自47个班级的1764名5年级到8年级学生为被试(男生956人, 平均年龄14.46岁), 考察了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在个体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间的调节作用及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关系存在“健康环境悖论”现象, 即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能调节个体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的关系, 在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较低的班级中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的关联更强; (2)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对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调节作用通过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实现。本研究证实了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健康环境悖论现象, 并首次揭示了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8.
孟迎芳  董月晴  陈荃 《心理学报》2021,53(5):469-480
Swallow和Jiang (2010)最早发现, 编码时的目标探测会促进同时呈现的背景信息在随后记忆测验中的表现, 并将这一现象称为注意促进效应(Attentional Boost Effect, ABE)。随后研究发现这一现象并不会出现在概念内隐测验中, 由此提出目标探测主要促进的是背景信息的知觉加工, 而非语义加工。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 操纵了对背景信息的编码加工类型(知觉加工或概念加工)。结果发现, 当与目标探测同时进行的是对背景信息的概念加工任务, 则ABE会出现在随后的概念内隐测验中。反之, 当对背景信息进行的是知觉加工任务时, 则ABE会出现在随后的知觉内隐测验而不是概念内隐测验中。这些结果表明, 目标探测既可能促进背景信息的知觉加工, 也可能促进背景信息的语义加工, 但只有在目标探测下背景信息的编码加工与随后内隐测验中所依赖的提取加工具有一致性, 才会产生ABE。  相似文献   
29.
通过3个研究探讨异质性高自尊与物质主义的关系, 以及在自我威胁情境下异质性高自尊与物质主义的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研究1采用问卷法考察异质性高自尊与物质主义的相关关系, 结果发现, 安全高自尊者的物质主义显著低于脆弱高自尊者; 研究2通过要求不同高自尊者与吸引力高/低的同性进行对比操纵自我威胁, 然后测量外显物质主义, 结果发现, 在吸引力威胁情境下, 安全高自尊者的外显物质主义显著低于脆弱高自尊者的外显物质主义; 研究3通过虚拟的智力测验排名反馈操纵自我威胁, 然后测量内隐物质主义。结果发现, 在智力威胁情境下, 安全高自尊者的内隐物质主义显著低于脆弱高自尊者的内隐物质主义。据此可认为, 异质性高自尊既是解开高自尊与物质主义矛盾关系的切入点, 也是瓦解自我威胁与物质主义正向关系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0.
宋琪  陈扬 《心理学报》2021,53(8):890-903
基于人-环境匹配理论和压力认知交互作用理论, 本文探讨了下属需求和接受的授权型领导匹配性对下属态度、行为和绩效的影响及情绪耗竭的中介作用。本文分别通过对150位领导与150位下属(研究1)、50位领导与243位下属(研究2)的配对样本开展两项多时点、多来源的问卷数据收集, 并采用跨层次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方法得出以下结论: (1)下属需求和接受的授权型领导失配会导致下属情绪耗竭; (2)相对于授权不足, 领导的过度授权更会导致下属情绪耗竭; (3)下属需求和接受的授权型领导匹配性通过作用于下属情绪耗竭进而影响下属对领导的满意度、组织公民行为和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