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0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749篇
  234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3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7年   2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4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通过两个行为实验,考察两种选择性注意干扰任务是否分别对客体与空间信息的保持产生选择性干扰,及干扰效应是否受记忆对象言语命名和编码难易程度的影响.实验1采用言语命名和编码容易的记忆任务,没有发现任何显著的干扰效应.实验2采用了言语命名和编码困难的记忆任务,结果分析发现:空间选择性注意次级干扰任务对空间工作记忆成绩存在显著的干扰效应,而基于客体的选择性注意次级干扰任务则对客体工作记忆成绩产生了显著的干扰.实验结果说明,基于客体的选择性注意和空间选择性注意分别在言语命名和编码困难客体与空间信息的保持加工中发挥作用,但当面对言语命名和编码容易的客体与空间记忆目标时,不再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972.
传统的归纳推理观主要包括特征相似性观和概念观。在基于这两种传统观点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逐渐发现类别知识,特别是标签起到的独特作用,但目前关于不同类型标签作用的分析还缺乏系统性。该文从分析目前两大主要标签研究现状——语言标签和类别标签入手,试图明确标签作用和关系、解释混淆和误解;同时,作者就以标签为载体的研究同儿童语言发展间存在的密切联系提出了儿童归纳推理发展的语言认知模式。文章最后认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应集中在对机制、技术和深层次内部关系三方面问题的探讨上。  相似文献   
973.
认知诊断模型发展及其应用方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结合派生出的认知诊断理论, 利用现代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作为工具, 诊断被试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认知诊断有多种模型, 不同的模型有不同的特点及应用条件。模型的选择和认知诊断方法的应用对认知诊断的结果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选择模型之时需要了解各种认知诊断模型的发展过程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974.
实验采用眼动技术实时考察了句子阅读理解过程中的句法预测效应和并列句的结构表征特点。眼动数据分析发现:(1)有无句法预测没有明显影响名词短语区域的加工, 不同眼动指标差异不显著; (2)有无句法预测显著影响被试对包含暂时局部歧义的关键区和具有解歧作用的关键后区域的阅读理解, 首次注视时间、第一遍阅读时间、回视路径时间和第一遍回视率明显减少。眼动研究表明, 暂时局部歧义句子阅读理解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句法预测效应, 有句法预测降低了局部歧义区域和解歧区域早期和晚期加工的难度; 和英语的短语并列优先法则不同, 汉语并列句子的结构表征出现分离现象, 即短语并列和句子并列。  相似文献   
975.
苏格拉底真的认为"美德即知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史料,我们并不能确认苏格拉底真的认为美德即知识,而“美德即知识”在苏格拉底时代是一个比较含混的命题,并没有准确表达苏格拉底关于美德和知识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976.
科技异化是当代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消除科技异化,保证科技的健康发展和合理应用成了当务之急。宋明理学强调以居敬诚意的“修德”为认知求真的“为学”的前提和条件,倡导“为学”与“修德”统一并进,这对于今天强化科技活动的伦理价值和提升科技主体的道德责任,进而消除科技异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77.
心理因素和慢性前列腺炎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应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精神活动,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对这些患者,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辅以相应的心理认知疗法,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经过心理治疗的患者复发率低,并对其周围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有良好的诱导和表率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78.
The debate on the yan-yi relation was carried out by Chinese philosophers collectively, and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in the debate still belong to a living tradition of Chinese philosophy. From Yijing (Book of Changes), Lunyu (Analects), Laozi and Zhuangzi to Wang Bi, “yi” which cannot be expressed fully by yan (language), is not only “idea” or “meaning” in the human mind, but is also some kind of ontological existence, which is beyond yan and emblematic symbols, and unspeakable. Thus, the debate on the yan-yi relation refers firstly to metaphysics, secondly to moral philosophy, and then to epistemology and philosophy of language. Guided by this view, this paper recalls the source of the debate on the yan-yi relation to Yijing and Lunyu, distinguishes four meanings of “yi” in Chinese philosophy, and reconstructs three arguments. These arguments are the “yan cannot express yi fully” argument, “forget yan once you get yi” argument, and “yan can express yi fully” argument. Finally, this paper exposes and comments on those principles, methods and the general tendency shown in the debate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starting point, value-preference, methodology, texts (papers and books), and influence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ianghai Xuekan 江海学刊 (Jianghai Academic Studies), 2005 (3)  相似文献   
979.
在全国多个省市选取364对幼儿父母,采用父亲教养投入问卷、婚姻满意度问卷和协同教养问卷分别测查父亲教养投入、父母婚姻满意度及协同教养状况,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父母的婚姻满意度、协同教养和父亲教养投入三者间的溢出、补偿和交叉效应及协同教养在父母婚姻满意度与父亲教养投入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溢出、补偿和交叉效应同时存在于婚姻满意度、协同教养与父亲教养投入三者之间;(2)以协同教养的团结或一致维度为中介变量时,父亲的协同教养行为可完全或部分中介父亲婚姻满意度对父亲教养投入的影响,母亲的婚姻满意度和母亲的协同教养行为对父亲教养投入均没有影响;以协同教养的冲突或贬低维度为中介变量时,父母的婚姻满意度直接对父亲教养投入产生影响,父母的协同教养行为不存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80.
In two studies, the role of the number‐word sequence skill for arithmetic performance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first, children between 4 and 8 years of age were asked to count forward and backward on the number‐word sequence and to solve arithmetic problems followed by post‐solution interviews about solution procedure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number‐word sequence skill predicted both number of problems solved and strategy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Study 2 it was found that solving doubles (e.g., 2 + 2 = ?) problems served as a link between the number‐word sequence skill and the number of arithmetic problems solved.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counting on the number‐word sequence may be an early solution procedure and that, with increasing counting skill, the child may detect regularities in the number‐word sequence that can be used to form new and more accurate strategies for solving arithmetic probl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