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69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7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双眼瞳距使得空间某物体在左右眼视网膜的成像存在微小位置差异, 这种差异被称为双眼视差(binocular disparity), 是立体视知觉的重要信息来源。对双眼视差的心理物理学研究始于18世纪初, 迄今已有接近两百年的历史。近年来, 双眼视差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其一是用电生理、脑成像技术考察双眼视差在视觉背、腹侧通路的模块化表征, 其脑区表征反映出视觉系统的层级式、平行式加工规律。其二是应用知觉学习范式研究双眼视差的可塑性。未来研究应综合脑成像和神经调控技术考察双眼视差的神经机制及其学习效应, 包括双眼视差与多种深度线索间的信息整合和交互作用。应用方向上, 可结合虚拟现实等技术优化训练范式, 实现立体视力的康复和增强。  相似文献   
22.
生活中, 个体会时时关注自己的行为结果并及时做出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但在应激下个体能否有效地监控行为并做出适应性调整依然未知。本研究招募了52名男性大学生被试, 将其随机分入应激组与控制组, 采用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rier Social Stress Test, TSST)诱发个体的应激反应, 并结合错误意识任务(Error Awareness Task, EAT)探索个体急性应激下的错误监控与错误后调整过程。应激指标的结果显示应激组个体在应激任务后唾液皮质醇、心率、应激感知自我报告和负性情绪均显著高于控制组, 表明急性应激的诱发是成功的。行为结果显示应激组的错误意识正确率显著低于控制组, 错误意识反应时显著短于控制组; 进一步地, 应激组个体在意识到错误之后的试次上正确率显著低于未意识到错误之后的试次, 并且应激组个体在意识到错误之后的试次上正确率低于控制组。结果表明急性应激降低了个体对错误反应的监控水平, 即便在辨别出错误反应的情况下, 个体的行为监控与调节也更差。本研究说明急性应激会损伤行为监控系统, 导致个体的行为适应性下降。  相似文献   
23.
使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问卷”,要求566名学生对19名教师进行评价,对收集到的数据作不同的概化设计,包括t×i、(st)×i、(st)×(iv)和(st)×(iv)×o四种设计。基于概化理论,结合预算限制,统一LaGrange乘法公式,自行推导不同设计的最佳样本量公式,联合估计的方差分量,计算出不同设计的最佳样本量。结果表明:(1)LaGrange乘法统一公式表现出较强的通用性,能够适用于预算限制下各种概化设计;(2)评价场合是影响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3)(st)×(iv)×o是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概化理论预算限制下最优概化设计;(4)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概化理论预算限制下,每位教师最佳评价学生人数为20人,每个维度最佳评价题目数为3题。  相似文献   
24.
以山东省济南市12所初中的2015名初一学生为被试,对其持续追踪至初二年级,采用自我报告法测查青少年的同伴侵害、受欺负和社交退缩,采用同伴提名法测查青少年的攻击行为。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和潜在转变分析,探讨青少年早期同伴侵害的亚类别以及各亚类别中青少年受侵害身份的稳定性与发展变化。结果发现:(1)同伴侵害亚类别可以分为:未受侵害组、低受侵害组、中等受侵害组和高受侵害组四类,各亚类别间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受侵害程度上;(2)中等受侵害组和高受侵害组表现出高水平的攻击行为和社交退缩,且高受侵害组的社交退缩行为更多;(3)青少年早期个体的受侵害身份具有中到高水平的稳定性,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为高受侵害组青少年倾向于向中等受侵害组转变,中等受侵害组青少年倾向于向低受侵害组转变。攻击行为是受侵害身份转变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5.
采用“中国学校课程教学调查项目”中1811名八年级学生及其家长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数学成绩的关系,考察亲子沟通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显著正向影响数学成绩;(2)亲子沟通、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数学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亲子沟通、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数学成绩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6.
文学阅读不但能提高读者的文学修养, 还能影响其心理状态。然而, 文学阅读经验是否一定能提高读者的心理理论仍然存有争议。近年来有关文学阅读与心理理论关系的实验性探讨不断增加。鉴于此, 作者从文本体裁、测量手段和个体差异角度分析了争议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之上, 归纳了文学阅读影响心理理论的潜在机制, 即镜像神经系统和默认网络很可能是文学阅读促进心理理论提高的重要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27.
心理健康服务的文化胜任力随着欧美对多元文化群体的重视而逐渐发展起来。该领域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论取向及相应的实践策略。内容取向关注静态的、结构化的文化胜任力; 过程取向则关注动态的、非结构化的文化胜任力。两种取向的异同体现了文化胜任力的研究和实践中对文化特异性和普遍性因素的平衡。在此基础上, 本文最后讨论了如何参考国外经验, 立足中国现实问题和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大背景, 来发展中国的文化胜任力。  相似文献   
28.
健康领域的跨期决策关系着个体和国民的健康和福祉。目前学界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参考传统金钱领域的相关理论模型和方法的阶段, 但健康跨期决策具有领域特异性, 沿袭金钱领域理论模型和方法, 导致该领域在研究方法和结果上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健康跨期决策的行为后果是该领域关注重点, 多数研究均报告个体的低时间折扣率、高未来时间取向与其健康保护行为正相关, 与健康风险行为呈负相关。该领域也关注健康跨期决策的影响机制, 如决策对象和决策主体的核心特征等因素。未来研究亟需发展适用于健康领域的跨期决策模型和研究范式, 明确健康行为与跨期决策偏好的关系, 深入探讨健康跨期决策的内在选择机制, 并在健康行为干预和医疗卫生政策应用方面进行更多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29.
味觉作为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感觉之一, 早已超越“舌尖”的直接感受, 潜在地影响了个体对人际关系及伦理道德的知觉与判断, 改变着个体对冒险与消费等行为的决策。情绪中介假说、具身隐喻假说、进化假说以及社会建构假说从不同视角试图阐明味觉对判断与决策的影响机制。当前研究存在味觉感受存在个体差异、味觉测量难以保证效度、味觉实验缺乏统一研究范式等问题, 未来可继续进行味觉隐喻的验证并将其应用于感官营销、心理治疗等领域, 从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多个层面出发, 全方位探讨味觉对判断、决策的影响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30.
定向网络是注意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视觉定向与视觉搜索两大任务。对于这两大注意任务, 正常个体在神经机制上存在较大的重叠, 然而, 孤独症个体却表现出截然相反的行为证据。研究者从非社会信息的注意视角发现, 一般而言, 在视觉定向上, 孤独症个体注意转移不存在缺陷, 而注意脱离存在困难, 但该结论仍有争议; 在视觉搜索上, 孤独症个体存在视觉搜索优势, 但该优势发生的阶段及原因仍需进一步探究。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考察孤独症个体在视觉定向任务中左右视野的不对称性、视觉搜索优势的内在机制及两大注意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