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4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23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江汶  佐斌 《心理科学》2013,36(1):157-163
大鱼小池效应(Big Fish Little Pond Effect)是解释不同教育情境中学生自我概念水平的一个特定概念,Marsh将其定义为:能力同等的学生,在平均成绩较高的学校或班级里的学业自我概念较低,而在平均成绩较低的学校或班级则学业自我概念会较高。大鱼小池效应包括学生采用概括他人和特定他人的比较标准所分别产生的同化效应和对比效应,社会比较对学业自我概念形成具有特定影响。大鱼小池效应的未来研究可以从研究方法的改进、调节变量的控制和跨文化比较等方面拓展。  相似文献   
72.
探讨个人幸福指数-中小学生版(PWI-SC)在中国的适用性以及中澳两国中学生个人幸福指数的跨文化差异。采用PWI-SC施测522名中国中学生、185名澳洲中学生,进行区分度、信度和效度检验,发现该问卷可运用于中国中学生个人幸福指数的调查,个别项目需稍加修改。比较中澳中学生的施测结果,中国中学生的个人幸福指数低于澳洲中学生,中国中学生得分为47-70,澳洲中学生得分为51-72;中国中学生除在个人已有成就项目上得分高于澳洲中学生外,其他方面均较低;中澳两国初中生的个人幸福指数均显著高于高中生,两国初高中生个人幸福指数的差异体现在不同方面;中澳两国中学生个人幸福指数的年龄差异均显著,进一步事后分析发现,两国中学生个人幸福指数的基本趋势均为随年龄增长,个人幸福指数降低,中国15岁中学生的个人幸福指数较高。PWI-SC基本适用于中国中学生;中学生随年龄增长,个人幸福指数降低;中国中学生的个人幸福指数低于澳洲中学生。  相似文献   
73.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成都及重庆两地591名流动儿童和272名城市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流动儿童疏离感的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和学校态度的关系。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疏离感各维度显著高于城市儿童;流动初中生的疏离感显著高于流动小学生,且男生的疏离感显著高于女生;(2)流动儿童疏离感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社会疏离感最高,其次是环境疏离感,人际疏离感最低;(3)流动儿童疏离感对学校喜欢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学校回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应对方式在流动儿童疏离感对学校态度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4.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 new affordance framework for humans and human design. Based on previous important concepts in product design–affordance, signifier, and product semantics, the authors propose three new concepts to illustrate how people perceive affordance. According to the model, perceptual probability of affordance is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 public can perceive a certain affordance; perceptual threshold of affordance is the threshold at which affordance can be perceived by a person and changed by perceptual information; and situations, in which interactions between affordances and people exist, are crucial influences on human–affordance interactions. An illustration of the model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75.
La présente étude examine les effets directs et modérateurs des stratégies de défense (contrôle et support) et de la perception de contrôle au travail (extérieure) sur des relations stresseur-tension entre des gestionnaires de la grande Chine (la République populaire de Chine, Hong Kong, et Taiwan). Les données ont été recueillies, via un questionnaire autoadministré, auprès de 876 gestionnaires soit 249 (164 hommes, 85 femmes) en République populaire de Chine, 280 à Hong Kong (159 hommes, 120 femmes, 1 non classifié), et 347 (191 hommes, 151 femmes, 5 non classifiés) au Taiwan. Des effets directs et modérateurs pour les stratégies de défense et pour la perception de contrôle ont été démontrés pour quelques relations stresseur-tension dans les divers échantillons étudiés.
The present study aims at examining the direct and moderator effects of coping strategies (control and support coping) and work locus of control (externality) on the stressor-strain relationships among managers in Greater China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Hong Kong, and Taiwan). A self-administered survey method was employed to collect data from 249 (164 male, 85 female) managers in the PRC, 280 (159 male, 120 female, 1 unclassified) managers in Hong Kong, and 347 (191 male, 151 female, 5 unclassified) managers in Taiwan. The direct and moderator effects of control coping, support coping, and work locus of control on some stressor-strain relationships were demonstrated in the studied samples.  相似文献   
76.
城市小学生心目中的农民形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62名武汉城区小学生的问卷调查,获得了小学生关于农民的总体形象.研究发现,城市小学生对农民的总体印象是勤劳朴实、生活艰苦、重视亲情人情;小学生对农民的印象的信息来源主要是通过他人和小学生的直接观察;小学生心目中的农民形象随着年级的上升更加客观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77.
卢家楣 《心理科学》2002,25(4):432-434,405
在先前论文中提出与心理匹配策略相应的,又一用以调节学生学习新材料的学习心向的超出预期策略基础上,本文将该策略运用于数学教学之中,进行现场的教学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超出预期策略对教材内容进行情感性处理,且对调节学生学习心向,提高认知学习的质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8.
父母教养态度与儿童在2-4岁期间的问题行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考察父母的教养态度和儿童在2—4岁间的问题行为的发展变化。采用交叉时序滞后设计,对172名儿童从2岁起进行2年追踪,在被试2岁和4岁时,分别对他们的父母进行间卷调查。结果发现:儿童外显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态度的相互作用较强,儿童在2岁时的外显问题行为可以预测4岁时母亲的惩罚性,内隐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态度的相互作用较弱;从2岁到4岁之间,儿童外显问题行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内隐问题行为的稳定性相对略低,父母教养态度也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9.
论患者最佳利益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尽管何为患者最佳利益尚无法明确进行统一的界定,但是患者最佳利益原则在英国等西方国家已经上升为医事法律的基本原则.患者最佳利益原则由传统的伦理和道德标准上升为法律准则符合社会的发展和患者的利益诉求,亦有利于改善我国当前的医患关系状况,我国将来修订相关医事法律时应将患者最佳利益原则确立为基本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80.
王斌  付雅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19,51(4):450-461
采用提取诱发遗忘范式考察摩梭人和汉族人在自我参照、母亲参照、姨母参照和他人参照条件下的加工规律, 发现摩梭被试在自我参照、母亲参照、姨母参照条件下都未出现提取诱发遗忘, 而在一般他人参照条件下出现了提取诱发遗忘; 汉族被试在自我参照、母亲参照条件下未出现提取诱发遗忘, 而在姨母参照、他人参照条件下出现了提取诱发遗忘。这表明, 不同的文化和语言影响人的自我构建, 在汉族人的自我结构中包含有母亲, 而摩梭人将母亲、姨母皆作为重要的他人纳入自我建构中, 使得母亲参照和姨母参照产生与自我参照同样的记忆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