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小学儿童两维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毕鸿燕  方格  翁旭初 《心理学报》2004,36(2):174-178
研究了小学儿童两维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及认知策略,同时,对心理模型理论进行了检验。被试为城市中等小学7岁、9岁、11岁儿童各24名,男女各半。单模型和双模型两种实验任务均为四前提。采用个别实验,儿童在前提呈现的情况下进行推理。主要研究结果:(1)7岁儿童开始萌发了两维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9岁儿童和11岁儿童的推理能力处于发展和提高过程中;(2)随着年龄增长,使用模型建构策略解决问题的儿童人次越来越多,绝大部分11岁儿童都能使用这一策略进行推理。但即使儿童使用了模型建构策略,他们的推理成绩也没有反映出模型数量所造成的任务难度差异,即不符合心理模型理论关于模型数量的主要预期;(3)即使儿童能自发生成模型建构策略,儿童在两维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中使用这一策略的有效性程度并不高。  相似文献   
22.
幼儿对数的认知及其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研究探查幼儿对基数、数序、运算和解应用题的认知发展过程及其认知策略。着重探查:(1)不同认知任务对幼儿数认知发展的影响;(2)幼儿对基数和数序两者认知发展的顺序;(3)从幼儿主动解决问题的策略探究其认知发展水平。该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被试为4、5、6岁城市幼儿园儿童,共92人,男女约各半。全部实验以个别方式进行。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对基数、数序、运算和解应用题的认知成绩均有随年龄发展的趋势,但快速发展的年龄阶段因任务的难度而异;(2)幼儿对基数和数序的认知在4—5岁显示出不同步的发展,对基数的认知成绩优于对数序的认知,而到6岁两者具有同步发展的趋势;(3)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随年龄发展,显示了由外化水平的智力活动向完全内化的智力操作的发展过程,并具有明显的层次性。该研究结果为幼儿数能力的培养和促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3.
A scandal can evoke public outrage when it is widely publicized and involves an individual who is perceived to have a high level of cultural representativeness. Two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when the scandalous target's moral character was highlighted, emotional responses towards the target were least negative when the scandal was widely circulated and when the target was seen as a representative of his cultur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when a cultural symbol is implicated in a widely‐circulated scandal, the negative emotions directed towards the scandalous individual can be alleviated when the public remains confident in his or her commitment to morality.  相似文献   
24.
中学生受欺负状况与心理控制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采用自陈问卷方法,考察了108名中学生的心理控制感与受欺负状况的关系。结果:在生活外控、社交内控、受身体欺负上,男高于女。高中生受身体欺负比初中生少,而未知控制更多。受社会性欺负与外部控制有正相关。受言语欺负与社交外控、生活外控、外部控制有正相关;与社交内控、躯体内控有负相关。受财产欺负与外部控制有正相关。外部控制对受社会性欺负、言语欺负和财产欺负有预测作用;躯体内控对受言语欺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5.
对肿瘤抗原的认识历细了多个阶段,最后终于确定了它们的存在并以肿瘤排斥性抗原肽为研究的主要方向。伴随着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研究了TRAP的方法也在不断进步。大量TRAP的发现和应用,不仅为肿瘤病因学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也为肿瘤免疫治疗拓展了新的途径。对TRAP的研究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哲学启示。  相似文献   
26.
本文在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和管仲的经济政治改革中相伴产生了“四民分业”的社会职业教育思想,这是据现有文献记载的中国最早的比较全面系统而深刻的社会职业教育思想,有很强的时代和自身的特色,对后世的职业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先进国家中,教育是如何为富国强兵的政策服务的。  相似文献   
27.
小学儿童一维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毕鸿燕  方格 《心理学报》2002,34(6):59-63
研究了小学儿童一维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及认知策略 ,同时 ,对心理模型理论进行了检验。被试为城市中等小学 7岁、9岁、11岁儿童各 2 4名 ,男女各半。 4种实验任务分别为三前提单模型、三前提双模型、四前提单模型和四前提双模型。采用个别实验 ,儿童在前提呈现的情况下进行推理。主要研究结果 :(1)从小学 7岁到 11岁 ,儿童的一维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明显提高 ,7岁儿童初步形成了一维空间方位推理能力 ,9岁和 11岁基本具有了这种能力 ;(2 )随着年龄增长 ,使用模型建构策略解决问题的儿童人次越来越多 ,绝大部分 11岁儿童都能使用这一策略进行推理。但即使儿童使用了模型建构策略 ,他们的推理成绩也没有反映出模型数量所造成的任务难度差异 ,即不符合心理模型理论关于模型数量的主要预期。  相似文献   
28.
声旁部分信息在儿童学习和记忆汉字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类似课堂教学的学习-测验任务,通过3个实验探讨了声旁提供的部分读音信息在儿童学习和记忆汉字中的作用。被试来自北京市两所小学260名四年级学生。实验中要求学生学习和记忆3种生字:(1)声旁提供汉字读音的全部信息,如规则一致字;(2)声旁提供汉字读音的部分信息,如声调不同字或声母不同字;(3)声旁不提供汉字读音的信息,如声旁不知字。要求学生学习所有的字一遍后回忆生字的读音,共学习3遍。实验发现,儿童学习和记忆汉字的正确率随声旁提供的整字读音信息不同而不同:当声旁提供全部信息时正确率最高,当声旁提供部分信息时其次,当声旁没有提供信息时最低;而且声旁提供的部分信息越多,正确率越高。结果表明,儿童对声旁提供的部分读音信息敏感,发展声旁意识对学习和记忆汉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9.
30.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 of sibling intimacy and conflict with civic attitudes and behaviours among Chinese young adults. At two time points separated by about 12 months, questionnair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272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mean age at Time 1 = 19.68 years; 69% female), students who studied in Hong Kong and had at least one sibling. Students rated their intimacy and conflict with their siblings and their parents at Time 1, and their civic attitudes and behaviours at both time points.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revealed that, controlling for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parent–child intimacy and conflict, sibling intimacy predicted increases in both civic attitudes and behaviours. Sibling conflict was a non-significant predictor, however. Findings highlighted the roles of siblings in understanding civic development in young adulthood and the utility of targeting sibling intimacy as means to foster young adults' positive attitudes to and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civic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