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81.
音乐情绪感知是指听众对音乐表达情绪的认知和理解。本研究选取3岁、4岁、5岁和大学生四个年龄阶段的中国被试,探讨了他们分别在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条件下,对愤怒、悲伤、抒情和高兴四类情绪的感知能力及发展特点。结果显示:(1)儿童音乐情绪感知能力随年龄的上升而提高,其中,4岁是儿童获得基本感知能力的重要时期,5岁时已达到成人水平;(2)儿童对高兴情绪的感知能力优于其他情绪类型;(3)儿童对中国音乐情绪和西方音乐情绪的感知能力并无显著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82.
在视觉搜索中,特定背景与目标位置的多次联合呈现能够促进搜索绩效,这被称为背景提示效应。本研究探讨背景提示效应能否迁移到二维旋转后的视觉场景中去。选择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场景类型:重复、新异)×7(时间阶段:1~7)×3(旋转角度:0°、45°、60°)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被试在进行背景提示效应的学习后,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在旋转了0°、45°、60°的场景中继续执行视觉搜索任务。结果发现:三组被试都习得了背景提示效应,且都迁移到了旋转后的场景中。这表明背景提示效应可能存在更高级的编码方式。  相似文献   
283.
284.
采用EyeLink-Ⅱ眼动记录仪,探讨了大学生阅读句子时的词跳读率.实验采用2(语境预测性:可预测语境、不可预测语境)×2(词语熟悉度:高熟悉度、低熟悉度)的两因素重复测量设计.结果发现:(1)中文阅读中的词跳读率存在着语境效应,在可预测语境下对高熟悉度词的跳读率为45%,对低熟悉度词的为27%;在不可预测语境下对高熟悉度词的跳读率为10%,对低熟悉度词的为8%;(2)中文阅读的词跳读率存在着词汇的主观熟悉度效应,不论在何种语境下,高熟悉度词的跳读率为28%,而低熟悉度词的跳读率为18%;(3)中文阅读中,语境预测性和词汇的主观熟悉度共同作用于词跳读.  相似文献   
285.
汉语名词特异性损伤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一例汉语命名性失语症个案,他在口语命名图形与口语产生句子时均表现为对名词的作业能力差于动词,而且这种动-名词分离现象仅局限在语音输出通道上。初步推测,他在语音输出通道存在名词特异性损伤;动、名词信息的表征具有相对独立性;词汇与句子水平的损伤彼此对应。  相似文献   
286.
条件性味觉厌恶分化后臂旁核c-fos表达的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口内注入糖精或蔗糖溶液为条件刺激,腹腔内注射LiCl为非条件刺激,在大鼠形成条件性味觉厌恶后进行分化训练,观察味质和嗜好性对臂旁核各亚核c-fos表达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味质和嗜好性对背侧外侧亚核(dls)和腹侧外侧亚核(vls)的c-fos表达无影响;在内侧外侧亚核(ils)和外部内侧亚核(ems),蔗糖诱导的c-fos表达高于糖精,但在外部外侧亚核(els),糖精诱导的表达高于蔗糖;嗜好性刺激引起ils、中央外侧亚核(cls)和cms内c-fos高表达,厌恶性刺激引起ems和els内的高表达。在ils和cms嗜好性与味质的影响各自独立,在els和ems内嗜好性与味质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提示PBN内存在味质辨别和报酬评价的代表区,两种代表区有交迭,ems和els对味质信息和报酬信息的整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7.
白静  王德恒  曹晓华 《心理科学》2007,30(3):588-591
目的:探讨触觉刺激对触觉注意的影响,以揭示选择性注意的机制。方法:利用在体电生理记录技术,记录了288个丘脑腹侧基底核(ventrobasal nuleus of thalamus,VB)神经元放电活动,并着重考察了不同强度触觉刺激对丘脑神经元细胞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触觉刺激对大部分的触觉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均有抑制性影响。提示触觉刺激降低背景噪声可能是触发选择性触觉注意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288.
动、名词词类特异性损伤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词汇的各类知识信息(如,语法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和加工方式是当前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以患者为研究对象已成为了其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期间,人们发现脑损伤使得一些患者对动词或名词表现出选择性认知加工障碍,即出现了动、名词词类特异性损伤。通过探讨这一现象发生的机理,将为揭示词类的语法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和加工方式提供了契机。文章介绍了这一现象的表现形式,即一些脑损伤患者对有关动词的知识比有关名词的知识丧失得更严重,而有些患者的损伤模式却与其恰好相反。另外,文中也阐述了对该现象的3种理论解释:语法解释、语义-概念解释和词典解释。  相似文献   
289.
研究考察了情景浏览过程中靶刺激变换对注视控制的影响,运用了眼动记录技术。实验采用2(靶刺激位置:左、右)×2(变换方式:增加靶刺激、删除靶刺激)的重复测量设计。结果发现:(1)靶刺激变换方式对靶刺激所属兴趣区首次注视启动时间存在显著性影响,并对靶刺激所属兴趣区的前3次注视持续时间产生影响;(2)靶刺激位置属性对兴趣区首次注视启动时间、前3次注视持续时间均不存在显著影响。结果表明,与靶刺激增加相比,靶刺激的删除更易引起被试的优先注意,而且会抑制首次注视过程中的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290.
中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初中一年级学生为被试 ,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探讨培养中学生创造力的可行性及有效措施。研究结果表明 :对中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是可行的 ,学生在流畅力、精进力、变通力、独创力等方面都有所进步。另外 ,实验还考察了发散思维训练对推理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影响 ,结果未发现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