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64篇
  71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祝春兰  刘伟  马亮  张利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2):1875-1881
轻度阿尔茨海默症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前瞻记忆衰退。已有研究以轻度阿尔茨海默症与前瞻记忆衰退的关联程度为主线, 对比了这一关联与“其他认知缺陷疾病-前瞻记忆衰退”、“轻度阿尔茨海默症-回溯记忆衰退”以及“轻度阿尔茨海默症-遗传表达”这三种关联的类似程度。此外, 也有研究涉及到了如何促进轻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前瞻记忆。将来的研究应引入病情程度、前瞻记忆任务类型等变量, 深入探讨轻度阿尔茨海默症与前瞻记忆衰退的关联, 并使用ERP、fMRI等神经生理技术确定轻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前瞻记忆衰退的机制。  相似文献   
2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发病群体多为5岁以后的儿童,主要临床表现是多动、冲动,注意力无法集中,对一项任务不能够有规划进行下去,而且脾气暴躁、易怒。近年来,心理学界、神经科学界和教育学界等对ADHD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本文概括性地介绍了ADHD病症的基本特征,目前对于患者脑机制损害的研究,并从药理学和行为学等方面讨论了ADHD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3.

运用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对患者和家属参与患者安全概念的演化、替代术语和相关术语、前因变量、结果、概念属性、定义、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概念属性包含过程、行为及环境3个领域,4个重要特征分别为个性化、获取、投入及治疗联盟,其前因变量为患者的疾病、健康信息或护理协调的混乱、新政策号召的尝试。结果包括保障患者安全、减少医疗费用和确定最佳做法。澄清患者和家属参与患者安全的概念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对其的重视与了解,为临床的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波兰籍传教士卜弥格(Michel Boym)是17世纪中医西传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其作品《医学的钥匙》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旨在对这部著作的文章架构与基本内容作出分析并从中管窥卜弥格对中国医学身体知识的认识。其中,卜弥格个人的欧洲古典医学和哲学背景对中医知识的阐释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他对于中医知识体系内身体知识的解读可归结为三种类型:一是左右二分的身体;二是以圆为图式的身体;三是不断变化的身体。实际上,卜弥格的这三种身体观念是一套兼具中欧两种医学的特点,却又与二者都有差别的一种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25.
以442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历时20个月的纵向研究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 SES)和积极品质对中考成绩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家庭SES、积极品质整体发展水平可以同时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在20个月后的中考成绩;(2)积极品质整体发展水平在家庭SES与中考成绩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即家庭SES越高,初中生的积极品质整体水平越高,其中考成绩越好。研究结果提示积极品质可以补偿低家庭SES对学生中考成绩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6.
Objective measures of suicide risk can convey life‐saving information to clinicians, but few such measures exist. This study examined an objective measure of fearlessness about death (FAD), testing whether FAD relates to self‐reported and physiological aversion to death. Females (= 87) reported FAD and disgust sensitivity, and facial electromyography was used to measure physiological facial responses consistent with disgust while viewing death‐related images. FAD predicted attenuated expression of physiological death aversion, even when controlling for self‐reported death‐related disgust sensitivity. Diminished physiological aversion to death‐related stimuli holds promise as an objective measure of FAD and suicide risk.  相似文献   
27.
Past studies on suicide have investigated the association of firearm ownership and suicide risk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build on previous work by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firearm storage practices and the strictness of firearm regulation on suicide rates at the state level. Data were compiled from primarily three sources. Suicide and firearm ownership information was obtained from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trictness of handgun regulation was derived from figures available at the Law Center to Prevent Violence, and controls were taken from the US Bureau of the Census. Mixed models were fitted to the data. Household firearm ownership wa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both suicide by all mechanisms, and firearm suicide. Storage practices had especially elevated consequences on suicide rates. Percent with loaded guns and gun readiness increased suicide rates, and strictness of gun regulation reduced suicide rates. Ready access to firearms can make a difference between life and death. Loaded and unlocked firearms within reach become risk factors for fatal outcomes from suicidal behavior. Future research might want to examine ways of obtaining more recent data on individual firearm ownership. This study proposes several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suicide prevention.  相似文献   
28.
音乐无他, 张弛而已。音乐紧张感架起了客观音响与主观体验之间的桥梁, 是音乐情绪产生的前提和基础。音乐紧张感加工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客体与主体两方面。研究发现, 声学要素与调性结构是影响音乐紧张感诱发的声音线索, 而文化背景与音乐能力是影响听者对紧张感加工的个体因素。未来需要对时间结构与长时程调性结构诱发的紧张感及其机制进行深入探究, 这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音乐紧张感与情绪加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9.
包装上的元素信息是消费者感知环境刺激的重要来源, 能对消费者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包装元素可分为非语言型包装元素和语言型包装元素两类, 它们对消费者有不同的影响。总体而言, 非语言型包装元素主要影响消费者的感知和情感偏好, 而语言型包装元素更多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倾向和行为结果。同时, 两类包装元素对消费者产生影响的内在机制可从神经生理机制、认知加工机制、自我控制的转移和多感官交互几方面进行讨论。此外, 两类包装元素对消费者的影响还会受到环境特征、产品特征以及消费者个体特征的调节。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两类包装元素对消费者尴尬情绪、透明包装的选择以及产品评价等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工作反刍指在没有要求其出现的情境下, 有意识的、重复发生的工作方面的相关想法, 分为工作相关情感反刍与工作相关问题解决沉思两个维度。工作反刍对个体健康、工作及幸福感的影响有“双刃剑”效应。持续性认知理论、压力认知激活模型与认知资源视角理论, 可以解释该效应的内在机制。未来研究应分析影响双刃剑效应的边界条件, 寻求减少消极效应、增加积极效应的途径, 拓展其双刃剑效应心理机制的分析视角和该效应的作用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