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6篇
  1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0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介绍了西方类别研究中基于理论的观点及其研究进展。该理论强调知识背景对所形成的类别表征的影响,主张类别知识的组织是多范畴的,不同的学习任务可以导致基于原型或样例的类别表征,类别知识的运用反过来也会影响原有的类别表征。按时间顺序对理论观的产生、主要观点和经典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2.
肿瘤微创治疗在本世纪得到飞速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调查结果却显示目前患者及家属对这种治疗方法不太了解。笔者认为医务人员有义务告知恶性肿瘤患者其病情和先进的治疗方法,这有利于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3.
冷英  邹煜晖  莫雷 《心理学报》2014,46(5):593-606
通过改变目标刺激和非目标刺激的编码效力, 探讨重复知盲发生的机制。采用RSVP任务, 操作目标的重复性与目标的性质(实验1a和实验2)、位置(实验1b)和非目标的字频(实验2), 对比不同条件下第二个重复刺激的正确报告率。结果是:(1)非目标为字母、目标是字母时的重复知盲大于目标为电脑符号时的重复知盲。(2)非目标为字母、目标为电脑符号时, 目标在1和3位置时出现了重复知盲, 而在2和4位置时没有出现重复知盲。(3)当非目标为高频汉字、目标也是高频汉字时的重复知盲大于目标为符号时的重复知盲。(4)当目标为高频汉字、非目标是高频汉字时出现了重复知盲, 而非目标是低频汉字时重复知盲消失。实验结果表明, 字母和汉字条件下, 目标刺激和非目标刺激的编码效力都会对重复知盲产生影响, 支持竞争假设。  相似文献   
124.
采用Go/NoGo语义分类任务, 在贴近自然语言理解的任务模式下探讨了部件位置的加工时程问题。实验操纵了部件位置频率, 并进一步区分了造成部件相对位置频率发生变化的两种来源, 一是操纵部件整体频率(包含某部件的所有汉字集合)的变化, 保持特殊位置上的部件频率(某部件出现在特定位置上的汉字集合)不变; 二是操纵特殊位置上的部件频率的变化, 保持整体部件频率不变。结果表明, 无论是变化整体部件频率还是变化特殊位置上的部件频率, 两者都引发了P200和N400的变化, 且所引发的P200在峰潜时(peak latency)上差异不显著。此外, 两种操作都没有引发N/P150的变化。因此本研究在贴近自然语言理解的任务中进一步肯定了部件位置在汉字阅读中的作用, 既可以影响汉字亚词汇水平的字形加工, 也可以影响汉字的语义提取。  相似文献   
125.
本研究以两个实验探讨了习得的语言范畴影响颜色知觉的机制.实验1让被试接受短期“色-词”重组训练,使原先范畴内的两种颜色变为范畴间的颜色,训练前后完成视觉搜索任务.反应时结果显示,在训练后,与训练的两种颜色近似的另外两种颜色的知觉表现出边缘显著的偏侧化颜色范畴效应.实验2让被试接受与实验1相同的训练后,完成视觉Oddball任务.ERP结果显示,在训练后,与训练的两种颜色近似的另外两种颜色的偏差刺激在早期知觉阶段就表现出偏侧化vMMN效应.这些结果表明:习得的语言范畴能影响早期的、注意前的颜色知觉机能,且这一影响过程可以在短期内完成;习得的语言范畴会影响颜色知觉范畴,而非仅影响特定颜色点的知觉机能.  相似文献   
126.
127.
128.
设计视野阻隔任务,控制了短时记忆和直接比较的两难问题,考察3~5岁幼儿长度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发展趋势和传递性推理这一认知过程的发展序列。以2(间隔长度)×2(摆放方式)×4(年龄)的三因素混合设计,研究了240名幼儿,结果表明:(1)3~4岁是长度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快速发展期,4岁以后的幼儿大部分具备了这一能力,发展速度趋于平缓;(2)任务类型影响推理成绩;(3)基于传递关系的推理依据与推理总成绩显著正相关。研究认为:年仅4岁幼儿具备传递性推理能力蕴含教育价值;传递性推理的认知过程经历了四个可辨别的发展序列,依次主要发生在36~42个月、43~48个月、49~54个月和55~60个月的幼儿当中。  相似文献   
129.
abstract Shame punishments have become an increasingly popular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punishments, often taking the form of convicted criminals holding signs or sweeping streets with a toothbrush. In her Hiding from Humanity, Martha Nussbaum argues against the use of shame punishments because they contribute to an offender's loss of dignity. However, these concerns are shared already by the courts which also have concerns about the possibility that shaming might damage an offender's dignity. This situation has not led the courts to reject all uses of shaming, but only to accept shaming within certain safeguards. Thus, despite Nussbaum's important reservations against shame punishments, it may still be possible for her to accept shaming within specific parameters such as those set out by the courts that protect the dignity of an offender. As a result, she need not be opposed to the use of legitimate shame punishment.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