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采用时间比较法,考察数目及其呈现方式对时间知觉的影响。任务中,首先呈现标准时距,此时变化刺激的数目或呈现方式,然后呈现比较时距,被试的任务是判断比较时距比标准时距长还是短。实验1和实验2分别采用1秒内和1秒以上的时间,结果发现: 1秒内的时间加工中,刺激一个一个连续呈现时,小数引起标准时距的低估,大数导致标准时距的高估,而同时呈现时,刺激的数目对知觉到的时间无影响;数目及其呈现方式影响计时的准确性,而对计时的变异性和敏感性无影响。时间在1秒以上,同时呈现和连续呈现条件下,刺激的数目影响知觉到的时间;计时的  相似文献   
42.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大学校园的学习和生活中都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以往文献表明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表现出了明显的心理适应水平低, 学校参与度不高以及学业表现不足。文化不匹配理论从大学生的文化自我模式与高校文化规范之间关系出发, 解释了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的适应与学业成就等方面的不利处境。以文化不匹配理论为基础, 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行为挑战及其干预实践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人格因素对文化不匹配的调节作用, 也可以探讨教育多样化在推进教育公平过程中的角色以及我国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独特心理特征等内容。  相似文献   
43.
研究旨在考察汉语学龄前儿童正字法意识的发展情况。在某中等城市一所幼儿园随机选择4岁、5岁、6岁三个年龄段的儿童各31、37、34名。实验一使用汉字、韩文和日文(平假名)作为实验材料探查学龄前儿童的汉字特异性意识;实验二使用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的真字、假字和非字考察学龄前儿童的部件位置意识。实验结果显示:(1)三组儿童都能区分日文和汉字,5岁左右儿童这种能力达到成熟。4岁儿童不能区分汉字和韩文,直到6岁,辨别汉字和韩文的能力也没有发展成熟。(2)三组儿童都能意识到假字符合正字法规则,但拒绝非字的能力在学前期尚未发展成熟,儿童在学前期不具备部件位置意识;6岁儿童更容易拒绝上下部件位置颠倒的非字。  相似文献   
44.
研究是考察拖延个体对拖延相关信息的注意偏向及特点。实验1采用情绪Stroop范式,要求被试忽略刺激的语义,仅判断刺激的颜色。实验2采用修改后的点探测范式,以拖延词和中性词为线索,并操作线索和目标之间的时间间隔,被试的任务是判断目标刺激的位置。结果发现:高拖延的被试难以抵制拖延词的注意,在情绪Stroop任务中对拖延词的反应时间更长; 当拖延词和目标刺激的位置一致时,在短的线索—目标时间间隔(SOA)内,被试对目标刺激的反应时间更长,但当时间间隔长时,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更短。该研究表明,高拖延行为个体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抵制拖延信息的注意,对拖延刺激存在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45.
1,25-(OH)2D3是维生素D在体内发挥生理作用的活性形式。活性维生素D3通过与细胞内特异性维生素D受体结合,除了具有调节钙磷代谢的功能外,还发现其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一些肿瘤等。然而,维生素D缺乏在人群中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46.
情绪和任务框架对自我和预期他人决策时风险偏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两个实验考察了情绪和任务框架对自我和预期他人决策时风险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1)获益框架下,悲伤情绪比愉悦情绪诱发更强的风险偏好,自我决策比预期他人决策表现出更强的风险偏好;(2)损失框架下,愉悦情绪比悲伤情绪诱发更强的风险偏好,预期他人决策比自我决策表现出更强的风险偏好;(3)在自我决策时,愉悦情绪在损失框架下比在获益框架下诱发了更强的风险偏好,悲伤情绪在获益框架下比在损失框架下诱发了更强的风险偏好;在预期他人决策时,无论是愉悦情绪还是悲伤情绪,损失框架均比获益框架诱发了更强的风险偏好。  相似文献   
47.
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了国内外脑机能模型的研究概况。总结脑信息处理的三个特性:选择性、适应性及协同性,并论述了涵盖此三个特性的神经元群选择理论。基于神经元群选择理论,提出神经元群的三种类型,并据此建立脑信息处理的模型。  相似文献   
48.
随着冠状动脉分流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广泛开展,CABG术后再狭窄(Restenosis,RS)成为我们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CABG术后RS的研究需要遵循综合、全面、均衡的科学理念.只有在综合、全面、均衡的科学理念指导下,才能加深人们对该问题的认识,增进研究的科学性,取得更佳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9.
王孟成  毕向阳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2):2272-2280
近来以个体为分析对象的方法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其中潜类别和潜剖面模型最为流行。研究者在潜类别和潜剖面模型建模时往往需要进一步探讨协变量与潜分组之间的关系(即带有协变量的潜类别模型)。例如, 哪些变量预测个体类别归属, 以及个体的类别归属对结果变量的预测。本文对近年来研究者提出的各种方法进行了回顾和比较。包括当结果变量是分类变量的LTB法; 当结果变量是连续变量时的BCH和稳健三步法。在此基础上, 文章为应用研究者提供了Mplus软件示例, 并在最后对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50.
量子决策模型是近10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决策模型, 用以解释那些违背经典决策模型的现象。虽然当前的量子决策模型能够解释囚徒困境中的分离效应, 但其中却存在一些困难, 即会产生反常的概率关系以及无法精确拟合分离效应量较大的实验结果。本研究在分析当前量子决策模型困难的基础上, 结合齐当别思想对模型进行改进和优化。结果表明, 研究所构建的量子决策模型克服了当前模型中的困难, 并且能够预测囚徒困境博弈中由他人收益差距改变而引起的分离效应变化趋势。本研究还是一次启发式决策模型与计算式决策模型相结合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