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11篇
  1970年   11篇
  1969年   6篇
  1968年   2篇
  1967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632.
633.
Color experience is structured. Some “unique” colors (red, green, yellow, and blue) appear as “pure,” or containing no trace of any other color. Others can be considered as a mixture of these colors, or as “binary colors.” According to a widespread assumption, this unique/binary structure of color experience is to be explained in terms of neurophysiological structuring (e.g., by opponent processes) and has no genuine explanatory basis in the physical stimulus. The argument from structure builds on these assumptions to argue that colors are not properties of surfaces and that color experiences are neural processes without environmental counterparts. We reconsider the argument both in terms of its logic and in the light of recent models in vision science which point at environment-involving patterns that may be at the basis of the unique/binary structure of color experience. We conclude that, in the ligh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problems which arise for it, the argument from structure fails.  相似文献   
634.
情绪效价和情绪唤醒是描述情绪的两个维度。情绪增强记忆效应表明情绪唤醒事件的记忆往往优于非情绪唤醒事件的记忆,但关于积极情绪记忆和消极情绪记忆哪个在记忆中处于优势仍存在争论。实验以情绪词对和中性词对为实验材料。实验一探讨积极情绪词语或消极情绪词语的记忆优势; 实验二探讨积极情绪环境或消极情绪环境中中性词语的记忆优势。在两种实验条件下,积极情绪下的自由回忆都优于消极情绪下的自由回忆; 多项加工树的存储—提取模型使用实验自由回忆和线索回忆的结果将记忆的存储和提取优势分离开来,结果表明:积极情绪事件记忆优势发生在存储阶段,而积极情绪环境记忆优势发生在存储和提取阶段; 积极情绪事件记忆偏向支持“刺激后编码增强假设”,积极情绪环境记忆偏向支持“唤醒—偏向竞争假设”。  相似文献   
635.
本文分别以90名和70名大学生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任务的方式,探究童年环境、当前环境压力、时间感知和跨期选择四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童年环境影响时间感知,相比童年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个体,童年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个体更倾向于高估时距。(2)在正常环境下,个体时间感知完全中介作用于童年环境和跨期选择之间的关系,童年环境通过影响个体时间感知进而影响个体的跨期选择。(3)在当前环境压力下,时间感知并未起到中介作用。研究表明,时间感知在童年压力与在当前环境压力条件下,对跨期选择的影响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636.
已有研究表明,形状感知与抽象概念之间具有隐喻联结并能够影响个体的判断与决策。当前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形状与人格的宜人性存在关联且能够影响个体决策。实验1采用内隐联想范式的变式探讨不同形状与宜人性词汇之间的联系,结果未发现长方形和圆形与宜人性词汇存在内隐联结。实验2采用内隐联想测验探讨圆润面孔与棱角面孔与宜人性词汇之间的联系,结果发现圆润面孔与宜人词、棱角面孔与非宜人词之间存在内隐联结。实验3进一步考察形状与宜人性词汇的联结对公平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圆润面孔更易知觉为宜人,个体更容易接受其作出的不公平分配,而棱角面孔更易知觉为非宜人,个体更容易拒绝其作出的不公平分配; 并且,宜人性感知在面孔形状与被试的接受率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圆润形状面孔与宜人词、棱角形状面孔与非宜人词存在隐喻联结,且这一联结能够进一步影响个体公平决策。  相似文献   
637.
与现实自我相对,网络自我是个体在网络世界中的自我。在网络生活日益普及的今天,探讨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自我身份、外形及人格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得知网络自我在一定程度上是现实自我的虚拟投射,但对于一些容易受到社会评价的特征,个体会对网络自我进行适度的理想化。同时,网络平台属性以及用户个人特征都会影响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关系。未来研究可以结合不同平台与场景、多种研究方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38.
对1495名被试的价值观与幸福感进行了三个时间点的追踪研究,通过潜变量增长模型和交叉滞后回归模型,考察重大突发事件下价值观与幸福感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结果发现:(1)T1到T3民众的自我超越价值观显著下降,保守和开放价值观显著上升;(2)T2到T3民众的幸福感显著下降;(3)T2自我超越价值观正向预测T3幸福感,T2自我增强价值观负向预测T3幸福感;(4)T2幸福感正向预测T3自我超越和保守价值观,负向预测T3自我增强和开放价值观。该结果为今后重大突发事件下的价值观引导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639.
人们会迅速地对目标人物的面孔线索进行人格特质分析,进而形成对目标的人格第一印象。在这个面孔—人格知觉的过程中,知觉结果会受到知觉对象、知觉者以及两者交互作用的影响。本文基于这三个方面对影响面孔—人格知觉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和展望,以期更系统、科学地研究与看待面孔—人格知觉,并为人际印象设计与管理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