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26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11篇
  1970年   11篇
  1969年   6篇
  1968年   2篇
  1967年   4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已有研究表明,形状感知与抽象概念之间具有隐喻联结并能够影响个体的判断与决策。当前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形状与人格的宜人性存在关联且能够影响个体决策。实验1采用内隐联想范式的变式探讨不同形状与宜人性词汇之间的联系,结果未发现长方形和圆形与宜人性词汇存在内隐联结。实验2采用内隐联想测验探讨圆润面孔与棱角面孔与宜人性词汇之间的联系,结果发现圆润面孔与宜人词、棱角面孔与非宜人词之间存在内隐联结。实验3进一步考察形状与宜人性词汇的联结对公平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圆润面孔更易知觉为宜人,个体更容易接受其作出的不公平分配,而棱角面孔更易知觉为非宜人,个体更容易拒绝其作出的不公平分配; 并且,宜人性感知在面孔形状与被试的接受率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圆润形状面孔与宜人词、棱角形状面孔与非宜人词存在隐喻联结,且这一联结能够进一步影响个体公平决策。  相似文献   
622.
情绪效价和情绪唤醒是描述情绪的两个维度。情绪增强记忆效应表明情绪唤醒事件的记忆往往优于非情绪唤醒事件的记忆,但关于积极情绪记忆和消极情绪记忆哪个在记忆中处于优势仍存在争论。实验以情绪词对和中性词对为实验材料。实验一探讨积极情绪词语或消极情绪词语的记忆优势; 实验二探讨积极情绪环境或消极情绪环境中中性词语的记忆优势。在两种实验条件下,积极情绪下的自由回忆都优于消极情绪下的自由回忆; 多项加工树的存储—提取模型使用实验自由回忆和线索回忆的结果将记忆的存储和提取优势分离开来,结果表明:积极情绪事件记忆优势发生在存储阶段,而积极情绪环境记忆优势发生在存储和提取阶段; 积极情绪事件记忆偏向支持“刺激后编码增强假设”,积极情绪环境记忆偏向支持“唤醒—偏向竞争假设”。  相似文献   
623.
人们会迅速地对目标人物的面孔线索进行人格特质分析,进而形成对目标的人格第一印象。在这个面孔—人格知觉的过程中,知觉结果会受到知觉对象、知觉者以及两者交互作用的影响。本文基于这三个方面对影响面孔—人格知觉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和展望,以期更系统、科学地研究与看待面孔—人格知觉,并为人际印象设计与管理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24.
与现实自我相对,网络自我是个体在网络世界中的自我。在网络生活日益普及的今天,探讨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自我身份、外形及人格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得知网络自我在一定程度上是现实自我的虚拟投射,但对于一些容易受到社会评价的特征,个体会对网络自我进行适度的理想化。同时,网络平台属性以及用户个人特征都会影响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关系。未来研究可以结合不同平台与场景、多种研究方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625.
626.
627.
628.
个体根据知觉选择、反应偏向以及实时更新的情境信息调节自身状态,以适应性地促进对当前知觉信息的灵活编码,这一过程即为印象形成的认知控制。采用词语判断任务操控直接信息与间接信息,通过侧抑制任务的变式对知觉对象进行高、低负载两种水平的加工,考察了不同类型的冲突信息及其知觉负载对他人印象控制策略的影响。结果发现:知觉负载对印象控制策略的调节作用会依据知觉信息的类型(冲突vs.相容)而变化。具体而言,当知觉信息相容时,个体的印象控制策略仅受知觉负载的调节而产生效应,即高知觉负载的个体易采取主动性控制策略而进行自上而下的线索驱动性加工,低知觉负载的个体则易采取反应性控制策略而进行自下而上的探测驱动性加工; 当知觉信息冲突时,个体的知觉负载效应消失,即对冲突信息的印象控制策略受到知觉信息的类型(冲突vs.相容)与知觉负载双重调节:高知觉负载的个体易采取反应性控制策略而激活反刻板印象,从而在印象加工中出现冲突适应偏向; 低知觉负载的个体则易采取主动性控制策略而激活刻板印象,从而在印象加工中出现冲突抑制偏向。这些结果表明,仅当他人信息不存在冲突时,知觉负载对印象控制策略的调节才发挥单一效应。  相似文献   
629.
准确且高效地测量智慧是智慧研究的基石。自柏林智慧模式于1990年首创智慧测量法后,围绕如何测量智慧形成两种测量范式:最佳行为测量取向和典型行为测量取向。文中综述了两种测量范式的新发展、优势和不足。未来宜重点测量“德才一体”的综合心理素质和借助这一素质创造出的产品; 兼顾自我报告、行为观察和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测量智慧。  相似文献   
630.
科学心理学观念的普遍兴起,是19世纪中叶错综复杂的思想史背景的产物。只有在人类思想及其历史作为整体的关系背景中,才能澄清这个观念的内在本性。也只有在系统地接受这个背景的制约关系中,这个观念才能获得其真理的实现。能否在人类思想作为整体中胜任并执行其理论职能,成为我们检验一种心理学体系之真理性的途径之一:科学心理学观念只有实现为现象学心理学,才能执行其为人文科学奠基的逻辑职能; 反之亦然。这个关系还从否定方面暗示着,一切以异化的形式实现的心理学,都不可能真正承担起为人文科学奠基的逻辑职能,并因而违背了我们的常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