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1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190篇
  683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61篇
  2011年   505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388篇
  2007年   428篇
  2006年   365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322篇
  2003年   261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112篇
  1987年   121篇
  1986年   90篇
  1985年   111篇
  1984年   104篇
  1983年   136篇
  1982年   87篇
  1981年   85篇
  1980年   75篇
  1979年   82篇
  1978年   67篇
  1966年   48篇
  1965年   131篇
  1964年   104篇
  1963年   127篇
  1962年   54篇
  1958年   84篇
  1957年   69篇
  1956年   49篇
  1952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如果我们想在过去几十年所发表的“官方”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去查阅马克思有关异化概念的话,那将是徒劳的。在许许多多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中,马克思历史哲学的这个中心范畴连一次都没有被提到过。可是这类教科书的宗旨还是为总结马克思历史哲学体系而撰写的。为了使这种现象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认为就这个范畴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所应占有的地位来谈谈我们的看法,实在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我们还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分析当今社会主义社会结构的时候,这个范畴是否能用上呢?为了探讨这些问题,我们在有些地方还要涉及到马克思的几份手稿(《经济学-哲学手稿》,1932:《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939),在这  相似文献   
932.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发展新阶段(指五十年代末开始的这一时期。——译者注)的特征是:创造性地研究问题,提出许多新的课题和问题并把这些问题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社会学越来越显示出它是与共产主义建设任务直接相联系的。研究社会学课题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哲学干部的数量和质量也都有了提高。在过去年代里从事社会学科研工作的干部,从  相似文献   
933.
The key pecking of eight pigeons was maintained on a variable-interval 1-minute schedule of food reinforcement. Sometimes, all responses between 35 and 50 milliseconds in duration produced a shock; sometimes, all responses between 10 and 25 milliseconds produced a shock; sometimes, shocks were produced by pecks without regard to duration (nondifferential punishment), and sometimes shocks were delivered independently of responding. Punishment of 35- to 50-millisecond responses selectively suppressed those responses, while punishment of 10- to 25-millisecond responses and nondifferential punishment suppressed responding overall but did not suppress responses of particular duration. Punishment of 35- to 50-millisecond responses suppressed key pecking slightly less than did nondifferential punishment. Punishment of 10- to 25-millisecond responses and response-independent shock produced roughly equal amounts of suppression, substantially less than the other punishment procedures. The data support the view that there are at least two kinds of key peck, identifiable on the basis of duration, one of which (short duration) is insensitive to its consequences.  相似文献   
934.
935.
苏联在完成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逐渐地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时期,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劳动者,帮助他们克服资本主义的残余意识(其中包括宗教偏见)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在执行这个最重要的历史任务时,宣传科学知识则起着巨大的作用。科学和宗教是正相反对的东西,是两种根本上对立的社会意识形态。宗教是变相的“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支配着人们的那种外界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非人间力量的形式”。和宗教相反,科学是自然界、社会、思维以及它们客观发展规律的可靠的知识体系。宗教、对各种怪异现象的信仰、超自然力  相似文献   
936.
本文譯自作者于1962年出版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及其克服的途徑”一书。該书共分五章,即:一、矛盾及其在发展中的作用;二、社会主义矛盾的基本特征与其发展;三、从以往的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矛盾;四、社会主义的矛盾的形式和解决方式;五、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这里譯出的是該书的第一章,其中第一、三节是摘譯,第二节是全譯。在这一章里作者閘述了他著述此书时所遵循的一般原則。其中,在第一节里,他分析了矛盾的实质,认为矛盾是运动,同时也是其他任何运动形式的泉源或潜在基础。他认为矛盾的任何具体形式必然以下列諸条件为前提:一、統一物分裂为二,現象內部出現对立的力量或趋势;二、在各种力量的相互关系中建立一定的形式;三、存在着矛盾展开的条件;四、矛盾只能在一定界限內展开;五、过程中有一个主导力量;六、存在着使矛盾得到解决的前提或手段;七、旧矛盾中具备有新矛盾的萌芽。在第二节里,作者分析了同一、差別、对立、矛盾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关系。他认为同一是对一个对象的实质与另一个对象的实质的区別的确定;差別是两种沒有达到相互排斥程度的現象之間或同一种現象的不同方面之間的相互关系;对立是同一个統一物的两个相互排斥的方面的关系;相互渗透是两个极端在斗爭形式中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矛盾。在第三节中,作者分析了作为解决矛盾的手段的飞跃。他认为漸进性和飞跃不是同一的,但也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漸进过程是为旧质向新质的飞跃轉化作准备,而飞跃則是完成漸进的发展并为不断的运动創造条件。飞跃是漸进性的中断,甚至在不經过爆发而实現轉化的条件下也是如此。飞跃是旧质的质变,是旧质为新质所代替,但并不是把旧质全部抛弃,而是一方面加以否定,另方面加以保留。飞跃是根本解决矛盾的唯一方式。  相似文献   
937.
M.馬尔科維奇的《今日的辯证法》一文,是南斯拉夫杂志《我們的主题》一九六三年第九期(辯证法問題专号)的第一篇文章。作者强調指出,辯证法作为普遍的哲学方法,不仅是获得知識的方法,而且是研究和解决人道主义問题、确定人們活动的目的和手段的方法。作者认为当代大多数論述辯证法的著作的“根本缺点”在于:对辯征法范疇缺乏确切的說明,把辯证法原則解釋成絕对的教条,辯证法的論证和运用有很大局限性。而那些反对所謂教条主义的“馬克思主义者”,也极不关心辯证法问題。作者认为,辯证法就是普遍的哲学的方法論、方法、理論、实踐和事物本身的辯证法。作者认为辯证的原則和非辯证的原则在实踐經驗上都有一定根据,辯证法原則不能完全駁倒非辯证的原則。作者在談到自然辯证法时,肯定自然辯证法的存在。但认为自然辯证法和人的辯证法是不可分的。作者在强調人是自然的人,自然是人的自然,主体和客体密切联系时,否定了物质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原則,攻击了恩格斯坚持的辯证唯物主义反映論。作者认为,革命就是促进人的解放,辯证法就是促进自然人化,实現人的自然(本性)的革命的方法。作者把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說成是一般人道主义的共产主义.作者认为,进步的最高标准是人的全面解放,在現有历史条件下实現最大限度的人性自由;辯证法就是实現进步的理論和方法。总之,作者力图用資产阶級的人性論、人道主义来曲解辯证法,修正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938.
哲学的轉变     
作者认为目前已掌握了一种逻辑方法,它使传统的哲学体系(被称作“形而上学”)间的争论成为不必要的,传统的哲学争论已到结束之时。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哲学的转变”。这个所谓“转变”实质上就是把传统的哲学问题,也就是把哲学的基本问题宣布为没有意义而加以取消。即不再认为哲学是一种世界现,而把它降低为对语言的逻辑分析。现将其主要论点提要如下: “我确信我们正处在哲学底最彻底的和最后的转变之中,……即哲学体系间的无结果的争论已到结束之时。……现在已经掌握了这种方法,它使每一个这样的争论在原则上成为不必耍的。……维特权斯坦(在1922年的《逻辑哲学论》中)是推进到达个决定性转变的第一个人。“每一种认识乃是一种表达,一种描述,……而这能以任何的方式,通过任何的语言,应用任何一种任意制定的记号系统来达到的。所有这些可能的描述方式……必须有某种共同的东西……就是它们的逻辑形式。一切知识只是由于其形式,才成为知识……。这一简单的见解……使传统的认识论的问题得到解决。对表达、描述的本质的思考……代替了对人类认识能力的研究。……因此没有在原则上不能回答……不能解决的问题。迄今认为不能回答和不能解决的问题不是真正的问题,而是无意义的文字序列。”“无论哪里存在着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在理论上人们总是能够指明导致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证实的活动,即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最后终点,总是同样的:即出现由观察、山直接经验所断定的确定的事实。……除通过观察和经验科学以外,对真理没有其他的检验和证实的方法。……每一门科学都是知识的系统,即都是真的经验命题的系统,……全部科学都是知识的系统。在此之外,不存在‘哲学的’真理底领域。哲学不是命题的系统,它不是一门科学。”“哲学就是这样一种活动,通过这种活动,陈述的意义被发现或被确定。哲学使命题得到澄清,科学使命题得到证实。科学所涉及的是陈述的真理,哲学所涉及的乃是陈述所说的到底是什么。……形而上学者的努力一向都集中在这一荒谬的目标上,……就是要说那不可说的东西。……形而上学的没落并非因为它的问题的解决是一件人的理性所不能胜任的事,而是因为根本就没有这种问题。”“我们认为不确定的和纯粹或然的性质是与哲学不相容的,……这是因为或然性或不确定性概念是完全不能应用于明确意义的活动,而这种活动是哲学所赖以构成的东西。……的确,只是由于这种性质,哲学体系间的争论才能终止。……今后将不再有谈论‘哲学问题’的必要了,因为人们将哲学地谈论一切问题,这就是说,有意义地和清楚地谈论一切问题。”  相似文献   
939.
作者在本文中討論狹义的意义,即符号的意义問題。他說“維也納小組”的新实証主义者把“有意义性”和“可检驗性”等同起来。这个“意义是检驗方法”的公式成为一系列新实証主义“意义”观念的出发点。这些观念又可分为两类:(一)是把意义归結为主体对符号的这种或那种反应,其中包括布里奇曼的操作主义。这种看法与石里克的看法相接近。罗素也把意义解释为詞或符号对行动的关系。維特根施坦晚期认为意义是用詞的方法。作者认为把意义看作反应、行动,是不正确地把动物行动的特征搬到人的自觉活动方面来。(二)是把意义同由符号組成的結构等同起来。这一看法在一定范围內是正确的。这里牵涉到意义的形式化解释、机器翻譯等問題。但作者认为卡尔納普、奈伊拉特都把这种看法絕对化了。作者在批判新实証主义对意义看法的同时,自己也提出了一个关于意义的定义。他說,意义是由詞或由符号来代表的信息的不变項。这个定义着重提出信息,也指出意义不直接反映现实。那些經常具有意义的符号的认識作用也是間接的。由于符号本身具有約定性质,它不能反映现实,但它能促进反映现实的过程。关于意义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問題,作者认为这取决于意义表现在什么信息結构中。它在邏輯关系中是精神的,在生理或机器的信息中是物质的。作者还主张不可能寻找出意义的一般定义,正如不可能寻找出“一般存在”那样。最后作者认为他在文章中提出的关于意义的定义有实践上和理論上的优越性,因为它指点我們根据相应条件运用意义形式中的一种,而新实証主义的主观主义观点则在这方面会起妨碍作用。  相似文献   
940.
海德格尔是德国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早年受现象学派创始人胡塞尔的影响很深。从1927年起,先后发麦了《存在与时间》、《什么是形而上学》、《柏拉图的真理学说》等书,成为德国存在主义的创始人。曾在希特勒时代担任德国夫赖堡大学校长,积极用反动哲学思想为法西斯政权服务。希特勒垮台后一度被迫退休。现在不但重新担任夫赖堡大学教授,并且纠合门徒,传授“奥秘”,俨然成了教主。海德格尔把自己装扮成“最关心”人的存在的哲学家,用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主观唯心主义本体论反对哲学唯物主义。本刊围绕着这种思想,选译了下列三篇文章:盖登科的《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是论证哲学非理性主义的形式》一文谈到海德格尔取消主体与客体的对立这种反理性主义的实质;海德格尔的《回到形而上学的基础》,表明他的本体论是彻头彻尾的主观唯心主义;阿勒尔斯的《海德格尔的意义》是评论兰根的《海德格尔的意义》和海德格尔的思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