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12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The aim of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associations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stress, and happiness, as well as possible sex and age differences on these variables in a survey of 1,508 adolescent pupils (13 to 18 yr.) in middle Norway. Adolescents who reported they participated in physical activity 2 to 3 times per week or more scored significantly lower on stress and higher on happiness than those who participated in physical activity 1 day per week or les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stress and happiness between those being physically active 2 or 3 times a week and those being active almost every day. There was no sex difference in physical activity frequency. Girls had higher mean scores on stress, and boys scored higher on happiness. Adolescents 15 to 16 years old showed higher stress scores than those 17 to 18 years old,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age groups when looking at happiness and physical activity.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wo-way interaction of sex by age was found on both stress and happiness.  相似文献   
42.
连榕  罗丽芳 《心理科学》2003,26(6):1043-1046
采用量表法对学业成就中等生的研究发现:与学业优良生相比,学业成就中等生的自我监控水平显著低下;成就目标与学业成绩并无直接关系,但学习目标会通过自我监控间接影响学业成绩;在学业成就中等生中,高学习目标、低成绩目标者表现出更高的自我监控水平。  相似文献   
43.
连淑芳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07,30(4):844-846,829
通过抑制组和控制组之间性别刻板印象的IAT的结果对比进行实验。研究表明:抑制策略的干预效果相当的明显,刻板印象的内隐效应在明显地减弱;在性别刻板印象上存在内隐效应,而且没有性别差异;内隐刻板印象是根深蒂固的,在内隐的和无意识的水平上抑制无法完全消除刻板印象;我们设计的性别刻板印象的IAT是可行的;要彻底消除刻板印象,改变社会本身、改变文化环境也许是一个最艰苦和最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44.
Power increases the tendency to behave in a goal-congruent fashion. Guided by this theoretical notion, we hypothesized that elevated power would strengthen the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prosocial orientation and empathic accuracy. In 3 studies with university and adult samples, prosocial orientation was mo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empathic accuracy when distinct forms of power were high than when power was low. In Study 1, a physiological indicator of prosocial orientation, 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 exhibited a stronger positive association with empathic accuracy in a face-to-face interaction among dispositionally high-power individuals. In Study 2, experimentally induced prosocial orientation increased the ability to accurately judge the emotions of a stranger but only for individuals induced to feel powerful. In Study 3, a trait measure of prosocial orientation was more strongly related to scores on a standard test of empathic accuracy among employees who occupied high-power positions within an organization. Study 3 further showed a medi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social orientation and career satisfaction through empathic accuracy among employees in high-power positions but not among employees in lower power positions. Discussion concentrates up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studies of prosociality, power, and social behavior.  相似文献   
45.
目的:调查并探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发展特点。方法:从湖南某大学随机抽取320名大学生,采用王树青等人修订的EOM-EIS-II量表作为测量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工具。结果:(1)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性别、独生和非独生、城乡的差异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独生非独生大学生在自我同一性的一些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而来自城市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之间不存在差异;(2)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同一性状态得分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总体获得、总体延缓、总体早闭、意识早闭、人际早闭、人际延缓和人际获得7个维度上差异显著。结论: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46.
意义疗法是以存在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构建个体生命意义为目的,实现生活正负两极性的动态平衡,从而解决其心理困扰获得心理治愈与成长的一种整合性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起源于Frankl意义学说的意义疗法是通往人类美好生活的路径,它源于对苦难生活所隐含意义的本质认识。在理论上,意义疗法以意义定向看世界为中心,以意义管理理论和双系统模型为支架; 在方法上,为保障意义获得,应遵循8个基本问题和12条原则,充分发挥意义源的作用,实现意义获得的双路径统一; 在技术上,灵活采用趋向性(PURE)策略、回避性(ABCDE)策略、以及双视角双通道策略或其它策略的整合。意义疗法因包含了精神成分而超越了心理动力学和个体心理学等传统心理治疗方式。未来研究还需明确意义疗法整合了哪些流派的具体方法和技术,细化意义疗法主要的技术与策略的操作步骤,考察成熟幸福感量表在中国文化下的适用性,以及充分整合质性与量化研究方法检验意义疗法在中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7.
Baddeley和Hitch(1974)提出的工作记忆模型被广泛地应用数学运算领域,但是已有研究还缺乏系统性。首先,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加法和乘法两种运算上,较少涉及减法、除法和更为抽象的代数运算;第二,研究者对语音环路和中央执行系统的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常常忽略视空间模板的作用;第三,工作记忆在数学运算过程中的作用具有动态性,它受到一些外部因素、数学任务内在因素和个体认知因素(如认知策略)的影响;第四,几乎有关研究都肯定中央执行系统在数学运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然而负荷于中央执行系统的次级任务所含成分或功能的复杂性,导致我们很难确定中央执行系统如何作用于数学运算。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是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8.
为探讨不同社交网站使用(微信和微博)和大学生抑郁的关系以及上行社会比较和妒忌在其中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对481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微信对大学生抑郁的总效应不显著,而微博对大学生抑郁的总效应显著,即微博使用越多,抑郁越多;(2)微信使用既可以直接负向预测抑郁,也可以通过上行社会比较和妒忌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地正向预测抑郁;而微博使用不能直接预测抑郁,其效应完全由上行社会比较和妒忌所链式中介。研究提示,微信使用和微博使用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及其机制是不同的,微信比微博有更复杂的作用机制和多种效应。  相似文献   
49.
<太平经>中有贤柔、贤渘、大渘、大渘师诸词,未见辞书收释,今试释如下:贤柔,即贤儒,指贤能有道术的人.贤渘,同贤柔,渘,是柔的异体字.大渘,即大儒,指有高深的知识、方术的道教徒众.大渘师,即大儒师,指道教中具有高深知识方术的传授者.  相似文献   
50.
中学生学习倦怠与人格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丽娴  连榕  张锦坤 《心理科学》2007,30(6):1409-1412,1417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136名高中学生的学习倦怠进行分析,考察了人口学变量之间的差异,并探讨了学习倦怠各因子与人格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⑴影响学生学习倦怠的人口学变量有家庭所在地、性别、年级和学校类型。其中家庭所在地单独影响学习倦怠,且是学习倦怠的有效预测变量。性别、学校类型和年级相互作用影响学生的学习倦怠。⑵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与学习倦怠的各个因子及总分有极其显著的相关,其中N、P是学习倦怠有效的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