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2篇
  8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知觉或记忆条件下对连续变化刺激的相似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蓉  阴国恩  郑金香 《心理科学》2005,28(3):558-561
控制不同材料(图形和字母)的大小、位置和长宽比连续变化,在标准和待判断刺激同时(知觉任务)或相继呈现(记忆任务)两种条件下进行相似判断的实验研究。结论为(1)任务方式对图形的相似判断有非常显著的影响;(2)知觉任务中相似判断的反应时非常显著地长于记忆任务中的反应时;(3)对材料各种特征的相似判断和加工速度差异非常显著.某些特征在相似表征中有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动物模型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个体由于经历对生命具有威胁的事件或严重的创伤,导致症状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动物模型为条件性恐惧和应激敏感化模型。研究表明,创伤后应激障碍中长时程留存的恐惧性记忆、高唤醒等症状与大脑杏仁核、内侧前额叶皮层和海马三个脑区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负反馈功能增强密切相关。其中杏仁核活动增强是条件性恐惧记忆获得、保持和表达的关键神经基础。内侧前额叶皮层对杏仁核的去抑制及海马向杏仁核传递的威胁性环境信息,促进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出现。在经历创伤应激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上调及多巴胺活动的增强是创伤后应激障碍产生的主要神经基础。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药物治疗研究证明多巴胺D2受体在改善患者症状中的作用比较重要,但仍需作更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3.
针对医患关系恶化的现状论述了其哲学根源--现代医学的异化.在界定医学异化的概念并对其成因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医学异化对医学和医患关系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消解医学异化和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即坚持医学研究"还原论"与"整体论"的辩证统一;预防医生人格的进一步异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医疗原则;切实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74.
干预条件性恐惧记忆表达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个体经历严重应激后形成的一种焦虑障碍, 对其治疗的关键是熄灭由创伤应激导致的条件性恐惧记忆。条件性恐惧的动物模型研究发现恐惧记忆一旦获得后就难以熄灭, 容易复发, 而这一点也是PTSD的关键临床症状表现之一。因此, 如何更好更持久地熄灭恐惧记忆, 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临床意义的研究热点。本文围绕促进恐惧记忆的长久消退和破坏恐惧记忆的再巩固两方面的行为或药理干预及机制进行综述。针对本文所述的几种基础实验处理, 临床上可以研究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应疗法。  相似文献   
75.
大脑梭状回中部被认为是视觉词形加工区(Visual Word Form Area, VWFA)。近年来的研究对VWFA的功能提出了质疑, 研究者开始关注VWFA作为复杂阅读网络的一部分与其它脑区的动态联结机制, 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梭状回中部对于视觉词形选择性敏感的本质; 二是它在词汇阅读的神经网络中的作用; 最后是语言经验对于VWFA认知神经功能的塑造作用。结合以上研究的最新进展, 文中指明从动态神经网络的角度揭示大脑功能成为今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最新取向。  相似文献   
76.
网络成瘾问题的形成往往涉及到自身、家庭和社会等多种复杂因素,因此单纯的药物治疗、心理辅导、说教等方式都很难取得根本的实效.尝试以心理学为主,综合运用社会学、教育学、医学等多门学科知识,选取一个典型的青少年个案进行介入和研究,结果发现,网络成瘾的矫治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77.
多媒体学习中的空间邻近效应认为,当书页或屏幕上的对应的图像和文本邻近呈现时,要比图文远离呈现更加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本元分析针对Ginns(2006)的不足,增加了近10年最新的研究,以保持测验、迁移测验和主观认知负荷作为结果变量,考察多媒体学习中空间邻近效应的稳定性,以及学习材料特征、学习及测验环境和学习者教育水平等的调节作用。经文献搜索与筛选,有53项研究符合元分析要求,在保持测验、迁移测验、主观认知负荷上分别生成了45个(2000人)、43个(1935人)、11个(645人)独立效应量。主效应检验发现:空间邻近组在保持测验(d保持=0.48)和迁移测验(d迁移=0.39)成绩上均显著高于空间远离组,在主观认知负荷上显著低于空间远离组(d认知负荷=-0.24)。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在高交互性材料(d高交互=0.42)、系统步调(d系统步调=0.52)、短时学习(d短时=0.55)等条件下,空间邻近效应对学习的深层理解(迁移测验)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中小学生学习者(d中小学=0.71),空间邻近效应促进学习识记(保持测验)的效果更好;相对于电子环境,纸质学习环境下(d保持=0.66,d迁移=0.52)的空间邻近效应对保持和迁移测验的促进都更加显著;在主观认知负荷上,学习材料特征、学习及测验环境以及学习者教育水平对空间邻近效应均不存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8.
组织与个人面临的许多决策,既无纯粹获益,也无纯粹损失,往往需要同时对未来不同时间点的损益加以权衡,这类损益兼具的决策称为混合跨期决策。过往研究通常沿用纯粹获益或损失跨期决策的理论框架,缺乏与混合跨期决策相匹配的理论建构和决策过程探索。基于此,本研究从趋近-回避动机理论出发,探索动机冲突影响混合跨期决策的过程机制。研究1拟探讨混合跨期决策中动机冲突特点,及其与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2则计划分别操纵影响动机冲突程度的内源性因素(得失金额的相对差异程度)和外源性因素(资源有限程度),试图揭示动机冲突程度与混合跨期决策之间的因果链条。研究3拟采用鼠标追踪技术,基于决策过程指标进一步探索动机冲突影响混合跨期决策的过程机制。我们预期该研究结果有利于从动机冲突视角揭示并建构混合跨期决策的作用机制,同时也将为涉及混合跨期情境的企业管理和个体消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
健康的贫富差距是所有个体从出生到死亡都需要面对的现实, 也是全球所有国家都存在的社会问题。目前已经有相当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尝试从毕生发展的视角理解健康的贫富差距。在毕生发展研究中, 健康的贫富差距有其独特的概念和测量方式。该领域重要的理论包括累积优(劣)势假设、累积不公平模型和社会阶层文化周期模型。研究者就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的健康贫富差距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未来毕生发展研究和实践的可能方向包括早年和当前社会经济地位的交互作用、社会经济地位的稳定特征和情境效应、跨领域实践干预等。毕生发展视角的健康贫富差距研究有助于理解健康贫富差距的发展根源和形成过程, 是促进国民健康和开展健康公平实践工作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0.
医学知识发现、医学认识能力的形成须有医学方法学的有效支撑,由此,形成了致力于医学知识获取、利用与产出的医学方法学课程.遵从结构决定功能的理念,将医学信息检索、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医学科研导论等课程构建起医学方法学课程群,形成模块化集成优势,有助于创新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