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一氧化氮的发现引起的思考:评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10月12日上午11点30分(中欧时间)Karolinska医学院的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本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三位药理学家:纽约州立大学SUNY健康科学中心的荣休教授RobertF.Furchgot博士,洛杉矶加州大学医学院的L...  相似文献   
12.
当前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与长期忽视道德信仰的培育和倡导直接相关。道德信仰是人们对社会倡导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所持的极度信赖和遵从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及行为倾向,具有整合道德品质的功能。道德治理是道德信仰养成的现实前提;道德信仰是道德治理的精神基础。道德信仰培育,需要在正确认识和理解其极端重要性的前提下,立足于培养人对于道德的尊重和敬畏感,把创新道德教育和厉行道德治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企业伦理文化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这是一个关于中国企业伦理文化的调查报告。作者本人在近三年的企业调查中 ,将中国的企业归纳为宗法、契约、事业三种类型 ,并且批判了精英人才、管理观和管理模式 ,提出以全员人才观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伦理起点。  相似文献   
15.
信用的价值     
著名财经女作家苏希·奥尔曼少年时,在一家小餐馆做侍员,在那儿,她经常见到一位叫弗雷德·汉斯布鲁克的老顾客,他是一名电器销售员。弗雷德每次来,总是要一份火腿、蒙得利干酪加煎蛋卷作他的晚餐。每一次,奥尔曼看见他走进来,就会早早收拾好他的桌子,给他送上一成不变的晚餐。当然,奥尔曼还不忘给他送上一个灿烂的微笑,这是做侍员最起码的要求。 奥尔曼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个自己的小餐馆,她对父母亲说了,但他们告诉她,他们没钱资助她。第二天,奥尔曼带着失望的心情去上班。弗雷德见到她,便问:“怎么了,阳光?你今天一点笑容都没  相似文献   
16.
衡量企业道德实力的八项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道德实力是企业遵循与市场经济理性相适应的道德准则 ,一贯尊重和尽力满足利益相关人利益 ,与利益相关人和谐交往 ,共同发展 ,而产生的道德凝聚力和影响力。与企业经营实力一样 ,企业道德实力是可以描述和量度的客观状态。具体可以从顾客忠诚度、员工忠诚度、股东忠诚度、融资资信度、供销稳定度、同行联系度、社区融洽度和社会美誉度等八个方面来衡量企业的道德实力。  相似文献   
17.
1997年8月3日上午11时许,路城师院一栋教工宿舍楼的窗子里传出女人的呼救声。叫声惊动了楼下的邻居和一位正巧路过的民警。人们奔上楼来,敲开门,只见一向温尔文雅的单思楚教授把自己新婚不久的年轻妻子打得遍体鳞伤、惨不忍睹。屋地上,有一只摔破了的花瓶  相似文献   
18.
雨秋 《法音》2009,(7):50-53
自2008年11月3日起至2009年6月26日,前后约8个月,每天4趟,22名身着黄褂的法师、1名居士来回穿梭于上海市东体育会路上海外国语大学出  相似文献   
19.
天柱沐雨     
正~~  相似文献   
20.
从成龙的职业生涯来看,他经历了三个明显的发展阶段。其一是在香港本土的两个十年;其二是在本土大火后打入好莱坞国际市场;其三是在内地电影产业改革之后,成龙回归华语影坛,逐渐向大陆主流意识形态靠拢。通过对这三个阶段的梳理和分析,探析成龙采取何种文化姿态在跨区域的过程中获得身份认同,能够管窥其背后香港电影文化身份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