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8篇
  17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以538名初一至高三年级青少年为被试,采用儿童对婚姻冲突的感知量表和自尊量表考察青少年父母冲突的特征、青少年对冲突的认知评价和自尊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级青少年报告的父母冲突特征没有显著差异,但其对冲突的认知评价却表现出显著的年级差异,年级越高则青少年越少感受到威胁并更少对冲突做自我归因;婚姻冲突对青少年自尊的直接影响显著,但当加入认知评价作为中介变量后,直接影响不再显著,而间接作用很显著,模型检验结果支持认知评价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2.
青少年社会行为对同伴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349名初中一至三年级青少年为被试,采用同伴提名法和"班级戏剧"量表收集数据,考察社会行为对同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班级戏剧"量表中的30种社会行为可划分为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退缩行为和有争议行为四个方面;(2)亲社会行为和有争议行为能够正向预测同伴的正向提名,攻击和退缩行为能够正向预测同伴的反向提名,亲社会行为能正向预测社会喜好程度,而社会影响程度则主要是由亲社会、攻击和有争议行为预测的。(3)受欢迎组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和有争议行为较多;被拒绝组的攻击和退缩行为较多;被忽视组的退缩行为最多;有争议组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有争议行为和亲社会行为均较多,退缩行为最少。其中,受欢迎组和被拒绝组又可以根据被欢迎和拒绝的理由而划分出亚类型。  相似文献   
73.
对于类概念的自觉认识是逻辑学赖以产生和建立的基础。因此,无论是亚氏逻辑还是《墨辩》逻辑都是在类概念的基石上建构的。类的同异关系是推理的基本依据。但是,尽管两者出发点相同,《墨辩》与古希腊逻辑却有着不同的发展道路。由于古希腊哲学家主要是为求知而从事学术研究,纯理论地研究逻辑,因而亚氏在建构逻辑体系时,主要研究的是撇开内容的思维形式的结构,并建立了以三段论为核心内容的演绎逻辑体系,因而使古希腊逻辑具有人类科学思维一般工具的特性。  相似文献   
74.
杨黎 《道德与文明》2014,(2):150-155
总体来看,在孔子那里,道德的提升和审美的超越都落实在人生当中。第一,孔子从未将"仁"、"知"或道德与人的情感相脱离。第二,孔子思想中道德情感的审美特征为现实性、内省性和实践性。第三,孔子提倡的人道和德行,被灌注了充满人文理性精神的情感。  相似文献   
75.
注意实验中,与不带情绪色彩的刺激相比,具有情绪意义的刺激可引起注意偏向。本研究以情绪场景图片为材料,通过眼动技术分别记录被试在反向眼跳任务和Go/No-go任务中的眼动数据,考察了情绪图片的注意偏向。结果发现:反向眼跳任务中,对情绪图片的眼跳潜伏期比中性图片更长,眼跳错误率也更高;在Go任务中,相对于呈现在中央的中性图片,情绪图片引起的对靶子的眼跳潜伏期更长;在No-go任务中,相对于呈现在中央的中性图片,情绪图片引起的眼跳错误率更低。实验结果说明,情绪图片可引起注意偏向,表现为更快的捕获注意并且注意更难从情绪图片上转移。  相似文献   
76.
家庭功能与儿童孤独感的关系:中介的作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辛自强  池丽萍 《心理学报》2003,35(2):216-221
以246名小学三、四、五年级儿童为被试,考察了儿童孤独感、同伴接受性、问题行为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结果发现,儿童的外部问题行为在家庭功能与同伴接受性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同伴接受性在外部问题行为与孤独感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内部问题行为是家庭功能影响儿童孤独感的中介,而外部问题行为与同伴接受性依次组成家庭功能与孤独感联系的另一间接作用路;不仅如此,家庭功能对儿童孤独感还有较强的直接作用。最后讨论了这些中介作用存在的原因以及适用范围上的限制。  相似文献   
77.
以303名2~6年级小学生为被试,通过测查儿童对婚姻冲突的感知、认知评价和儿童问题行为,探讨婚姻冲突与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并针对认知因素在婚姻冲突影响儿童问题行为过程中的作用,比较认知中介和认知缓冲两种模型。结果发现:认知评价在儿童感知的婚姻冲突与其内部问题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儿童感知的婚姻冲突直接影响儿童外部问题行为。最后,结合认知中介和认知缓冲模型的本质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8.
池丽萍 《心理学报》2013,45(3):336-344
以往研究指出, 信任有其家庭根源。以116个家庭中的子女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考察在家庭中, 父母信任水平是否相似, 父母和子女之间是否存在人际信任的代际传递现象。研究采用投资博弈问卷分别测量了子女和父母的信任水平, 并以送出数量和估计返还数量作为信任的测量指标。结果发现:(1)子女和父母在投资博弈中均表现出一定水平的信任, 且父母的信任表现出相似性; (2)在估计返还数量上, 信任表现出代际传递, 且传递存在性别差异:父亲和母亲的信任水平不能预测女孩的信任水平, 能预测男孩信任水平; 父亲对男孩的影响呈J型曲线, 母亲与男孩的信任水平呈倒U型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79.
以往研究发现自然环境能激发个体积极情绪,恢复集中注意。当个体对自然环境的依恋程度不同时,环境的情绪启动和注意恢复功能是否存在差异?研究以96名初一学生为被试考察地方依恋对环境的情绪和注意恢复作用是否产生影响。根据被试对某自然环境的依恋水平将其分为高依恋和低依恋组,并在被试参加情绪启动实验(实验1)和集中注意实验(实验2)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以考察对环境依恋水平不同的被试观看该环境图片后情绪启动和注意恢复状况是否存在差异。实验1显示低依恋实验组对厌恶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其他三组;实验2结果表明高依恋实验组被试在观看自然环境图片后在注意后测任务上的反应时显著短于低依恋实验组和控制组。  相似文献   
80.
考察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不同干预练习的效果及其调节变量。120名大学生参与前测,其中104名完成5周的干预和后测。随机分配大学生每周从事感激、乐观和生活事件记录,对他们的幸福感和抑郁进行前测和后测。结果表明,5周干预练习后,与记录生活事件组相比,感激组的幸福感显著上升,感激组和乐观组的抑郁显著下降;另外,与练习活动更匹配和更努力的被试获益更大。可见感激和乐观是对中国大学生有效的幸福感干预练习,且个人与练习的适合度和个体的努力程度调节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