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至于在何处聚会礼拜会得救这问题,可说是老生常谈了。但问题与争论并无减少。 常有人和我们辩论,说我们到大教会礼拜不会得救,理由是“属政府管的”、“不属灵”、“大教会信仰有问题”等。更有甚者,说我们不守“安息日”等等。于是把许多人拉出原来堂点,就有了所谓小教会。 圣经上说:“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上帝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罗10:9)耶稣又说:“上帝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  相似文献   
222.
“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学”探要黄明理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①他强调要“坚持发展生产力,始终扭住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②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便不难明白,发展生产力问题,在邓小平理论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223.
印度佛教造像,对研究佛教史和艺术史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但大家稍一留意,就会发现一些研究的文章或著作大多只注重8世纪前的印度造像艺术,而对8世纪后的艺术发展情况却很少涉及。是8世纪后印度佛教衰微了,艺术式微了,还是艺术的形式密教化、世俗化了呢?我想可能都有一些因素。这几年,笔者有缘接触大量的藏传佛教造像,于清理之中发现它们与8世纪后印巴次大陆各地的造像艺术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为了廓清印藏造像艺术间的关系,笔者翻阅了大量国外的文字和图像资料,最后得了一个令我十分吃惊的认识;原来8世纪后印巴次大陆的佛教造像艺…  相似文献   
224.
由林熹主编,有京、津、赣、闽、粤、豫等省市十位逻辑学工作者参加撰写的《教育逻辑》,1989年12月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主要研究教育、特别是普通中小学教育中的逻辑问题。内容包括:“智育的逻  相似文献   
225.
清代社仓的兴废及其原因--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鸿山  王卫平 《学海》2004,16(1):131-135
社仓是传统社会备荒仓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隋朝所设义仓 ,因设于民间 ,故也有社仓之称。但随着隋唐时期义仓移至城市 ,社仓不复存在。南宋朱熹立社仓法 ,为后世沿用 ,标志着社仓的复兴。清代曾于雍、乾年间大力推行社仓建设 ,但旋兴旋废 ,究其原因 ,是因为社仓制本身存在缺陷 ,而清朝后期吏治的腐败也加速了社仓的衰败。  相似文献   
226.
捧读《中国天主教》2003.5刊载刘元仁主教的“关于教会的人世性”一文后,深有感触。 刘主教高度概括了我教会从古至今由主内到主外面貌的全盘素描,导言简洁明析,引人人深,发人省醒,导人奋进,教会如此,联想到天主教徒亦如此。仅就天主教信友的人世与出世表达肤浅之见感慨之  相似文献   
227.
黄启祥 《哲学动态》2005,(10):66-67
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和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主办、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和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承办的"‘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于8月6~8日在山东威海召开.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集中的讨论和交流.  相似文献   
228.
肯为主付出     
黄有治 《天风》2005,(9):2-3
经文:路14:25—32门徒从狭义上来讲:是特指耶稣的十二个使徒,是与耶稣朝夕相处、有着亲密交往的门徒,他们放下自己的工作跟从耶稣到各处传道。从广义上来讲:是指凡相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信从耶稣的信徒都可称为门徒。经上告诉我们:“有极多的人和耶稣同行。他转过身来对他们说:‘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凡不背  相似文献   
229.
经典JACBART微表情识别测验只考察平静表情背景下微表情识别,生态效度不高。本研究创建生态化微表情识别测验,考察所有7种基本表情背景下的6种微表情识别特征。结果发现:(1)该测验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校标效度和生态效度,能够稳定有效地测量生态化微表情识别。(2)信效度检验揭示了生态化微表情识别特征。某些生态化微表情识别存在训练效应。生态化微表情与经典微表情或普通表情普遍相关。恐惧、悲伤、厌恶、愤怒微表情背景主效应显著;惊讶和愉快微表情背景主效应不显著,成对比较发现各背景下惊讶/愉快微表情差异不显著,但是与普通表情有广泛的显著差异。用不同背景下微表情识别正确率的标准差定义生态化微表情识别波动,发现生态化微表情识别具有稳定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230.
"新市民"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探究的社会群体,它连接着乡村和城镇,是"四化同步"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因素。由乡村到城镇,他们逐步由熟人社会步入陌生人社会,如何处理社会关系是他们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效社会认同的实现,既包括新市民群体对于城市社会的认同,还必须包括城市社会对于新市民群体的吸收、包容和接纳。基于新市民群体的特殊性,应该引入空间正义的概念来探讨其友善理念,引导其构建正确的友善观,注重新市民群体个人利益追求的合理性,同时关注群体内部成员的友善理念,促使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的友善观很好地融合,重构以友善为核心的价值生态,作为他们的精神支撑,从而解决其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