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1.
杜威论道德与人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威论道德与人性黄明理伦理思想史上还没有哪一种道德观像杜威的实用主义那样使世人产生两种如此截然不同的相反态度,即被一些人奉为圭臬,又遭一些人强烈的批判。批判者认为他的实用主义道德观是典型的道德工具主义,不仅大大地亵渎了道德的崇高性,而且从根本上取消了...  相似文献   
112.
宁夏中卫县教会的房产在十年动乱中被占,至1984年,落实了宗教政策,教会收回了房地产。然而在这时,教堂东南侧数十平方米的一角被一村民借机占用。教会随后多次商议请占用人退出,都告无效,接着又请上级部门协助解决也都未果。今年8月初。趁维修教堂,信徒们再次劝导占用人,反而招致阻挠和威胁。在这种  相似文献   
113.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探讨读者在记叙文阅读中是否对人物第一印象进行即时更新。实验1探讨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是否会根据第一印象建构人物特征情境模型。实验2探讨已经形成的人物特征情境模型是否会受最近印象的影响得以更新。实验3探讨在明确描述人物特征的情况下,读者是否仍然会更新人物特征情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记叙文阅读中,读者会对人物第一印象进行即时更新,表现出首因效应向近因效应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4.
颂华 《天风》2012,(6):44-45
本人从来不搓麻将,因此曾对家人搓麻将的行为深恶痛绝!小时候因为父亲爱搓麻将,母亲为此常与之争吵。故麻将在我心里留下了很大的阴影,以致成年的我在选择配偶时,还将"不搓麻将"作为择偶的第一条件。可是,谁也没想到,嫁进了信主的家庭,婚后竟然发现,丈夫是个很爱搓麻将的信徒!因为自己从不搓麻将,觉得仿佛就是一个"圣徒"。  相似文献   
115.
全国首届“西方宗教哲学研讨会”于1999年7月27日至31日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举行。这次研讨会是山东大学哲学系会同全国外国哲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山东省哲学学会、山东师范大学政法系联合发起并举办的。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40多位学者,围绕“西方宗教哲学”的主题展开了坦诚而认真的讨论。在大会发言中,讨论热烈并形成争鸣之势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宗教哲学的涵义问题,二是宗教与哲学的关系问题,三是哲学反思与宗教体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6.
家有老母     
佛教开启了我的良知,明白了为人之子的道理。25岁以前仿佛只知道对父母索要和抱怨,把父母的辛勤养育当成理所应当。现在偶尔回家,看到三十、四十大几的姐弟们依旧劳累老母,工作、生活不顺利,在她身上撒气,把她当成不花钱的劳动力和出气筒,我的心在落泪,在流血。...  相似文献   
117.
佛手茶     
以前我也喝茶,红茶、绿茶、花茶都分得出来,而且知道好坏。甚至还有机缘看到陆羽的《茶经》,在云南看到古老的茶树王,在杭州看到龙井茶树和茶垅,连同龙井寺旁古人专一用来泡茶的龙井泉,连同工人炮制茶叶的整个过程。甚至还听到很多关于茶的故事,和茶人们谈茶道,观赏茶艺表演。最玄的要算把禅和茶弄在一起的佛门中人了。他们说禅中有茶,茶中有禅,习禅如品茶,品茶如习禅,大家都这么说,玄玄乎乎的,至于茶中怎么个禅味,禅中怎么个茶味,我至今没有听到,也没有看到,更没有体味到。禅门大德的开示中又很鲜将禅茶并讲,所以至今我的心里也还是二二乎…  相似文献   
118.
这儿所说的佛像,是泛指一切佛教造像。当我们走进佛教寺院,常常会被造型优美、形象生动、千姿百态而又维妙维肖的各种佛教造像所吸引。这些造像,除了佛像之外,还有各种菩萨、天王、罗汉等像,所有这些佛、菩萨的像,统称为佛教造像。佛教造像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按其...  相似文献   
119.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见于《论语·泰伯》篇,它与上下文都没什么内在的联系,所以蔡尚思先生在《孔子思想体系》一书中说:“乍看起来,这三句话有点没头没脑,因而注家有种种不同解释。”(见该书第132页)这很符合实际。一般认为,孔子在这里是说的人完成道德修养,成为仁人君子的完善过程。如是,诗、礼、乐当然也就是完成这个过程的手段。这种解释应该是有根据、有道理的,符合孔子以仁为核心的积极用世思想。不过我总觉得还有深层的东西未予批明,故而令人觉得“有点没头没脑”。我们为什么不能摆脱先儒的成见而另辟胜径呢?…  相似文献   
120.
唐代是我国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幽州作为当时北方的政治军事重镇,佛教亦得到空前的发展,较为明显的标志如:房山石经的大规模开凿,佛寺的大量兴建,佛教宗派纷纷传入与流行,与各地佛教广泛交流等等,但是,从佛教思想的传播与发展的角度看,尤为突出的当推禅宗的传入及传播。禅宗约于唐朝安史之乱后传入幽州,在其后的发展中日渐壮大,禅德辈出,寺庙口众,并形成以今蓟县盘山为中心的传播基地,对当时幽州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笔者试就幽州禅宗的传入、发展及其影响略作考述,聊作引玉之砖,企盼方家指正!一、传播禅宗的两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