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鲁忠义  马红霞 《心理学报》2011,43(7):763-770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探讨了情境模型加工中主角情绪与时间转换因素对情境模型加工的影响。实验1采用单因素被试内设计, 结果显示, 关键句的阅读时间模式为:放松-放松=担心-放松<放松-担心=担心-担心。实验2采用4×2两因素被试内设计, 结果在担心-担心模式下大的时间转换比小的时间转换的阅读时间长, 而时间转换因素对于主角情绪状态是担心-放松、放松-放松和放松-担心模式的加工没有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读者在阅读语篇时实时追踪主角的情绪状态, 出现了部分的情绪转换效应。阅读中读者体验到的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情境模型的建构, 相反, 体验到的消极的情绪状态会妨碍情境模型的建构。时间转换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主角情绪状态的加工, 主角担心-担心的情绪状态在大的时间转换条件下, 前后两种相同的消极情绪可能会产生一种叠加效应, 使读者的情境模型加工更加困难; 而在小的时间转换条件下, 读者对从放松转向担心的情绪状态的加工会花费更多的认知资源。  相似文献   
22.
鲁忠义  张亚静  邵一杰 《心理科学》2006,29(1):84-86,79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学校三类群体(初中生、大学生、教师)的阅读信念(reading belief)对记叙文意义建构的影响。结果发现:(1)学校三类群体对记叙文的意义建构不同:在表层信息上,教师和大学生显著优于初中生,教师和大学生之间水平相当;而在整体理解上,教师显著优于大学生和初中生,而且大学生也显著优于初中生;(2)在初中阶段,传递信念对记叙文意义建构起主导作用;(3)在大学阶段,互动信念对记叙文意义建构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3.
该研究探讨了青少年犯罪者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心理表征及其原因。研究1和研究2分别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迫选式纸笔测验,考察无意识和意识条件下青少年犯罪者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心理表征。研究3采用问卷法和测验法,分析影响隐喻联结的因素。结果表明,青少年犯罪者已形成“道德是上,不道德是下”的隐喻联结,但联结强度较低。认知因素对青少年犯罪者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狱中再教育对其联结强度的提高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本研究在四个实验中通过应用句子启动范式来考察道德概念空间隐喻的匹配抑制与匹配易化。实验1中,被试先阅读一个含有垂直空间信息的句子,然后立即对随后出现的一个词进行道德词或者不道德词的分类判断。实验2和实验3分别要求被试关注句子中空间信息的终止位置或起始位置。实验4设置了延迟反应,要求被试在句子消失4秒后再进行词汇分类判断。结果显示,前三个实验都出现了明显的道德概念空间隐喻的非绑定性的匹配抑制,即"下-道德"或者"上-不道德",而在实验4中出现了隐喻的非绑定性的匹配易化,即"下-不道德"。这一结果证实空间信息句子的加工确实能够激活道德隐喻。但是由于句子加工时间较长,如果空间信息与道德概念占用相同的资源,就会导致道德空间隐喻的匹配抑制。如果有足够时间加工句子中的空间信息,就能够启动随后的道德概念加工,出现匹配易化。可见,资源的竞争与激活是道德概念空间隐喻出现匹配抑制和匹配易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5.
工作记忆中的语音回路对汉语阅读理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鲁忠义  张亚静 《心理学报》2007,39(5):768-776
语音回路是工作记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加工和存储语音信息。采用混合实验设计,以正确数和反应时 为指标,汉语语篇为阅读材料,探讨工作记忆中的语音回路对汉语阅读理解的影响。本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采用发音抑制的范式,结合错误干扰考察了语音回路中的发音复述装置对汉语阅读理解的影响;实验二采用无关言语的范式,结合错误干扰考察了语音回路中的语音存储装置对汉语阅读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1)通过发音抑制和无关言语的方法证明,语音回路中的发音复述装置和语音存储装置在汉语阅读理解中起着重要作用。(2) 字音和字形都影响汉语的阅读理解,但字形比字音起着更大的作用,而且它们的作用机制也不相同,字音直接进入语音存储装置,而字形要经过字音的转换进入语音存储装置。(3) 词频与语音回路有密切关系,语音回路中的发音复述装置的作用在高频词上有明显的表现。(4) 词频与字形、字音也有密切关系,在低频词的条件下,字形的作用大于字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对于语义空间的研究一直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由于对词汇语义系统的不同观点,科学家们试图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目前,有代表性的语义空间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潜在语义分析(LSA)和语言的多维空间类比(HAL)。潜在语义分析是指利用奇异值分解的方法来探索文章中潜在的语义关系的方法;语言的多维空间类比则是利用多维量表(MDS)的方法来提取语义信息。  相似文献   
27.
该研究采用混合实验设计,以含有空间信息的语篇为实验材料,选取32名不同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的大学生作为被试,考察方位和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对空间情境模型更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方位对空间情境模型更新的影响是显著的,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对模型更新后的左右方位的判断有显著影响。研究验证了方位效应的稳定性,发现了视空间工作记忆广度对空间情境模型更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语言理解的体验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体验哲学和体验认知的蓬勃发展,在语言理解中出现了强调经验作用的新观点,这就是语言理解的体验观。其基本观点是语言根植于知觉和运动,语言理解就是对语言所描述的情境建构心理模拟。这种模拟是以理解者的身体的、情绪的和社会的经验为基础的,因此语言理解实质上是对语言所指代的情境的心理上的经验重演。在语言理解的体验观中,索引假设、浸入式经历者框架和语言的神经理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29.
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考察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对空间关系判断的影响。涉及的空间关系判断包括上下关系判断、远近关系判断和距离判断。研究结果显示:(1)上下判断中,在空间上方时,道德词的反应快于不道德词;在空间下方时,不道德词的反应快于道德词;(2)远近判断中,在空间上方时,个体更倾向于将道德词判断为"远",即道德词更偏上;在空间下方时,没有显著的偏向;(3)在距离判断中,个体对道德词的判断出现显著的向上偏移,对不道德词的判断则出现显著的向下偏移。由此得出结论: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会影响个体对空间关系的判断,具体来说是"道德是上"的隐喻会导致空间关系判断产生"向上"的偏移效应;而"不道德是下"的隐喻则会导致空间关系判断产生"向下"的偏移效应。  相似文献   
30.
以往关于否定句理解的心理模拟过程是一步完成的还是两步完成的, 结果并不一致, 这与各个研究使用的实验材料类型有关。本研究以汉语确定性无界否定句为研究对象, 采用句-图匹配范式和2(句子类型:汉语确定性无界肯定句和汉语确定性无界否定句) × 2 (图片描绘事物状态与句子描述的事物状态的匹配类型:匹配与不匹配)被试内实验设计, 以对图片判断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为指标, 探讨其理解的早期(250 ms)、中期(750 ms)和晚期(1500 ms)的心理模拟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确定性无界否定句理解的心理模拟是分两步进行的, 首先模拟的是否定句的被否定状态, 随着加工时间的推进, 完成了对确定性无界否定句的第二步模拟即对实际状态的模拟。但是, 比其他类型否定句的模拟过程所用的时间要短, 即在阅读理解的中期就完成了心理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