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19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该研究调查了1304名来自18个不同专业领域的大学生的基本兴趣和专业承诺,并用回归法分析了特定基本兴趣与专业承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31种基本兴趣在二维空间中呈现近似圆形的排列,且基本兴趣结构上的性别差异不明显;(2)在14个专业领域内大学生的特定基本兴趣能显著预测其专业承诺,所解释的变异量平均为20%,接近中等水平的效果大小;(3)在不同专业领域内基本兴趣对专业承诺的影响效果大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人物类绘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寒山题材绘画就是一种特征非常鲜明的人物绘画,在我国有着千余年的历史。寒山题材绘画最早可追溯到唐末五代时期,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历经多次变化,涉及文人画、禅画、民俗绘画等多种不同类型,且不同类型人物画中寒山的形象都有着显著的差别。这些寒山题材绘画的类型、人物形象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有清晰的历史演变脉络。基于此,以寒山题材绘画创作为论述核心,探讨寒山题材绘画的创作源头,在此基础上分别论述了不同历史时期寒山题材绘画的演变及其绘画特征。  相似文献   
13.
14.
借用寓言讲道理、开导人古已有之,在《战国策》中多有生动记述。在现代社会这种说服方式仍不失其光彩,每每表现出独特的征服效果。试举两例: 其一,在改革开放初期,某单位领导感到分配上的“大锅饭”不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他想改变但考虑到方方面面的情况一直犹豫不决。  相似文献   
15.
在口语表达过程中,我们常见到一种口语现象──补充表达,人们在阐述说明某一情况、观点时,自己感到说得不够理想,或份量不足,或有失得当而着意进行的纠正、说明或解释性的说法。这是一种使口语表达更尽意更完满且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方式。 具体说来,有这样几种补充方式可供选择: 1.解疑式补充 在讲话过程中,当自己意识到对某一问题的阐述不够完满,或对方可能产生误解时,就应对这一问题的内涵或外延进一步加以说明,以达到准确传递信息的目的。比如,1979年1月,邓小平率中国代表团访美,受到美国总统卡特的热烈欢迎。在白…  相似文献   
16.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作为培育良好社会心态的公共服务体系,有着公共服务体系具有的基本特征:普惠性、公平性和动态性。同时,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个体系的功能是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和科学化,营造和谐的社会心态。中国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需要立足我国国情,注重以下方面:党政集中统一领导、针对性的心理服务内容、多元化的心理服务载体、专兼职互补的心理服务队伍、循序渐进的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17.
耳聋基础研究中的系统控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论原理具有普遍性,在能源、电子和信息等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一原理对耳聋的基础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 听觉系统的可控性近年来解剖学及生理学的发展为听觉系统的可控性提供了物质形态学基础[1]。听觉系统不仅具备声源定位和音频选择机制,而且对外...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的道德哲学以人之自然本性或者人之超验理性为其基础,而杜威却要摆脱这两者的限制,力图走第三条道路以兼顾两者的合理成分.他把人之境遇性的生活实践作为道德存在之基础,并在此之上解构反思性道德的封闭性,继而建构它与生活习俗、行为实践之间的连续性,凸显它们之间的张力性关系,如此就把反思性道德看作是一个不断开放、发展、与生活世界之间充满张力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以回族儿童为被试,从发展心理学的视角,两个研究分别考察了回族儿童族群偏爱态度的形成及其发展特点。研究1借鉴经典的学前儿童种族族态度测验法,发现儿童在4岁时开始具有民族类别意识,并产生内群(回族)偏爱态度;研究2运用内隐联想测验范式以及自我报告法,发现无论内隐态度还是外显态度,儿童均表现出强劲的内群(外群体为汉族)偏爱态度,并且内隐偏爱态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强,外显态度随年龄增长趋于稳定。最后讨论了本研究与国外研究结果差异的原因,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研究旨在考察个体在选择职业时是否会为了更好的环境条件(组织、城市)而降低对兴趣的要求。对63名大学生被试开展了两个实验,采用在环境条件和兴趣水平上有不同程度差异的职位配对来模拟两难决策。结果发现:(1)对不同组织声望和兴趣水平的职位的选择无性别差异;(2)组织声望差距、组织声望差距与兴趣差距的交互作用能显著预测职位的选择;(3)对不同城市级别和兴趣水平的职位的选择有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少放弃兴趣;(4)兴趣差距、城市级别差距与兴趣差距的交互作用能预测男生的选择,只有兴趣差距能预测女生的选择。结论:个体会为了更好的环境而或多或少在兴趣方面妥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