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27篇
  免费   4891篇
  国内免费   9153篇
  2023年   963篇
  2022年   1050篇
  2021年   786篇
  2020年   912篇
  2019年   1346篇
  2018年   1669篇
  2017年   861篇
  2016年   956篇
  2015年   795篇
  2014年   1931篇
  2013年   1581篇
  2012年   7858篇
  2011年   9532篇
  2010年   3612篇
  2009年   3050篇
  2008年   8425篇
  2007年   8057篇
  2006年   7396篇
  2005年   6207篇
  2004年   5519篇
  2003年   5101篇
  2002年   4524篇
  2001年   3281篇
  2000年   4194篇
  1999年   1772篇
  1998年   627篇
  1997年   596篇
  1996年   548篇
  1995年   602篇
  1994年   596篇
  1993年   521篇
  1992年   489篇
  1991年   462篇
  1990年   485篇
  1989年   459篇
  1988年   594篇
  1987年   579篇
  1986年   444篇
  1985年   539篇
  1984年   441篇
  1983年   457篇
  1982年   367篇
  1981年   356篇
  1958年   641篇
  1957年   524篇
  1956年   448篇
  1955年   425篇
  1954年   334篇
  1953年   304篇
  1952年   29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日本心理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日本心理学专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可以对进一步加强我国心理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启迪,为此,本文试图对日本心理学教育的基本情况作一简单介绍.(一)关于心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在日本,由于各大学心理学专业的特点不同,有的大学以实验心理学为中心,有的以  相似文献   
992.
张燮   《心理科学进展》1990,8(1):68-68
学校心理学,是一门以临床心理学为基础,配合教育诊断,广泛应用心理学成果为教育服务的学科。心理测量和咨询、认知类型设计、行为矫正、学校管理和学习环境的改造、以及影响学校的社会心理问题等等,都是它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少国家的大学中设有  相似文献   
993.
管连荣   《心理科学进展》1990,8(1):69-72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日本教育心理学近十年,尤其是近三年来发展状况进行研究,所得结果如下:1,在所有教育心理学文献中,对儿童心理卫生,指导,诊断的研究所占比重较大,其次是发展心理,学习,教学过程方面的研究,2,约92%以上的论文是由一人或二人所写,3,引文资料中57%是引自英文,4,所用研究方法中80%以上,是采用调查法和实验法,5,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约50%是集中在对0-7岁儿童的研究上。  相似文献   
994.
序言量词,诸如‘几个’、‘很多’等是用以修饰数量的词汇。它们的词义具有含混性。其外延是不分明的。因此,人们称之为模糊概念。业已表明,在成人的心理语言词汇表中,量词间有着良好的序关系。这表明对它们的内涵有很好的把握。最近,作者对此问题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对于不同场合下的量词,人脑的理解显示了动态的特点。然而,要想了解幼儿对模糊量词的掌握,就必需找出一种适合于他们年龄特点的检测方法。这就是本文所要解决的任务。  相似文献   
995.
1~5岁儿童使用结构助词“的”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描述了儿童使用结构助词“的”的情况,指出影响儿童掌握“的”字各种用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的”字前后语言成分及其语义关系的理解难度。作者假设儿童运用模仿、替换及句法同化等手段逐步掌握了“的”的句法和语义功能。  相似文献   
996.
本实验试图对争论较多的单词无意识加工问题作一比较客观、细致的研究,直接的结论否定了在短SOA 下单词无意识加工现象的存在。文章同时分析了实验设计及实施过程中的疏漏及其对实验结果可能的歧义性影响,指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97.
认识德谟克利特(约生于公元前460年,卒年不详)的伦理观点,并确定这些观点在伦理学史上的地位,遇到了一个困难。我们所见到的这位哲学家的某些伦理学残篇(这些残篇的真实性至今还有争议)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对这些残篇中那些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成为伦理学上思想争论的主要对象的问题,现在仍然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论断。一方面,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可以说是他的伦理学的自然主义的(甚至是享乐主义的)方面的命题:“……快乐  相似文献   
998.
本研究探讨了初中学生学习LOGO 语言与发展认知能力的关系问题。结果表明:学习LOGO 语言与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成绩有显著相关。而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作规划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9.
西方社会历史观的三个阶段陈耀彬,杜志清(一)古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朴素的社会历史观。它是朴素的直观的,具有以下两个特点:(l)和朴素的自然观相结合;(2)和原始宗教神学相结合。他们关于世界万物本原的思想,自然也是指人和社会产生形成的基础。随着人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的发展和复杂化,一大批"智者"把哲学研究的中心从自然转向人和社会,着重探讨了社会制度的本质和起源、人的知识的本质和起源,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等名言。在解答上述问题中,既有有价值的思想,也有充满神秘主义和天命论色彩的东西。(二)西欧封建制社会的神学历史观。《新约圣经》的产生标志着神学历史观的确立。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系统地阐述了神学历史观,他提出的历史"预定论"在理论上深化了神学历史观。阿奎那神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神学历史观发展到高峰。中世纪以"神创论"和"原罪说"为重要内容的唯神史观,是对古希腊朴素神学观念的否定。古希腊人敬奉的多神教,都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在某种程度上,人神合一。而中世纪的唯神史观,把神看成超越世俗、创造一切的万能的精神实体。《圣经》所确立的神学历史观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三)酉欧近代资本主  相似文献   
1000.
<正>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能够在人们的思想道德领域中确立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除了它本身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和一般民众的心理、习俗外,对它的着力宣扬传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隋书·经籍志》的编撰者说:“儒者,所以助人君明教化者也。圣人之教,非家至而户说,故有儒者宣而明之。”(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本《隋书》卷三四《经籍三》)这话说得很正确,说明了他对于这种宣传作用的高度重视。但所谓“儒者宣而明之”,主要指的是那些经学博士的解经之说以及儒学门徒们的论著之类,对于其它宣传形式似乎没有多加注意。事实上,从东汉到南北朝,世家大族中间和社会上普遍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