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我认为,所谓美是审美的唯一特性这一观点值得考虑。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H.奥斯本(Ha-rold Osborne,著有《美论:美学、批评和美学史》)。他的这一观点发轫于G.E.穆尔。笔者这里想辩明的是,唯一的审美特性不能成为一般审美判  相似文献   
72.
本文是A.A.雅庫什夫对怀特海的符号論观点所作的批判文章。本文分为三部分:一、語言和认識中的符号关系,二,符号論問題的现实含义和怀特海对符号論的捏造,三、怀特海的符号論是构造现实的因素。第一部分談到怀特海把語言看作符号性的,并把符号关系推广到认識領域中去。作者认为感性知觉是符号研究的直接对象,符号是人类知觉的特点,而符号关系是由主体带来的,把符号与意义的关系解释成任意性的,非决定論的。作者还指出,怀特海是在馬赫主义的含义上来使用“經驗”这一术語的。第二部分中作者认为符号問題是表达方式的問題。在批判怀特海把符号归結为具有指示性和有条件性的两个特点时,指出怀特海把知觉和概念的形式作为符号关系的先决条件,把符号与意义的关系置于对现实客体的依賴之外,而置于成受的主体(人或“上帝”)之下。但是作者却承认“个别的符号与意义之間的联系可能是任意性的”,又說:“語言中的符号关系确实拥有指示性和有条件性的特性,拥有某种任意性的特性”。第三部分指出,怀特海是从“經驗”中引伸出客体的,把符号关系当作本体論的关系,并以此来解决认識的客观性問题。作者指出,怀特海是从感性材料中构造客体,而用的材料就是“直接經驗”,工具就是符号关系。作者认为怀特海的哲学观点乃是貝克萊和休謨的“經驗哲学”的变种,但是怀特海却又想避免作出唯我主义的結論。  相似文献   
73.
日本医学伦理问题(上)──脑死问题的基点所在日本旭川医科大学教授冈田雅胜一、日本医疗伦理的现状我在这里想探索一下关于围绕日本医学伦理问题的问题是什么,并且通过脑死问题来论述一下构成日本医学伦理的根本问题。日本在把以美国为中心的生命伦理学展开的同时,也...  相似文献   
74.
一座陌生的城市,没一个亲人,没一个朋友,语言不通,被我称为“一个人的城市”。  相似文献   
75.
变味的勇敢     
狐狸和黑熊有仇,狐狸心里一直盘算着如何除掉黑熊。  相似文献   
76.
肿瘤微创治疗在本世纪得到飞速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调查结果却显示目前患者及家属对这种治疗方法不太了解。笔者认为医务人员有义务告知恶性肿瘤患者其病情和先进的治疗方法,这有利于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77.
论文以载道     
"文以载道"之说,并不是陈腐教条,而是中外优秀文学艺术创作的共同特征.因此,一切从事文学艺术事业的人们,都不应把创作仅仅当作牟取私利或发泄私情的工具,而应该体现对宇宙人生形而上的思考,引导人们精神向真、向善、向美的提升,用真理之光,照亮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78.
场依存—独立认知方式干扰抑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镶嵌图形测验筛选出28名被试完成Stroop干扰任务,探讨场依存—独立认知方式的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对无关信息干扰抑制机制的特点和差异。结果表明:(1)场独立者在认知加工中具有较场依存者更强的对无关信息干扰的抑制效能。(2)在Stroop任务中,对字色也存在自动化加工,只是自动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79.
郑思琦  孟迎芳  黄发杰 《心理学报》2022,54(11):1325-1339
注意促进效应(ABE)指的是在双任务条件下, 伴随探测任务的目标刺激呈现的背景信息记忆成绩要优于伴随分心刺激呈现的背景信息记忆成绩的现象。以往研究主张, ABE的产生主要源于目标决策时所诱发的注意增强。但由于目标探测往往伴随着动作反应, 而已有研究发现, 动作反应就能直接诱发背景信息的记忆增强效应, 因此ABE也可能源于动作诱发的记忆增强效应。为此, 研究设置了NoGo目标探测条件与Go目标探测条件, 通过4个实验系统地探讨了动作反应与目标决策在ABE产生中的作用及关系。结果表明, Go目标探测条件下的ABE是稳定的, 但NoGo目标探测条件下的ABE会受到动作反应频率对分心词的影响。此外, NoGo目标探测跨条件的ABE也是非常稳定的。这些结果表明, 目标决策产生的注意促进作用是相对稳定的, 但ABE的产生更多是目标决策的促进作用与动作诱发的记忆增强效应动态权衡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