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21篇
  2013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拆掉“大雅之堂”我们谈话、辩论、思考;都需要逻辑(广义的.包括“谬误学”)。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今天“逻辑”这套工具已经发展成为思考的犀利武器,是做人、处事的随身法宝。这并非说,有了它,便万事大吉;而是说,没有了它,使事倍功半。解决问题,包括理论的和现实的.一般要具备:()实际经验和体验;(2)有关的讲料和知识;(3)逻辑和独立思考能力。世上许多名成利就的人物,都具备了(!)和(2),也先天地或多或心具备了(3)。如果他们加过后天的训练,便如虎添翼,如鱼得水,可望获更大本文介绍“…  相似文献   
12.
乙:我们分、,完“中庸之道”之后,回头再去讨论阿人”做媒”的问题。丙:阿婆是“?道者”,认为“中庸是最适中的”,观.她又否定‘“中间人”,这样不是自相矛尼/自打嘴巴吗?乙:不会的3壬。果解作“中间”碰壁的话,她马上“转I二”而解作“适中”便可以了。甲:但是,胎地里把“中间”改为“适中”,是“偷换概念”‘“偷天换日”的手法。况且,说句空洞无物的话有什么用呢?乙:有“瞒天过海”的特别用途!甲:利用文字魔术做成的障眼法,的确可以骗过很多人。乙:很多“中道者”自己也不意识到“空无内容”而自/。;欺人。自…  相似文献   
13.
14.
(1)张或者是文豪,或者是音乐家;(2)张是文豪;所以(3)张不是音乐家。它的形式:(1)甲或乙;(2)甲;所以(3)不是乙。从前提(1)、(2),能否推论出结论(3)?首先,我们澄清“或”的用法。试看“甲或乙”(1)。当甲、乙一真一假时,(1)真;当甲、乙皆假时,(1)假。到此为止,这是“或”一词的标准用法。谁不依循,准便违反约定俗成,犯了“曲解词义”谬误。可”是,当甲、乙皆真时,(l)是真还是假呢?这时,“或”的使用是不能确定,落入“或”的“混含”地带,而可分成下列三派:肯定派认为(l)真。他们采取包容的…  相似文献   
15.
本刊1998年第4期发表的沈跃春就悖论问题同张金兴商榷的文章,涉及黄展骥先生的观点,引起黄展骥先生的兴趣,特投来此稿,希望能引起“争鸣”,促进体论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师:同学们,《谬误学》又开始了。多年前,我高中的时候,班主任个子矮小,绰号“矮仔际”;而班中一位同学,身高六尺余,比他高出一尺,绰号“竹篙精”。一天,阮老师准备带全班旅行他的乡村石瀑.出发前他训活:“……屋后有一大潭清水,可以游泳.但千万要小心,水很深,有危险性!”同学问:“老师,水究竟有多深?”阮老师答:“高过头,可以溺死人广同学追问:“高过谁的头呢?老师的还是竹篙精的头呢?”全班大笑.几位顽皮的乘机放肆,大叫:“水很深,浸过竹篙精的头,淹死竹筒精广阮老师目瞪口呆,良久才能开口责各同学.现在我…  相似文献   
17.
18.
美国及北约的导弹炸毁我国驻南大使馆,三位中国英雄血洒南国,引起全国人民的激愤,示威游行中见僧伽队伍,香港有人议论,怎么出家人也卷入是非?况且是见血的事,抗争的事,激烈的事,如何契佛法,契戒律,契修行?恐怕一些居士及出家人都有此疑问。《佛教文化》约笔者行文,谈点看法,与大家商榷。佛法不离世间,但世间法有大道理,有小道理。小道理者,独善其身;大道理者,兼善天下。但小大不二,因小能见大,大又摄小。如出家人常说,生死事大,这是就个人修行言;但同样生死事小,这是就家国言、天下言、佛法言。一座寺院,有低眉菩萨,又有怒目金刚,低眉菩萨感…  相似文献   
19.
9月24日,香港道教蓬瀛仙馆与香港宽频网络有限公司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正式签署合作意向,共同推出一个专门作道教文化宣传的电视频道———《道通天地》,届时在香港宽频有线电视台播出。作为一个独立的、专门的频道在电视媒体上做道教节目,这还是第一次。《道通天地》频道每天于不同的时段以不同的内容与观众见面,目前,该频道共有九个栏目,分别是:“大道纵横”、“洞天福地”、“钧天妙乐”、“仙踪道迹”、“道教养生”、“天天谈道”、“妙手灵丹”、“道教知多少”、“经忏科仪”等,节目以生动的形式,多姿多彩的画面,向大家介绍道教的哲学…  相似文献   
20.
老师在黑板写个“或”字,问:你们懂得它吗?全班都投以疑惑的眼光。一学生自言自语:简单的小学生问题,却用来问大学生!师:你懂得它吗?生不置可否。师:人们都轻视它,但每天都用上它。虽然不少时候用对了,但不时仍会产生误解。我们稍作分析,以后一辈子可省却许多麻烦。设甲、乙两句,如果甲真、乙假,那么,“甲或乙”是真呢?还是假呢?生:我从没上过逻辑课或读过这类书!师:也应该懂得啊!你刚好用上“或”呢!你有小弟弟吗。生:有。师:你曾否对他说过:明天我送你一支笔或一本书。生;当然有。师;那正好又是“甲或乙”。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