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13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经学系传谱》的作者赵灿纳国昌《经学系传谱》是关于中国清真寺经堂教育沿革的唯一专著,也是中国伊斯兰教珍贵的典籍之一,作者自称"晋陵裕心贫者,斗芒甫赵灿"。明代后期,中国伊斯兰教呈现"经文匾乏,学人寥落,既传译之不明,复阐扬之无自"①状态。有识之士群起...  相似文献   
72.
获得适当治疗是精神障碍者在强制住院期间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在美国,依据联邦宪法寻求救济是早期治疗权诉讼的重要路径,但联邦最高法院在Youngberg v.Romeo等案件中对宪法治疗权的回避,使得治疗权诉讼的依据转移至联邦法律和州法,而治疗权是否为宪法权利之争议也逐渐淡化。尽管我国宪法并未明确规定治疗权,但治疗权仍具有宪法上的依据,尤其是我国《残疾人保障法》和《精神卫生法》亦明确规定精神障碍者享有康复服务的权利,从而肯定治疗权是精神障碍者的法定权利之一。  相似文献   
73.
如何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宗教问题上一个关系到能否正确回答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大问题。本文认为:正确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大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本质和特性,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科学无神论本质,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作为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科学社会主义宗教观、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宗教观、中国共产党的宗教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等基本特性,否则很容易走到"打着马列主义旗号反对马列主义"的邪路上去。  相似文献   
74.
本文对30名被试进行了20分钟的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检查训练前后肌电值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正常人基础水平最低,非偏执型病人基础水平最高,相应的肌电生物反馈自我调节能力是正常人最高,非偏执型病人最低。偏执型、非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病人和正常人的肌电下降过程显示出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75.
纳国昌先生向读者介绍《公订考试清真经学生穿衣节略章程》并作一些解释,是一篇既提供数史资料又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文章。《章程》刊刻于八十五年前,批评的是当时培养阿訇接班人这样一件大事中,草率从事,不能保证教学质量,等等严重令人担忧的现象;还提出了九条改进措施,从入学、授课到毕业考试的几个关节,都抓住了。这个《章程》表达的一些见解、措施,在当时是切中要害、很得力的;在今天看来,也有一定的价值,与关心此项教育事业的人士的见解不谋而合。所以,我们刊出这篇文章和《章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古兰经》昭示:“你要奉创造你的养主之名宣读:他用血块创造了人;你再宣读:你的养主是好施的,他以笔传授了知识,还将继续传授。他传授了人们以前所不知道的”。(96∶1—5)。根据这段经文,先知穆罕默德教导:“求学是每个男女穆斯林的天  相似文献   
77.
经学传统文风小议纳国昌我国清真寺经堂教育,历来是伊斯兰教传统的基本教育体制。自16世纪(明末)在关中“八百里秦川”兴起,继而辐射向南北各地,结合不同地区的特色,自成体系,承先启后,兴灭继绝,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经师,他们生平以弘扬圣教为已任,不求闻达,无...  相似文献   
78.
一、科学地认识科学   “科学“这个词,英文为Scinece,德文为Wissenchaft,它源于拉丁文“Scientai“,原意是“知识“、“学问“的意思,最早引入我国时大约十六世纪前后,被译作“格物致知“,直到1893年康有为在翻译介绍日本的书目时才首次使用.尽管科学本身很复杂,对“科学究竟是怎样的“这一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结论,不过归纳总结各国专家学者的看法,大致也有一些基本的认识:科学是准确的判断;科学是事实和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科学是一种方法,也是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从而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武器和工具;科学是一种社会现象;科学是有渊源而无止境的长河.[1]科学无止境的发展和不完全重复的变化,使科学总是处于不断补充与修改之中.科学学的创始人贝尔纳对此曾作过深入研究,也感到为科学下一个完满的定义很困难.他甚至主张不能给科学下定义,而只能从不同的侧面去认识和理解.他认为科学包括五个方面:科学是一种体制(即完成科学社会任务的组织);科学是一种方法(即发现事实和规律的全部方法);科学是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即科学具有累积性);科学是一种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导致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是一种重要观念的来源(新思想、新原理、新世界观的来源).……  相似文献   
79.
近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兴起于新文化运动,中国资产阶级进步宗教学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乃其产物。李大钊既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又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在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反孔教运动中开启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步宗教学,又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特别是非基督教运动中开启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在李大钊宗教学思想的启发下,逐渐形成了中国宗教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