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本研究以小学高年级40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儿童的学业成绩、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同伴拒斥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不同学业成绩组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学习优秀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水平最高,学习中等儿童居中,学习困难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水平最低。(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能显著地正向预测其同伴接纳、负向预测其同伴拒斥;但学业成绩只能显著地正向预测同伴接纳,而对同伴拒斥无显著的预测作用。(3)亲社会行为对男、女生的同伴接纳的预测作用大于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2.
中学生对同伴群体和家庭影响力的判断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情境故事判断、社会关系网络问卷和访谈法对495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32名中学生进行了群体访谈,结果表明:1.在“告发同伴错误行为”、同伴中流行的“暗语”、穿同伴中流行服装和听同伴中流行的音乐四个情境中,从初一到高二的青少年学生存在着从接受父母影响向接受同伴群体影响的转变趋势.各情境中,从初二到高一年级是从接受父母影响向接受同伴影响的一个敏感的转变时期.2.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学生对如何处理社会关系的判断表现出一种水平的演进,起先是在服从权威的水平上,然后逐渐向回避不良后果水平转变,第三种水平表现为工具性地处理社会关系,最后达到协调社会关系的水平.3.同伴交往较多的青少年,大多表现出外倾、人缘好、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等积极的个性特征,表明同伴交往与青少年学生的个性发展有重要的相互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3.
代际困境反映了当前自我利益与未来他人利益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境。人们在代际困境中如何权衡利益事关个体、组织乃至全人类的福祉。相比于传统社会困境,代际困境具有权力不对称、合作行为无直接回报和心理距离较远这三个特异性特征,它们是阻碍代际合作的主要原因。基于当前研究广泛关注的个人特质、决策情境和社会规范这三类影响代际合作的因素,本文建议可通过培养感恩与亲社会品质、扩大代际合作的声誉影响、提高与未来世代的亲近度、减少对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感等方式促进代际合作行为。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究研究范式的生态效度,揭示声誉线索对代际合作的影响,并广泛开展跨文化研究,为促进代际合作行为提供更有力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4.
陈会昌  夏菡 《心理科学》2001,24(5):533-536
本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法,通过调查810名6-14岁儿童头脑中想象物的文字与图画描述,考察了儿童想象发展的特点。结果发现:(1)儿童对想象物的文字与图画描述可以分划分为3种水平:表象的记忆水平、表象的再造水平和表象创造水平。其中,对想象物的文字描述水平,年龄发展趋势明显,从小学一至二年级之间和四到五年级之间的发展变化最大;而对想象物的图画描述水平,年龄发展趋势不明显。(2)根据儿童对想象物的文字描述和图画描述的发展的匹配程度,可以把儿童的想象发展分为3种类型:文字与图形符号均衡发展型、文字符号型和图形符号型。  相似文献   
205.
该研究通过对儿童2~4岁的抑制性发展类型与他们同陌生同伴交往特征的关系研究发现(1)在陌生情境中,稳定极端抑制儿童与陌生同伴的游戏活动的社交复杂程度是最低的.从非抑制发展到抑制的儿童在陌生情境中与稳定极端抑制的儿童没有明显差异.(2)从抑制发展到非抑制的儿童在陌生情境中的单独-被动行为是最多的;他们在介绍生日的同伴活动中的主动性是最好的;他们进行的社会性装扮游戏也是最多的.(3)稳定极端非抑制的儿童在陌生情境中与陌生同伴交往的社交复杂程度最高,他们进行的活动类型和活动频次最多,但他们可能有一些外显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206.
错误信念理解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错误信念理解后儿童心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是近年来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比较活跃的一个课题。该文在简要介绍儿童心理理论获得的主要标志--错误信念理解的基础上,概括阐述了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争议。  相似文献   
207.
对学生学习成绩与社会行为的交叉滞后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二元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法考察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和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在21个月中的学校适应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同时性测量中,由教师评价获得的中小学生的社交领导能力、定向耐挫能力、果敢性社交技能得分和同伴积极提名分数与他们的学习成绩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他们的攻击破坏得分、学习适应不良得分以及小学生的同伴消极提名分均与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二元交叉滞后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学生在前测中的社交领导能力得分、攻击破坏得分、定向耐挫得分、学习适应不良得分、果敢性社交技能得分同伴积极和消极提名得分均可以预测21个月后的学习成绩。对中学生来说,这种预测关系只在攻击破坏行为、定向耐挫行为中存在。中小学生的害羞抑制得分和焦虑抑郁得分与他们的学习成绩之间既没有同时性的相关关系,也没有滞后性的预测关系。  相似文献   
208.
陈星桥 《法音》2001,(11):10-13
当代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社会财富空前增长,但环境破坏、生态失衡、贫富差距加大、价值失范、不同文明的冲突与局部战争不断等问题也更加突出。因此,维护世界和平与加强环境保护,依然是21世纪全人类面临的最重大的课题。而佛教慈悲平等、缘起性空、自他不二、依正不二的思想正是促进环保与和平的良方。为此,中韩日三国佛教界代表在新世纪之初的金秋再次聚首北京,共同探讨和呼吁环保与和平,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10月27日上午,中国、韩国、日本佛教界代表在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塔下共同举行祈祷世界和平法会。法会由中国佛教协会副…  相似文献   
209.
准备时间和预先信息对任务切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两个实验采用任务线索范式,考察了准备时间和预先信息对任务切换的影响。实验1的准备时间为可预测,实验2的为不可预测,以考察准备时间的可预测性对任务切换的影响。以被试执行重复任务、切到任务和切离任务的正确反应时为主要指标,结果:(1)在准备时间可预测和不可预测两种条件下,准备时间和预先信息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在可预测条件中,重复和切到任务的反应时随着准备时间的增加而减少,但切到代价无显著变化,切离任务的反应时不受准备时间的影响,切离代价表现出反准备效应;不可预测条件下,三种任务的反应时都随着准备时间的增加而减少,但是切到和切离代价表现出反准备效应;(2)切离任务的反应时和代价显著高于切到任务的反应时和代价;(3)在这两种条件下,都没有出现切换代价的准备效应  相似文献   
210.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开始涉足一个对其而言全新的学术领地——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从理论与方法上对该领域的研究发挥了一定的引导与推动作用。章氏将中国基督宗教史置于跨文化对话的宏阔视域,以现代化理念解读宗教传播的神学内核与价值取向,理性还原基督宗教在近代中国传播与根植的艰难进程。本文对章开沅先生于中国教会大学史、中外基督徒教育家、基督宗教在中国的本土化等方面研究的学术思想,予以粗浅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