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7年   35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这篇著名的论文中,弗雷德不仅复活了古代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是个体的观点,而且将这个观点也运用到了属性范畴上,提出了与个体实体相应的个体特性的概念。为了支持这一观点,在这篇论文的第一部分,弗雷德就"个体"(individuals)这个概念,对其在亚里士多德《范畴篇》中的思想起源做了穷根究底的分析和研究,在对《范畴篇》中许多关键性段落的理解上提出了发人深省而又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解,从而成功地为个体实体和个体特性的概念进行了辩护。而在此基础上,在这篇论文的第二部分,他又就个体实体的概念的形而上学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引入了"忒修斯船"的分析,对如何理解亚里士多德的个体实体的概念提出了富于启发的思索。  相似文献   
22.
21世纪第一个10年过去了。膜拜团体、宗教异端和他们“超凡能力”教主20多年前制造的光怪陆离的故事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那些令人唏嘘的脸庞、痛苦扭曲的身体、悲痛惨绝的事件也渐渐被人遗忘。远离了烽火硝烟,穿越地域和时空,听听社会科学工作者研究和解读“膜拜”.丰富我们的认知和阅历.在纷纭复杂的环境中健康生活,善待自己和家人.  相似文献   
23.
让-马克·夸戈(Jean—Marc Coicaud),法国哲学家,联合国大学教授,主持联合国大学的“全球正义”的系列思想访谈节目,与各国的知名学者对话,讨论前沿思想问题,网上直播。夸戈教授在联合国工作期间任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的助手。本访谈有文字访谈与视频访谈两个版本,内容大部分一致,但视频版由于时间关系有部分问题没有讨论到,例如民主问题。这里是文字访谈的完整版。  相似文献   
24.
本文通过亚伯拉罕·林肯的家人、亲属、邻居、朋友及政治伙伴等不同人的回忆和口述,呈现出了林肯个人在生活中和政治生涯中对于宗教,信仰所持的怀疑的态度和做法,勾勒出林肯作为一个非宗教信仰者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25.
生态学与信息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对当代全球化进程积极推进的全面了解已经不止一个十年了。然而,人们对它的兴趣和科学态度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经历了一个由强到弱的过程之后,最近它又重新受到关注。其中,有两个主题最为瞩目:生态学与信息革命。虽然,初看这两个主题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它们却经常出  相似文献   
26.
企业契约论     
企业契约论对于当代的金融和公司法是十分重要的。它把企业视为其各种成员间的契约的组合。正是在这一基础上,金融理论和公司法认为股东的利益就是企业的目标,并建立了管理的委托责任,以服务于股东的利益。这种企业的契约论或者说是契约组合理论是强有力的说明和解释的工具。但是它的那种潜在的、以理解经济中的伦理问题为目的的规范理论的作用还未被系统地利用。的确,这一理论一直普遍被看作是在经济决策中引人伦理学的障碍,因为它强有力地支持股东的控制。而在企业伦理学中,许多学术工作要、至少是要含蓄地替换企业的金融和法律模式…  相似文献   
27.
自我评论     
三、思想进程正象我提及的那样,早在高中学习时就已阅读了德·桑克蒂斯的著作,它们给我印象深刻,甚至当我为学校撰写文学批评文章时也深受影响。但假如那时我已充分理解德·桑克蒂斯的思想,即运用他阐述这一思想并使它清楚明晰的丰富经验,把握其思想的基本观念和每个个别判断的话,那我就成了天生的魔鬼,一位垂老的青年,或甚至就是德·桑克蒂斯本人,返老还童的德·桑克蒂斯。事实上我刚刚抓住德·桑克蒂斯的某些特征,尤其是但相当浮浅地把握这一主导思想:艺术不是深思和逻辑的产物,也不是技巧的成果,而是自发的纯粹的幻想形式。…  相似文献   
28.
资本主义者与社会主义者之间对比的主要通常诉诸这样的方式:资本主义者把自由理想当做最终的政治理想,他们认为,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说,只能证明一种最低限度的或守夜人式的状态是合理的;而社会主义者把平等理想做为最终的政治理想,他们认为,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说,只能证明生产方式社会化的状态是合理的。但是资本主义者在这方面是倾向于赞同社会主义者的,即当平等理想被用社会主义者喜爱的方式加以解释时,它就证明是一种合理的社会主义状态。资本主义者只是承认这种对平等理想的社会主义解释在道德上是有争论的。如果资本主义者自己的…  相似文献   
29.
长期以来,对西方人而言,中国伦理思想已经成为一种思维方式的范式,从任何一种合理的进步尺度来衡量,它都是一种精致复杂的、高度发展的、先进的范式,但它在许多方面又十分不同于西方伦理思想。根据戴维森式伦理学解释,这种分歧并没有表明  相似文献   
30.
实践理由是由心理状态还是心理状态所回应的事实(即所谓的成善属性)所提供的,这个争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给出理由的日常实践的含混所造成的。亚里士多德与康德的行动论说则向我们表明,这种含混是忽略了理由在本质上具有自反结构,也就是说,它不仅仅是对于成善属性的回应,同时还意识到对于这种成善属性的回应是恰当的。一旦把提了理由的这两个特征,我们就可以区分行为与行动,后者是为了某个目而实施某个行为,既包合行为,也包含目的。由此,选择的对象与道德价值的承担者均应是行动,而不是行为。不仅如此。理由与行动相关的方式与目的和行为相关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行动的实践理由不是外在于、后于或分离于行动的因素,理由的描述与行动的说明是同一回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