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7年   35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俞吾金教授在他的文章中,分别从三个角度指出了青年黑格尔在批判现代性方面的重要贡献,我们知道对现代性的批判是在康德以后的德国哲学中逐渐展开的。文章主要提到了这样三个方面:1."实证的宗教",被黑格尔定义为"实证的宗教  相似文献   
12.
    
一、真之载体真或假之物是命题,这将得到普遍的赞同。但若不是因为“命题”有歧义,这是不会得到如此普遍赞同的。一些人把“命题”这个词理解为指符合一定规范的句子。另一些人却把它理解为指这样的句子的意义。因此,对这个问题,表面上好象是普遍赞同,实际上却分成两个思想流派:对于第一个流派来说,真和假的载体是句子,而对第二个流派来说,真和假的载体是句子的意义。第二种观点的一个弱点在于句子意义这个概念的空洞无力。如果人们相信我关于翻译的不确定性这一论题,这种空洞无力就达到极限。即使抛开这个论题,忽视可看见或可听…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唯心论到了17世纪才在西方出现?在东方,似乎一直流行这样的看法,即我们习惯于认为非精神的实在,近乎一种虚构,因此,一种一元论的形而上学,就以表象形式把宇宙置于一种包罗万象的意识中,而冲突、二元论或矛盾就处在表象内部了。粗略地说,东方的唯心论是一种一元论,在它的范围内,多样性和运动提出了一和多的问题。其实,唯心论(就其完整意义而言),自古希腊时代起直至整个中世纪,业已能够立足于受实在论支配的西方思想中,这大概并不确切。除了例外(贝克莱、施罗丁格、布鲁维尔),西方哲学很少比被纯化了的唯心论或实证…  相似文献   
14.
自我评论     
一、字里行间有与无我已迈入人生第50个年头②,值此理想的时刻,回顾自己思想发展的历程并努力审视在勤奋工作年代(我将永远怀念)走过的正确道路,将受益匪浅。但我不撰写忏悔录,也不撰写纪念文章、我的人生回忆录。仟悔录,即对自我的道路反省,我不写,因为我认为每时每刻忏海十分有益,即力争实施行为时做到心明眼亮,我同样认为对个别人生做普遍判断徒劳无益。除了自认应进天堂或炼狱这个唯一目的,我看这类一般仔海只用以表现个人的虚荣心:或自鸣得意,或自怨自艾和痛心疾首,因为在两种情况下他确信意义重大的事物,实际上并非如…  相似文献   
15.
人及其使命是别尔嘉耶夫创作的中心问题。“人是世界之谜,或许还是最大的谜。人之所以成为一个谜,并非因为他是动物和社会存在物,而是因为他是大自然和社会的一部分,是个人。整个世界和人的个性相比,和人的独特的面目及其独特命运相比,都算不了什么。人能感受到死亡的来临;他想知道,他从哪儿来,就到哪儿去。”①在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别尔嘉耶夫走的是他自己的路:从马克思和康德到古典神学;从库占斯基和帕斯卡里,到德国神秘主义;从列昂季耶夫和索洛维约夫到叔本华和尼采;从弗洛伊德和荣格到海德格尔和雅斯贝斯。然而,正如…  相似文献   
16.
致卡尔纳普     
卡尔纳普这位杰出的人物,在我看来,是自30年代起哲学界最有影响的一位哲学家,就像罗素在此之前几十年中占据着支配地位一样。罗素应得的荣誉随着史料的日趋丰富而与日俱增;但随之而来的领导者却是卡尔纳普。有些哲学家把这个作用归功于维特根斯坦;然而许多人与我有类似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知识与人类旨趣》(Knowledge and Human Interests)中,哈贝马斯试图把马克思和弗洛伊德已经完成了的理论普遍化——通过把他们的“揭露”(unmasking)方案置于一种更为全面的理论中。近些年来,哈贝马斯经常批评的一种当代法国思想,却是从怀疑马克思和弗洛伊德、怀疑怀疑者、怀疑“揭露”开始的。例如,利奥塔(Lyotard)说,他将  相似文献   
18.
《实践理性批判》的发表标志着康德批判事业的工作一分为三。本文从批判哲学的发展史和《实践理性批判》的主要内容入手揭示出《实践理性批判》的起源主要归于康德的两个发现:一是趣味判断的先天性,二是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前一个发现导致康德重新规定批判与高级能力之间的关系,使他改变他的总体批判计划,把对于纯粹理性的一个批判分成对于纯粹思辨理性、实践理性和反思判断力的三个单独的批判;后一个发现及其解决使康德把纯粹理性的思辨运用和实践运用之间的关系确定为一种平行关系,使理性的实践运用从思辨运用中解放出来;由此产生《实践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当代科学发展与道德衰落相伴而生的现象入手,阐释了中西哲学的异同以及对相关问题的解决路径,指出中西哲学的经典范式是相通的。一方面,孔子的言论是由其弟子记录的,而苏格拉底的对话也是由其最杰出的学生柏拉图记录的;另一方面,关于德性、学问以及知识获取方式问题,孔子启迪下的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采取了相通的处理方式,是双方的共同遗产。作者区分了两种类型的知识,一是德性的知识,即将德性作为其本质内容的知识;二是作为德性本身本质部分的知识。孔子的知识属于后一种类型,因而他拥有和柏拉图相同的德性概念。  相似文献   
20.
做错事的权利这一概念初看似乎是一个悖论。本文在排除了各种似是而非的解决方案之后,立足于道德权利的一般性概念对做错事的权利给出了论证。作者认为,道德对行为的评价大体上可分为三类:正确且可被允许的行为、错误且应受批评的行为以及与道德无关的行为。如果排除错误的行为,最终将会使道德权利变得贫乏,从而丧失保护个人选择这一重要功能。而且,做错事的权利也不涉及任何逻辑上的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