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冥想与创造性的关系正逐渐被关注,澄清冥想练习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对个体创新潜能的培养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冥想类型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具有特异性,专注冥想主要通过注意聚焦和提升自上而下的执行控制能力来对聚合思维产生积极影响;正念冥想引起的离焦的注意状态,以及对认知灵活性和积极情绪的促进,有助于发散思维。未来应加强不同冥想类型与创造性思维的整合研究,探讨冥想影响创造性思维的脑机制,以及冥想与其他干预训练对创造性思维的不同作用机制等。  相似文献   
72.
常保瑞  方建东 《心理科学》2018,(6):1477-1483
已有研究表明"欲言又止"的情绪表达矛盾会对个体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然而,与鼓励"一吐为快"的美国文化不同,中国文化本来就推崇"喜怒不形于色"。那么,文化会改变"欲言又止"与心理症状之间的关系吗?本研究通过对来自美国(鼓励情绪表达的文化)的549份问卷与来自中国(抑制情绪表达的文化)的509份问卷的对比分析,检验了抑制或鼓励情绪表达的文化规范在情绪表达矛盾与心理症状的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具体而言,情绪表达矛盾导致心理症状增加和社会限制增加的结果既出现在鼓励情绪表达的美国文化中,也出现在抑制情绪表达的中国文化中。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进一步表明,文化规范调节了情绪表达矛盾与社会限制之间的关系——在美中文化中,情绪表达矛盾因个体感知到较高的社会限制而增加了心理症状。最后,文章讨论了该研究对情绪表达矛盾研究以及文化规范研究的意义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3.
为了揭示情绪的确定性维度对学习判断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使用即时学习判断范式的两个实验,分别探讨了高确定性情绪(愤怒、快乐)和低确定性情绪(恐惧、惊喜)的被试在学习判断中的表现。结果显示:(1)愤怒组和快乐组花费在项目学习上的时间显著少于恐惧组和惊喜组;(2)愤怒组的学习判断值显著高于恐惧组;(3)愤怒组的学习判断准确性显著低于恐惧组。从而证明了情绪的确定性维度与学习判断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4.
陈国雄 《哲学动态》2015,(2):99-104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美学实现了由早期建构期向全面发展期的学科跨越。在这一进程中,环境美学的研究路径经历了由实践先行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的转折,研究对象经历了由自然环境到人类环境的转折,研究立场经历了由环境关注到环境关怀的转折,研究目标经历了由环境宜居到环境乐居的转折。上述四大转折有效促成了环境美学学科的纵深发展,也鲜明地表征了其研究轨迹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75.
<正>义的现实性与超越性是马克思正义观念的两个不同位阶,后者是一个既批判又涵盖前者的概念,二者既是逻辑相连的又是历史连续的,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正义理论的辩证结构。现实性正义与超越性正义分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占主流地位的正义形态,只有当历史发展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时,才可能从现实性正义过渡到超越性正义。现实性正义内蕴着两个性质截然相反的形态:交换领域的形式性正义和生产领域的实质性非正义;超越性正义内蕴着两个历史相续的正义原则,即贡献原则和需要原则。马克思正义理论的确立离不开作为世界观的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思考正义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原则,即历史原则。  相似文献   
76.
陈恩准 《天风》2012,(4):18-20
但以理,他原是犹大王室贵族,年轻时国家沦亡,被俘虏到巴比伦,被巴比伦王选中,在王宫里学习各样的知识,三年期满后被巴比伦王看中,留在身边,之后成为巴比伦宰相。  相似文献   
77.
从“呼喊派”蜕变而成的“全能神”,是当前大肆冒用基督教的名义、以“类基督教”面目出现的极端邪教组织。本文结合当前“呼喊派”、“全能神”活动及其防范处置,对这二大“类基督教”的组织、教义、变异、危害等进行全面辨析,明确提出必须政治、宗教与社会三大稳定一体推进,加强防范“类基督教”邪教蜕变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78.
特质特性是影响人格判断准确性的重要调节变量。已有的研究表明,可观察性高的特质容易判断,判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也更高;特质的可评估性干扰了自我知觉的准确性,与中性特质相比,可评估性特质的自我—他人一致性更低;与清晰特质相比,模糊特质的自我—同伴判断间的一致性更低,且随特质模糊性的增加而递减。不仅如此,特质特性经常与其他因素如熟悉度交互作用于人格判断的准确性,在考查特质特性的作用时,必须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将该变量与特性匹配、特质分类、个体差异及文化差异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相似文献   
79.
陈慧麟  陈劲松 《心理科学》2013,36(6):1470-1475
G-DINA模型是DINA 模型的一般化模型,具有补偿性和饱和性两个主要特征。G-DINA模型的补偿性特征契合了语言测验的综合性和多元性,G-DINA模型的饱和性特征则可以比较理想地应对语言技能的抽象性和难区分性。此项研究以代表性的语言测验类型阅读测验为案例,应用G-DINA模型对1029名被试的PISA英语阅读测验结果进行实证分析,证明了两个假设:补偿饱和型认知诊断模型对多元抽象的语言测验的适应程度较高;G-DINA这一新生认知诊断模型可以被用来诊断较为复杂抽象的语言测验,且经得起统计学和语言学理论的双重考验。  相似文献   
80.
以2岁儿童为被试,探讨其在延迟满足情境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状况。结果表明:(1)2岁儿童已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控制能力,个体差异显著,性别差异不显著;(2)2岁儿童已能使用一定的延迟策略,包括问题解决、分心、寻求安慰、消极等待、寻求他人帮助、回避等,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分心策略;(3)不同的策略对延迟时间有着不同的影响;(4)儿童对策略的使用不会因延迟满足情境的不同而出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