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共同体是当代社会哲学、政治哲学、法律哲学和道德哲学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重要问题。近代和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共同体衰落,导致依附于特定共同体的人,丧失原有的身份认同和安全感,追求新的能够获得认同和归属的共同体成为其共同理想。这个问题甚至成为现代性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背景下,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62.
空白间隔对汉字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辨认残缺汉字的方法考察空白间隔对汉字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两个实验分别考察了空白间隔的长短和不同的插入位置对汉字知觉干扰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适当长度的空白间隔(大于等于600ms)能导致干扰效应的消失;(2)该空白间隔的位置越接近递进进程最后阶段,残缺汉字的辨认成绩越好,越不容易出现干扰。实验结果支持竞争激活假说,不支持失匹配假说。  相似文献   
63.
张洁尉  王权红  陆其林 《心理科学》2010,33(5):1058-1061
采用"学习-测验"范式,在知觉辨认测验(内隐测验)和再认测验(外显测验)中,用事件相关电位探索汉字内隐、外显记忆的"知觉干扰效应"。结果:行为上,内隐记忆不受知觉干扰条件的影响;外显记忆受知觉干扰条件影响而显著降低;脑电上,内隐测验两种条件的ERP无显著差异;外显测验在550~600ms,知觉干扰条件比无干扰条件诱发了更负的ERP。实验在行为和脑电水平上都表现出内隐、外显记忆的分离,出现汉字的"反知觉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64.
思想政治教育诸要素中,对内容结构的分析,说法较多,但大多是从内容的条、块构成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这样划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规定得较为具体,便于教育者在教育中把握,但由于规定的内容过于细致,不能揭示出条、块之间内在的关联性。造成内容定得过窄,而体系却很松散,不利于充分发挥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要使思想教育在培养人们正确的思想观念中发挥主导作用,我们应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5.
卒中单元作为卒中治疗的最佳模式,逐渐被临床医生所接受,就卒中单元的概念、特点及我国卒中的现状等多数人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助于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66.
太极图古文字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图古文字证国光红1.汉字除了它所记录的词义(包括本义、引申义,以及假借义)之外,它自身尚有“字形之意”。“字形之意”是尚未进入语言层次的模糊意义,它与字本义相应,是字本义的基础,而与字本义不属于同一层次。“字形之意”这一术语是段玉裁提出来的,《说...  相似文献   
67.
1995年1月17日,日本发生了版神大地震,死者超过5000人.一时日本各大新闻报纸连篇累读几乎全县有关震灾救灾的报道。2月2日《每日新闻》的一篇现场采访格外引人注意.采访报道的黑体字标题竟然是“现代日本人与儒教”.文章以阻神大地震后的一些社会现象为例,指出儒教至今仍是日本人世界观、生死观的基础,儒教已经深入到日本人的潜意识之中,现代日本人的行动自觉不自觉地仍然是根基于儒教原理。虽然儒教未被人们充分认识和承认,其实它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常识。文章观点新颖奇特,发人深思。被采访者就是《儒教是什么》一书的作者加地…  相似文献   
68.
《哲学评论》主题索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译者说明〕本文是维特根斯坦1929年2月到1930年4月在英国剑桥期间写的一部断想式手稿《哲学评论》原书的主题索引。1930年5月,维持根斯坦把这部手稿交给罗素,请求他转交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理事会的利特尔伍德先生,以作为申请延长研究基金的依据。罗素与维特根斯坦就书中的内容讨论了五天,并读了其中三分之一的篇章,然后为其写了一份鉴定。尽管罗素对书中某些观点颇有异议,而且说它“很难看懂”,但他仍称这部“草稿式的评论”“是新颖的、很有创见而且无疑是很重要的”,并预言这些理论将构成“一种全新的哲学”。作为维持根斯坦前期思…  相似文献   
69.
本文的题目很可能引起两种对立的反应。其一是,把休谟同任何种类的宗教联系起来纯属胡说八道。其二是,我们惯常知道,休谟是一个信徒,甚或是一个很好的基督徒,表面上他同无神论牵扯在一起,背后却掩藏着他的宗教,这是众所周知的,而且使他获得不好的名声。可以把这后一种反应称作博斯威尔(Boswell)玩笑:在哲学家死后八年,他的传记作家一  相似文献   
70.
施动感是个体在自主运动过程中对自身行为产生的主体性体验,揭示其发展过程对了解自我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三阶段模式全面概括了施动感的发展过程。婴儿形成动作预测、建立动作-效果联结以及与养育者良好的人际互动对施动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未来施动感发展研究应从多种施动感生成理论出发,改进婴幼儿施动感的测量范式,探索施动感发展与社会认知发展、自闭症症状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