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成穷 《宗教学研究》2000,1(2):90-95
苦难是人生在世不可避免和消除的一种“边缘处境”。宗教对这种处境的关注和揭示尤多。本文以基督教和佛教为例,力图表明宗教在这方面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2.
穆斯林饮食禁忌是重要且严格的宗教禁忌内容之一,它具有规范穆斯林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控制作用,但同时又具有社会认同功能,对内团结信众,对外传播伊斯兰文化。由穆斯林饮食禁忌探讨宗教禁忌的社会认同功能,对我们如何在多元文化下"求同存异",消弥因触犯宗教禁忌而引起的社会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3.
公元622年,由于麦加贵族和守旧势力对穆斯林的压迫,先知穆罕默德应麦地那“赫兹勒只”(Al-khazlaj)部落穆斯林的邀请,率全体穆斯林先后迁移麦地那,并引领大多麦地那人很快归信了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24.
为考察学业成就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自尊和流动性的作用,采用自尊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问卷对西安市两所中学的847名初中生(流动298人)进行三年的纵向追踪,同时收集青少年在初中三年的学业成绩(语数外)。结果表明:(1)青少年初一时的学业成就可直接预测初三时的主观幸福感;(2)初二的自尊在初一的学业成就与初三的主观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学业成就、自尊和主观幸福感间的纵向中介模型在流动与普通青少年间存在显著差异:结果(1)(2)仅适用于普通青少年,流动青少年初三时的主观幸福感仅受初二时自尊水平的影响。研究揭示了青少年早期学业成就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对提升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5.
妙成 《法音》1996,(11)
中国佛教界隆重举行中国佛学院建院四十周年庆祝活动妙成本刊讯中国佛教最高学府──中国佛学院建院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于10月21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僧大德和中国佛学院的历届毕业生代表共计350人参加了庆祝大会。与会校友欢聚一堂,由衷地为我国...  相似文献   
126.
佛教音乐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人聆听佛教音乐时常会感到心灵受到震撼或者得到抚慰,这是由佛教音乐的美学价值所决定的。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乐种的佛教音乐差异性较大:或清远飘逸、或苍凉雄沉、或空灵神秘、或庄严圣洁,使聆听者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佛教音乐大体上应包括两种类型: 一是以音乐的形式进行宗教仪式,音乐是其借助手段,侧重点在于宗教。佛教仪式《瑜伽焰口》中的音乐和殿堂唱诵中的《香赞》、《弥陀赞》等都属于此类,其本质是宗教。二是以音乐的形式表达佛教思想和佛教意境,侧重点在于音乐,其目的是通过音乐使聆听者产生禅悦——宗教美感,从而达到…  相似文献   
127.
凡观看过罗丹的雕塑"老妓"的人,鲜有不受震撼并为之动容的。对其强大的感染力,人们多从艺术具有化丑为美的功能(表现力)的角度去加以解释。然而,该作品的主题也可以理解为是讲述一个光阴的故事,即无论男女、贵贱、贫富、美丑,只要是人,就都会在时间的流逝中变得衰老并最终死去。深深触动人们心弦的,或许正是这一残酷的时间性真理。  相似文献   
128.
129.
一 审美活动(观赏和创造)的性质、特点究竟为何?其对人生到底有何意义? 在不同的理论视野中对此认识是不同的:以认识论观之,它们是对生活或生活美的反映和认识,目的是要把握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以实践论观之,审美是自然人化(以劳动生产实践为基础)的结果,是现实对实践的肯定,而艺术也不过是一种特殊的"生产",目的是要提供可供读者消费的"产品";以表现论观之,审美是移情、内摹仿等等的过程,而艺术则是艺术家情感的表达,目的是要在观者身上激起类似的情感;以心理分析论观之,审美是一种与性欲表现有关的活动,艺术创造是艺术家受压抑的欲望转移到一种新方向上的升华过程,而艺术欣赏则是受众在作品中寻求欲望代偿性满足的方式……这些理解无疑都揭示了它们的某些性质和功能,对我们理解这些活动都有所裨益.然而,倘若移动观察的视野,转到我们称为"意义论"的角度,也许还能窥到审美观赏和艺术创造的另一性质与功能,即它们是人求意义的一种方式,能起到愈合人的分裂即引入归"家"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0.
凌海成 《法音》2002,(1):22-22
马土腊佛陀头像(封面)雕凿于公元二世纪古印度乌塔普拉德什邦的马土腊。高57公分,宽44公分,厚42公分。现藏于印度马土腊博物馆。该像用马土腊地区特有的斑纹赤砂岩雕凿。虽头像鼻部有缺损,但依然显示出早期马土腊佛像的典型特征:头部剃发,头顶有卷贝型肉髻。眉毛用隆起的线条表示,上下眼睑雕刻分明。下唇丰厚,口唇紧闭,略微上耸的双颊露出一丝微笑,表情祥和。青铜镀金兽脚香炉(封底)铸于中国唐代,青铜质,通高23.3公分,口径14.9公分,现藏于日本兵库县白鹤美术馆。这是供于佛前的香炉。在焚香用的圆型炉盘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