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庄子》与道教重玄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若水 《中国道教》2001,(6):42-46
在道教发展的历史上,老子的地位始终是显赫的,他一开始便被尊为教祖,而《老子》一书也一直被奉为上品经典。与老子相比,庄子就没那么幸运了。仙道的创始者葛洪,就曾在他的《抱朴子·释滞》中针砭《庄子》“永无至言”、“不足耽玩”,因而在他的《神仙传》里也没给庄子留以神仙位次。然而,如果我们深究道教义理同庄学的关系,究其实质,论其本旨,就会发现,道教从《庄子》中所摄取的营养实较从《老子》中所摄取的营养多,受《庄子》的影响也更深。早在南朝,上清茅山道的陶弘景就极为推崇《庄子》,他在《真诰·序录》中写道:“仰寻…  相似文献   
72.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负责人联席会议2001年度第二次会议于2001年9月15日至16在广东省汕头市举行。傅铁山主教、刘元仁主教主持了会议。“一会一团”名誉主席董光清主教、郁成才主教和其他领导涂世华主教、刘景和主教、刘柏年教友、霍成主教、金沛献主教、蒋陶然主教、吕国存教友、方兴耀主教、马英林神父出席了会议。国家宗教局二司陆俊歧司长到会祝贺。会议首先认真学习了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并结合教会当前的形势和任务进行了讨论。会议认为,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精神通篇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  相似文献   
73.
由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主办的关于哲学的性质与功能小型专题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12月24日、25日在四会市召开,有二十多名专家学者参加。 研讨会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视野,就哲学的性质与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  相似文献   
74.
于世诚同志新近发表的《关于德国古典哲学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理论的探讨》(《哲学研究》1962年第3期)一文,我是仔细读过了的。在这篇短文里,我暂时不详细答复于世诚同志所提出的理论上的争论之点,只想谈一个文字理解的问题,这就是如何解释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第二方面那一段话的问题。虽然这并不是争轮的实质问题(实质问题是承认不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但整个争论是由这一段话引起的,因此如何理解这一段话也很重要。于世诚同志自己也说,弄清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次争论的是非”。这一段话,我过去解释过,我认为照那样解释,文义是清楚  相似文献   
75.
《庄子》一书洋洋乎十余万言,“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庄子·天下》,下引《庄子》之文只注篇名),不为王侯将相之安邦治国,不为圣人君子之普渡众生,只为要塑造一个“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万物”(《天下》),“乘天地之正,而...  相似文献   
76.
若水 《中国道教》2004,(2):24-27
明代,道教势力强大,道教空气浓厚,自唐宋而盛的“三教一家”思潮,仍然深刻地促成着明代各宗教流派之间的融合与交流。明代道教与儒门心学更是相互影响、彼此吸收,从而促进了明代学术和思想的整体深化。道教内丹学向儒家心性学的倾斜,以及儒家心学对道教内丹学的吸取和转化,都彰显出明代道教与心学的互动特性。一、明代正一道的心学意蕴道教自元代中后期起,便逐渐归为以符为主的正一道和以内丹修炼为主的全真道。进入明代,这种格局,更为官方所确认。明统治者偏爱斋醮法术,故正一道颇为受宠。然而与其贵盛相对照的是,正一道对道教的教理、教义…  相似文献   
77.
若水 《中国道教》2005,(2):39-41
一李唐王朝被称作老子李耳的后代,道教被定为国教,并以此作为唐高宗、太宗的既定国策。此时的学术思潮以扶持道教为重点,同时尊崇儒学,道、儒配合联同反佛。许多有才能的知识分子天性向道以及“寒窗苦读”的儒生之路不足以实现青云直上的人生超越,便采取“终南捷径”的方式,隐居从道。此时上至卿相重臣如贺知章,下至绝代诗人李太白皆是如此……不难看出道学壮大的声势。道教之影响在绘画上,出现“道释人物”一科;音乐上《玄真道曲》、《大罗天曲》大盛;文学上诗人与道士往来唱和,著名道教理论家司马承祯、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等有“…  相似文献   
78.
一对非常投缘的恋人,因为一件并非严重的事情,相互之间产生了误会,在双方一度僵持,又不明原委的情况下,一方悄然间出走。突然一天收到了对方的信息,大意是,因为这次误解,已经丢弃多年的生活习惯,在那一天得以破例了。看到信息的瞬间,心碎的痛楚便弥漫开来,泪水肆无忌惮地狂奔而下。短短几天的时间,竟如同几个世纪一样漫长,在逝去的分分秒秒中,搀杂了太多的焦虑与烦躁,食不甘味,寝不能眠。人世间几多悲欢离合,情仇恩怨,偏偏是只有经历了“为伊消得人憔悴”,才明白被感动是一种怎样的心颤;经历过痛苦的煎熬,才明白内心深处在乎的依然是深深信赖的那个人。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真正的情感,就如同健康一样,不到丧失不会明白它的价值。也只有经历了失去才懂得珍惜,也才有机会回味相处时的温馨静谧,心性相知。  相似文献   
79.
本文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个方面,论述了科学无神论是反邪教工作的重要思想资源。文中认为科学无神论思想符合先进文化思想方向,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可以对邪教受害者在思想上"挖根断源",破除鬼神迷信观念;有利于受害者建立自强不息的独立人格,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批评质疑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80.
信德与人生     
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何在?人的归宿在何处?这个问题从古至今困扰着人们,是学界鸿儒也都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曾经有一位教授就此问题向胡适请教。胡适说:"我也不知道人为什么要活着。"还有一个学生问他的导师:"人生的意义何在?"导师答:"为口腔一日三次机械运动呀!"瞧,将人格降为兽格,也算"谦虚"了。无信仰的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就是人死如灯灭,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何不及时行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然而可悲的是,举杯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