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12篇
  1962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什么是物质?它的构造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在很早前就已经激动了人类的头脑。为了对周围世界产生一种正确的看法,为了知道周围世界的基础是什么以及如何去认识它,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这些问题的科学就叫作哲学。然而,关于物质及其构造的问题不仅对哲学有意义,而且对我们的实践活动也有意义。为了学会如何控制自然界中所发生的过程,就需要弄清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2.
研究黑格尔——辩证法的创始人之——哲学的兴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说来完全是可以理解的。诚然,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这一开始就决定了它的历史局限性。然而,黑格尔在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上作出了一系列天才的辩证猜测。因此,如果不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去批判地了解唯心主义者黑格尔在这方面所作出的一切,要进一步探讨辩证方法和辩证逻辑是不可思议的。列宁在其著名的哲学遣书里提到的正是这一点。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的年代里,我国学者  相似文献   
123.
战爭与革命     
这是一篇围绕战争与革命问题宣扬现代修正主义和资产阶级和平主义的文章。全文分三节。第一节谈所谓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论战争与革命的相互关系”。战争与革命彼此有深刻的联系,而且可以相互转化。但它们又是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差别的现象。它们的目的是不同的。不是任何革命都是由于战争而开始的,也不是一切战争都导致革命。革命与战争的后果也不同。民族解放革命往往可以以民族解放战争的形式来进行,但是应当把它们加以区别。民族解放革命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它既反对外国的奴役者,也反对国内的反动阶级。民族解放战争则是反对外国的奴役者。国内战争不是永远与革命相联系着的,也不总是革命的形式。第二节谈帝国主义独占统治时期的战争与革命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帝国主义独占统治时期世界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在这个时期世界革命过程通常是在各个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情况下开始和展开的,例如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都是在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相联系的两次世界性政治危机时期发生的。因而造成一种错觉,似乎战争是革命的直接原因。战争和革命在时间上的接近是从帝国主义时期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性质这一规律起作用的特点中产生出来的。虽然战争引起了革命,但这远不意味着战争是革命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尤其不意味着战争是革命的原因。第三节是作者修正主义观点表现得最突出的一节。现时代,革命与战争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都改变了。从前,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条件下,和平共处的基本目的首先是保持和平的喘息时机,现在在和平共处过程中所提出的任务是使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取得对过时的剥削制度的胜利。和平共处正在转变为使我们易于在没有战争的条件下,在各国人民之间的和平环境下取得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胜利的最伟大的革命化力量的一个因素。世界大战不再是注定不可避免的了。以前,如要发生革命,战争不是必需的,在现时代为要形成革命形势,战争就更加不是必需的了,如古巴的革命形势就是在各国人民之间的和平环境下形成起来的。世界战争不但不会促进人类的全面进步,而且将会严重地妨碍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把争取和平的斗争看作是共产主义运动的首要任务。列宁曾提出用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进行和平经济竞赛的方法使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4.
作者承认,社会主义社会里存在着矛盾,甚至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矛盾也不会消失。作者分析了“差别”、“对立”、“矛盾”、“统一”等概念。他说,差别是产生对立的基础和前提,但并非任何差别都直接是对立,只有那些出现在同一客观关系中因此是相互排斥、互为前提的差别,才能成为对立。对立面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也就是表现为矛盾。不能把对立和矛盾这些哲学概念和社会对抗、阶级利益的敌对混为一谈。对立面之间相互关系的性质,矛盾的性质和类型,取决于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取决于所有制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集团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立面就社会方面来说是以统一的和一致的运动趋向为特征的。作者不同意“发展一定是从统一走向对立面的斗争,然后走向新的统一”这种观点,并对它作了反驳。作者分析了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目前在世界舞台上是以和平共处与和平竞赛这种特殊的阶级斗争形式表现出来。作者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的特点在于:这些矛盾的解决不需要进行政治变革,不需要对任何社会集团采用暴力,而是通过对社会经济的逐步改造,使各个不同方面相互接近,使新因素在旧因素中和平地成长起来,而导致旧因素的根本改造。作者说,飞跃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一种合乎规律的现象,但是飞跃的形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飞跃具有新因素在现存关系中逐步改变、逐步成长的性质。作者认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一般非对抗性矛盾的方法,是我们生活的法则,是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25.
本文是A.A.雅庫什夫对怀特海的符号論观点所作的批判文章。本文分为三部分:一、語言和认識中的符号关系,二,符号論問題的现实含义和怀特海对符号論的捏造,三、怀特海的符号論是构造现实的因素。第一部分談到怀特海把語言看作符号性的,并把符号关系推广到认識領域中去。作者认为感性知觉是符号研究的直接对象,符号是人类知觉的特点,而符号关系是由主体带来的,把符号与意义的关系解释成任意性的,非决定論的。作者还指出,怀特海是在馬赫主义的含义上来使用“經驗”这一术語的。第二部分中作者认为符号問題是表达方式的問題。在批判怀特海把符号归結为具有指示性和有条件性的两个特点时,指出怀特海把知觉和概念的形式作为符号关系的先决条件,把符号与意义的关系置于对现实客体的依賴之外,而置于成受的主体(人或“上帝”)之下。但是作者却承认“个别的符号与意义之間的联系可能是任意性的”,又說:“語言中的符号关系确实拥有指示性和有条件性的特性,拥有某种任意性的特性”。第三部分指出,怀特海是从“經驗”中引伸出客体的,把符号关系当作本体論的关系,并以此来解决认識的客观性問题。作者指出,怀特海是从感性材料中构造客体,而用的材料就是“直接經驗”,工具就是符号关系。作者认为怀特海的哲学观点乃是貝克萊和休謨的“經驗哲学”的变种,但是怀特海却又想避免作出唯我主义的結論。  相似文献   
126.
《精神现象学》第七章的标题是“宗教”,第八章的标题是“绝对知识”。这个“绝对知识”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就是黑格尔哲学的完整体系,或者就是黑格尔后来在《哲学全书》中详尽阐述的“科学”。因而,在第八章,谈论的已经不是绝对知识的内容,而是作为“财富”的这个知识本身了。应该描述这个知识必须是什么,以用完整的和恰当的方式显示出实存的存在的知识武装起来的人必须是什么。特别应该描述这种哲学式的绝对知识同在基督教的启示中以及由其产生的神学所包括的也被绝对地称为知识的那种东西之间的区别。第八章的重要论题之~,就是…  相似文献   
127.
趋同概念是社会科学从生物学借用来的。它表示,非亲缘有机体为适应相同的生存条件而在演化过程中获得了相近似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由于世界上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不同生产方式实际并存,因此这一概念目前已广泛用于政治经济学读物和政治理论读物中。  相似文献   
128.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精神紧张,心理负荷也随之增加,从而有碍身心健康,易诱发像胃溃疡、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等多种病症。下列行为疗法有助于你消除精神紧张状态.使你恢复良好的心境,存兴趣者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29.
130.
家庭和睦,工作顺心,身体健康,经济宽裕,朋友多多……拥有这一切的你,不知已经成为多少人羡慕的对象。然而,你仍然不断重复着“我本该满足了,可是……”“一切都挺好的,就是……”,执拗地将头脑禁锢于生活的悲剧层面,不但自己痛苦,还直接影响周围的人。万事难满足的人自我评价起伏不定,他们不停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所缺少的是鼓励和认可。小时候被溺爱、性情孤僻,背负着太多的责任……都可能导致成年后的“幸福无能”,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