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社会正值心理问题高发期,抑郁症已经成为困扰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社会因素与抑郁症的患病率上升有直接关系。社会因素有:社会大环境与中国的经济转型,东西方民族心理文化的差异以及对健康的不同认知,计划生育政策的消极效应等。社会应根据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2.
在全国各地,比学赶帮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如火如荼,开展得热火朝天,各行各业齐争上游。比学赶帮不仅是劳动的竞赛,而且也是道德品质的竞赛;同时它又象一所学校一样,培育和滋养着人们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本文打算从比学赶帮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是培养共产主义道德的好学校这一方面作一些討論。一实践证明:比学赶帮是贯彻执行鼓足干劲、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好方法,它对于加速提高我国各行各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很大的意义。比学赶帮的社会主义劳动竞  相似文献   
23.
1974年8月19日至24日在多伦多(加拿大)召开了第八届世界社会学大会。就“当代社会的科学与革命”这个题目举办了200多个各种不同的会议。差不多有70个国家的300O名社会学家参加了这些会议。这些会议的一个简短报道引起了人们注意几个讨论过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非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之间作一对比,讨论一下社会学的地位及其对解决社会问题——即科学技术进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里提出来的问题——的贡献,这对进一步同资产阶级思想进行论战是很有启发作用和非  相似文献   
24.
一只母鸡     
有一只母鸡,见公鸡不下蛋,每天还趾高气扬地唱着歌,到处游荡,十分羡慕。于是,母鸡去见上帝,要求变成公鸡,拥有一副好嗓子。上帝说:“我不能将你变成公鸡,但可以给你一副好嗓子。”母鸡得到了一副好嗓子后, 于是每天到处唱歌,再也不下蛋了。不久,主人发现鸡群中有一个只会叫、不会下蛋的母鸡,于是便把它杀了。 (编辑仕居孔昭)  相似文献   
25.
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哲学观和自然观。中国的古人认为,宇宙万物是一个大生命体,人和自然都不是孤立的存在,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大自然不是人类掠夺的对象,而是人类的朋友;人只有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才能给人丰厚的赐予。中华传统艺术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法天象地的艺术思想、收天纳地的空间意识、融天入地的造物观念、顺应天地的造物原则。  相似文献   
26.
乡村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然而在当代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浪潮中,有些传统村落遭到破坏,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等问题日益突出。面对复杂严峻的局面,国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可谓意义重大。基于此,探讨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美丽乡村建设的时代意义、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路径,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村发展。  相似文献   
27.
问题的提出1979年以来,我们曾选用了Piaget 的几项主要实验(五项守恒、序列、类包含),对5—10岁儿童进行了测验,取得了云南省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些资料。本实验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寻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及命题运算阶段儿童思惟发展的特点,以取得儿童认知发展较为系统的资料,并研究文化背景、民族和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长念 《法音》1988,(10)
灵泉胜境拥禅林,寺古山高万木森。殿阁连云新佛像,杨枝甘露润生心。灵峰秀岭伫思望,乱石穿空未易行。今日坦途通上下,摩肩接踵礼观音。遂宁灵泉寺筑路竣工@长念~~  相似文献   
29.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最流行的口号,当时就有人对其维护中学、贬抑西学的保守实质和割裂体用、调和折衷的思想方法提出过尖锐的批评。自中国走向“现代化”之始,中西体用之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到了80年代,在随着改革、开放潮流而兴起的“文化热”中,这场延续了百年之久的老论争又掀起了一个新高潮。在对“中体西用”  相似文献   
30.
守拙     
正陶渊明有诗云:"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守拙,不是五柳先生的首创,老子曾说过大巧若拙。陶潜以后,也有"文以拙进,道以拙成""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讲的都是对守拙的推崇。齐白石年过九旬,发现自己画功不如以前,便每天苦练描红,临摹历代名画经典。儿子不解:"您早就盛名于世,怎么想起描红这般初级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