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1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道家思想同儒家思想一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文化史和哲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传统文化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前几年的文化研究中,相对于儒家思想的研究来看,对道家思想的研究有所不足。为了促进文化研究的深入,加强对道家思想的研究很有必要。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近年来已引起学者的关注。研究道教更需要深入研究道家的哲学思想。道家思想中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如何抓住重点深入下去,这本身就需要探索。看来,把道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起来,放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结构关系中去考察,可能有助于准确地把握道家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较为恰当地评判道家哲学对我们民族理论思维的影响等等。从本期起,本刊开辟“道家思想与传统文化研究”栏目。这里发表的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老子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老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我们欢迎踊跃来稿阐述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2.
我去海南办事,顺便赴三亚市走访了令人殊感兴趣的天涯海角近邻——回辉和回新两座回民村庄,由于日程紧迫,仅仅是匆匆忙忙、走马观花看到一般情况,未能深入考察,颇感遗憾。我们一行三人由回辉乡西寺年轻的江阿訇引导,参观了两民族乡和所有的清真寺。  相似文献   
63.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28种帛书震动了世界学坛,其中《老子》甲、乙本更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但是一个人认为,抄在《老子》乙本卷前的四篇古佚书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老子》甲、乙本。帛书《老子》虽说是现存最古的本子,但未必就是最好的版本。而四篇古佚书在佚失了两千余年后,又被重新发现,使我们对于在汉初成为主导思潮的黄老之学的历史、内容、发展线索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黄老思潮在战国中后期之为显学的地位,有了更准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64.
<正> 长期以来,人们在评价历史上的“儒家义利之辨”时,总是将其视作“割裂义利关系”,“挑起义利问题的争论”,“宣扬重义轻利的道义论”。笔者认为,这些论断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其实,儒家义利之辨,既不曾割裂义利关系亦不曾混同义利关系,恰恰是对这种割裂或混同的克服。义利之辨不同于义利之辩,它所指向的既非重义轻利的道义论亦非重利轻义的功利论,只能是超越道义论与功利论的义利并重论。  相似文献   
65.
考察帛书《黄帝四经》和《易传·系辞》之间在思想上的内在联系,是先秦哲学研究中一个新的课题。《黄帝四经》产生于战国早期之末或中期之初,是现存最早的道家黄老作品,而《系辞》过去则一直被认为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但是,正如我在以前几篇文章中反复论证过的,《系辞》由于其与老庄道家的多方面联系,因而并不能被看作是儒家学派之作。通过本文的考察,我们会进一步了解《系辞》与道家黄老学派的联系,同时也使《系辞》  相似文献   
66.
论西方民主     
民主之真谛,为古今学者所探求不息。然而,要把握民主的真谛,最好(不是唯一)的方法是研究西方民主史。研究西方民主,应揭示西方社会的民主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轨迹,展示其内涵逐渐展开和形式不断丰富的历史过程。西方民主,已经历了古代民主和近代民主两大历史阶...  相似文献   
67.
“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矛盾论》)。阶级对抗是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种外部冲突。那么,在人类历史中,是否还存在别的社会对抗呢?它和阶级对抗又是什么关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应克复在来稿中对此作了探讨。他提出:  相似文献   
68.
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克复 《学海》2001,(2):75-77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若干误识(1)国有企业能实现“政企分开”吗 ?国企与民企的一大区别是 ,前者有“两个上级” :政府主管部门与市场 ;后者 ,市场是它的唯一上级。面对两个上级 ,使国企在市场竞争中很难使劲 ,并经常损耗宝贵的资源和机遇。有鉴于此 ,提出“政企分开”是可以理解的。但是 ,国企的本质属性是资产为国家所有 ,所有者管理 (虽不一定直接经营 )其企业是天经地义的。既然是国有企业又要使企业摆脱政府的控制 ,这本身是自相矛盾的 ,也不符合公司法的精神。这就是国企实施公司制之后与之前不可能脱胎换骨 (被人们称之为“翻牌公司”)的…  相似文献   
69.
伦理精神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核心和根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伦理精神自信是伦理精神对自身意义和价值的高度肯定,它既代表着伦理精神的纵深跃进和境界提升之自我确证,又标志着伦理精神对其方向性和深刻性的自我肯定和赞许。文化自信源于并依存于伦理精神自信,伦理精神自信支撑和挺立文化自信。伦理精神自信源于人自身的精神自信特别是对自己所形成和涵养的伦理精神的自信,成于人自身的社会实践并必然表现为在文化观念和精神境界上的自信,进而催促和激励人们不断地创造文化、发展文化乃至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去保护和拱卫文化。  相似文献   
70.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3级学生李春华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正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在李春华身上究竟体现出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由此我们应该如何评价80后的中国大学生的整体道德风貌?李春华的事迹对于我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有何启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何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得以传承和发扬?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求解,我们选编了这几篇稿子,希望能够作为引玉之砖,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