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认识一种天才的研究方法,对于科学的进步……并不比发现本身更少用处”(拉普拉斯语)。近年来国内对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愈来愈引起广大学者的兴趣,有关这方面的论著犹如雨后春笋。而在这众多论著中,最近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孙世雄所著《科学方法论的理论与历史》可谓独具一格。诚然,科学研究是一种对新知识的探求。它吸引着具有独创精神的人毕生为之努力奋斗,虽然科学家们所用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是,有没有适用于大多数类型的科学研究所共同遵循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思维技巧呢?这就需要摆脱仅仅罗列方法加科学例证的研究方式,而应从哲学和科学两方面入  相似文献   
62.
算法常用于决策, 但相较于由人类做出的决策, 即便内容相同, 算法决策更容易引起个体反应的分化, 此即算法决策趋避。趋近指个体认为算法的决策比人类的更加公平、含有更少的偏见和歧视、也更能信任和接受, 回避则与之相反。算法决策趋避的过程动机理论用以解释趋避现象, 归纳了人与算法交互所经历的原初行为互动、建立类社会关系和形成身份认同三个阶段, 阐述了各阶段中认知、关系和存在三种动机引发个体的趋避反应。未来研究可着眼于人性化知觉、群际感知对算法决策趋避的影响, 并以更社会性的视角来探究算法决策趋避的逆转过程和其他可能的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63.
通过要求被试分别在近处空间和远处空间完成空间参照框架的判断任务, 考察了听障和听力正常人群空间主导性和空间参照框架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1)相对于听力正常人群, 听障人群完成自我参照框架判断任务的反应时更长, 而在完成环境参照框架判断任务无显著差异; (2)听障人群和听力正常人群空间主导性和空间参照框架交互作用呈现出相反模式。研究表明, 听障人群在听力功能受损后, 其空间主导性和空间参照框架的交互作用也产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64.
为了更好地了解吉林省城市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选取吉林省20所学校的17 893名中小学生(8岁~15岁)进行体格测量与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总体检出率为30.5%,并且有39.9%的中小学生对体重的自我认知情况与实际检测结果不相符,存在体重认知的偏移.可见,控制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工作已刻不容缓,应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从低年级儿童入手,做到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65.
李燕  祝春兰  刘伟  武莹莹 《心理科学》2012,35(3):602-607
通过调查得到个体对日常情境中前瞻记忆失败的6种归因,在此基础上,编制12个日常生活中前瞻记忆失败的情境故事,让124名大学生被试进行归因,以确定事件重要性、人际关系和过错者身份对日常情境中前瞻记忆失败归因的影响。结果表明,被试对不重要事件的前瞻记忆失败归因为“主观无意”,重要事件归因为“主观故意”;在对事件后果和过错者人品判断时具有“对己严格”和“对人宽容”的归因特点;对包含亲子关系的前瞻记忆失败者进行责任较轻的归因与后果判断,在重要事件情境中,对包含朋友关系的前瞻记忆失败者进行责任较重的归因与后果判断。  相似文献   
66.
中国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说都包含在《论语》一书之中。《论语》千锤百炼,后人千百年来不断深化研究,使之成为中国文化之一大代表。《论语》对中国的法律及其思想一直保持有巨大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法律及价值都可从《论语》中找到其本源。《论语》中所表述及阐发的精神原则,到  相似文献   
67.
关于自我与共同体的关系问题,麦金太尔将其置于美德理论建构的视阈中讨论。他提出了一种叙事性的自我观,从可理解性、可持续性、可解释性、角色统一性等方面提出了自我与共同体联结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同时,他也指出传统为这样一种联结提供了社会背景,实践的内在善则为其提供了规定性内容。而且,自我与美德之间的统一,要基于对共同体的善的认可来实现。正是社会目的论集中体现了自我与共同体联结的内在结构。此外,他进一步刻画了自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爱国主义被视为一种核心的美德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68.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 ,《颜氏家训》是一部流传广、影响深的家训名著 ,其中《风操》篇 ,对避讳、取名、称谓、交际、丧事等礼俗文化的具体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和辨正。在礼与情之间 ,作者颜之推采取了调和、变通的态度 ,表达了情礼兼顾、以礼为归宿的思想宗旨。《颜氏家训》以情礼调和的方式在世俗社会的日常礼俗中保存了儒家礼教的基本精神 ,使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通过具体的礼俗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69.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素质”。高校心理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高校开展强心理素质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塑造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素质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70.
钱华欣作品     
~~钱华欣作品@钱华欣$中国美术家协会重庆分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