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7篇
  1966年   4篇
  1965年   12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41.
五对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异化概念的作用的解释,是和对于马克思1844年在巴黎期间进一步研究国民经济学文献时所撰写的《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评价,联系在一起的。在研究《手稿》时,第一个应该提出来的问题,就是《手稿》的性质(特点)的问题。《手稿》自身是一个完整的东西呢?还是不成系统的残篇断简呢?这样的——至少部分或者大体上是这样——《手稿》所展示的是一个统一的学说或者仅仅是一些没有联系的思想呢?任何一位粗读过《手稿》的人,都会说,《手稿》本身绝不是一部完整的东西。因此,也就不能说《手稿》中包含了一种发展了的、统一的学说,这也适用于《手稿》中广泛陈述到的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42.
《包容他人》是哈贝马斯继1992年出版的《事实与价值)}一书后问世的又一新作。副标题是“政治理论研究”,全书共464页。这本新著探讨的问题是:今天,人们从当代西方社会的基本原则的普遍内容中能为蕴含着尖锐的多元文化矛盾的多元化社会得出什么g.H乞;能为联合成为超越国家(Supranationalstaat)的统一体的单一民族国家(Nationalstaat)得出什么结论;能为不知不觉被统一为一个非自愿参加的、有风险的共同体(Risikomemeinschaft)的世界大家庭(世界性的社会)的公民得出什么结论。哈员马斯强调维护道德的理性内涵。他认为,道德…  相似文献   
43.
到1848年为止,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发展可分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他们的思想发展是由他们要评说的、摆在他们面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决定的。他们的思想就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变化着,发展着。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可算到1845年初,也就是说,可以算到他们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时为止)的特征是:他们(特别是马克思)的思想变迁是在思辨和分析交互影响的情况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44.
马列主义真理论,今天在同相对主义和唯心论的论战中所具有的意义,纳尔斯基已经作了详尽的论述。因此,现在应该着重地谈谈我们自己的认识论观点。对于我们的真理观来说,普遍的认识首先是:它应当随着实践的和思想的发展本身向前发展,并且随着情况的变化,也应该给予精确的说明,这是毫无疑问的。大家知道,马列主义的经典作家对他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就是采取了这样一种科学态度。至于谈到我们的真理论,那么,只要指出恩  相似文献   
45.
1960年,在柏林汉堡大学校庆一百五十周年的开幕式上,德国統一社会党政治局委員、书記处书記庫尔特·哈葛作了題为《人道主义和科学》的讲話。1961年,民主德国建設出版社又把这篇讲話印成单行本大量发行。現在我們将这本小册子的內容概括介紹如下。  相似文献   
46.
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实现技术革命的深厚的人道主义的、人的本质不仅在于,我们为人民的高水平的生活创造一切前提和条件。技术革命的人道主义本质还特别表现在:人民的创造性的活动所生产出来的巨大的物质财富和价值,在我们这里不是服务于准备侵略。社会主义制度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卓越的历史范例:技术革命的成果是如何只为和平、为捍卫人类的生活和社会进步服务的。在西德,今天有一种传播得相当广泛的观点,认为随着技术革命在军事部门中的实现,人类生活中就出现了一种不可避免的极其明显的危险:人类建立了毁灭自身的死亡  相似文献   
47.
同自然科学家们建立起密切的、战斗的联盟,是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长期以来的任务。这个联盟是为解决近代自然科学和哲学问题以及尽最大能力地把科学用在为人道主义的目的上服务的。在社会主义同共产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它是科学迅速发展成为直接的生产力的前提。在现代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同自然科学家的  相似文献   
48.
一、人道主义的理想和观念同人们在迄今为止的阶级社会中所进行的反对剥削和压迫,反对战争和社会灾难,反对个人的畸形和片面发展的斗争同样古老。以往的人道主义理想总是表现在上升的先进的阶级运动中,特别是表现在受剥削的劳动群众中,例如表现在他们的社会观念和乌托邦式的观念中。在有些事情上,人道主义的理想并没有被人们在口头上称作“人道主义”,但确实存在着人道主义理想。但是,只有当马克思借助于社会的和社会理论的体系提出的科学的世界观(它作为经济、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统一体,包括关于共产主义社  相似文献   
49.
M·玻恩生于1828年。后来曾加入英国国籍。1915年任副教授,1919年任正教授。1921到1953在哥迁根、卡姆布雷格、麦丁堡城任教。他曾多次获得奖金。195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金。他的主要作品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其物理基础》,《原子机械学》,《原子动力学问题》,《现代物理学》,《光学》等。《物理与政治》一文是他在1960年2月11日在双诺威向西德国防军军官所作的一个报告。这篇报告其分八部分:1.前言,2.科学的转折点,3.物理和技术,4.人类的灾难,5.战争与伦理学,6.以威胁求和平,7.回顾历史,8.结论。作者在这篇报告中回顾了科学发展的历史并着重地谈到了科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他认为技术是紧张局势和爆发战争的决定性因素,从而他对科学和技术、特别是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忧虑。作者反对用战争手段去解决一切政治争端,他呼吁美苏两国的领导人不要发动战争。H.弗格尔的这篇文章就是针对玻恩的《物理与政治》一文而写的。  相似文献   
50.
生命哲学(die Lebensphilosophie)是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一种哲学思潮总称。它起源于德国。谢林(特别是他的实证哲学)、叔本华、尼采的哲学思想以及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都是生命哲学的前身。但首先使用“生命哲学”这个术语的,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家、语言学家弗里德里希·冯·施雷格尔(Friedrich von Schlegel,1772—1829)。这种哲学反对理性和启蒙,强调人的感情冲动、直觉和非理性的情感,即过分地重视人的生物情感,并且把这种情感当作人的思维和观察事物的出发点和方向。一般说来,西方文学和哲学中的浪漫主义、实用主义、现象学和存在主义,都属于这种哲学思潮。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W.狄尔泰(1833—1911)和法国的H.柏格森(1859—19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