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禅宗的美学思想对整个中国古代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浸润在中国画里的禅宗意识同儒学、道学一起构筑起中国传统美学明晰的特征而彪炳于世界艺术之林.可以说,抽掉禅宗的中国美术,特别是唐以后的中国美术,就不仅是片面的、残缺的,而且是不可理解的.  相似文献   
52.
徐志锐先生与《宋明易学概论》郭守信博学多识的易学家徐志锐先生,突然于1996年10月8日作古。他著述的《宋明易学概论》一书,还在印刷厂排版,尚未付印。就在8月末时,我还同他商量,俟书稿排完之后,由他再做一次总的审核校订,以免却遗误。谁知仅一月之余,他...  相似文献   
53.
汉字认知的“复脑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该研究探讨了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认知上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差异。实验一使用同一的“汉字对”刺激材料,三组被试分别进行了字形、字音、字义异/同判断,结果发现反应时和正确反应率均表明,字形、字音、字义认知均与两个大脑半球有关,显示出了汉字认知的“复脑效应”。实验二使用“汉字-图形”意义整合判断课题进一步检验了字义认知的“复脑效应”,结果与实验一相同。作者认为,汉字认知的“复脑效应”与汉字本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4.
关于“克隆人”的社会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关于“克隆人”的社会思考潍坊医学院(261042)郭继志潍坊市人民医院李秀荣生物界一方面沿着自然进化、物竞天择的方向发展;而另一方面,人类对物种进行了刻意的人工选择。从原始的驯化动物、人工栽培植物,到现代技术革命的生物工程,为医学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做...  相似文献   
55.
言语活动是利用语言交流思想的过程,是人脑的高级功能。言语活动对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有影响,因而研究人的言语活动的神经机制,对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的本质是有重大意义的。现在,就有关言语活动神经机制的一些问题简述如下。一、大脑中是否有言语中枢与这个问题有关的科学事实主要是来自对失语症病人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56.
本文用不能躲避的间歇脚底电刺激引起大鼠应激,用电刺激鼠尾-嘶叫法测定镇痛效应,研究下丘脑弓状核(脑内β-内啡肽能神经元胞体集中的部位)、中缝背核(脑内5-羟色胺能神经元胞体主要集中的部位之一)和蓝斑(脑内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胞体主要集中的部位之一)与应激镇痛的关系。 用新生大鼠腹腔注射谷氨酸-钠的方法损毁弓状核后,用海人酸和电解两种方法损毁中缝背核或蓝斑后,应激镇痛效应均明显减弱。由于谷氨酸-钠和海人酸只选择性地损毁神经元胞体,故认为脑内的β-内啡肽能神经元、5-羟色胺能神经元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均参与应激的行为镇痛。  相似文献   
57.
在哲人古香古色的智慧里,爱情,这枚永不凋谢的花朵,俯首可拾,但在现实的大地上,它却不肯为每个人都开放。因此,即使有的人已然白发苍苍,儿孙满堂,爱情也可能从未涉足过他的生活。 这种生活的悲剧,在现实中屡屡发生,其原因就在于,不幸的人们用爱情的假相取代了真正的爱情。 片面的爱情,这是爱情的第一种假相。  相似文献   
58.
一、题旨近世国外治禅宗者,多谓禅学与道家思想有相通处,是耶?非耶?汉土佛学界或讳言之。虽然,道教与佛教截然有别,自无待论。至老庄与佛家之思想是否合符,则为研究学术思想之所有事。求同析异,寻源竟委,固无与两教之分流也。且近世学人亦区道家与道教为二,前者遗风,流为江左玄谈,自魏迄晋,终始与佛家合拍,此亦历史事实也。佛教传入中国,世人均以为始自汉末,已为定说。此仅据史传明文记载者而言,非的论也。佛教初传本与黄老并称,驯至六朝,佛徒犹称“道人”。寻《后汉书·本纪论》云:  相似文献   
59.
三、何谓“住寿一劫”?先释一劫。“劫”的全名为梵语“劫波”(kalpa)。印度传统的计算方法是以4,320,000,000年(即43亿2千万年)为一劫,约当梵天(Brahma)之一日;双倍之为梵天的一昼夜,如是三十昼夜为梵天一月,十二月为梵天一年。又一百年,合有311,040,000,000,000年,名一大劫(mahakalpa)为梵天的一生,而全宇宙毁灭。耆那教提出  相似文献   
60.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脑的高级功能。语言与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特别是思维有密切关系。因而,研究言语活动的神经机制,对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有重要作用。关于言语活动的神经解剖生理学基础,早在十九世纪初,就开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