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李晓东  郭雯胡邱 《心理科学》2017,40(5):1136-1141
消极偏向是指相对于积极或中性的刺激,消极刺激能够获得更多的注意和认知加工。本研究采用故事法通过三个实验考察4~5岁儿童对社会事件的记忆是否存在消极偏向。实验一发现幼儿对威胁行为的回忆成绩显著优于对中性行为和助人行为的回忆成绩。实验二发现幼儿对悲伤事件的回忆成绩显著优于对中性和愉快事件的回忆成绩。实验三发现幼儿对威胁行为的前瞻记忆成绩显著优于中性和助人行为的前瞻记忆成绩。研究说明无论事件是威胁性的还是非威胁性的,无论是回溯记忆还是前瞻记忆,4~5岁儿童的记忆都表现出消极偏向。  相似文献   
52.
肝脏缺血预处理研究中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预处理研究与原型启示1 1 预处理发展史1 986年 ,Murry等首次报道结扎犬冠状动脉 5min,再灌注 1 0min ,重复进行 4次 ,不仅未产生累加性缺血损伤 ,反而可以减轻随后 45min缺血所致的心肌损伤 ,他们将心脏遭受短暂缺血后能耐受随后较长时间缺血损伤的现象称为缺血预处理 (is chemicpreconditioning ,IPC) [1] 。该现象已在不同种属动物与临床病人以及不同的实验模型 (在体心脏、离体心脏、培养的心肌细胞)、心脏以外组织器官(如肝、小肠、大脑、视网膜 )得到证实[2 ] 。整体动物进行肝脏缺血预…  相似文献   
53.
目的:采用N-back范式,探讨熟练双语者与非熟练双语者之间工作记忆更新能力的差异,以验证双语优势效应是否存在于工作记忆更新任务中。方法:采用数字型2-back任务,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自变量分别为被试间变量(熟练双语者与非熟练双语者)和被试内变量(低难度任务组和高难度任务组),因变量为2-back任务中目标刺激、非目标刺激、诱惑刺激和非诱惑刺激的准确率和反应时。结果:熟练双语者与非熟练双语者在低难度的2-back任务(一般的2-back任务)中,目标刺激和非目标刺激的准确率和反应时上没有差异;在高难度任务组(有冲突的2-back任务)中,熟练双语者在非目标刺激、诱惑刺激和非诱惑刺激的准确率显著高于非熟练双语者。结论:工作记忆更新中的“双语优势效应”更容易体现在高执行功能需求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54.
采用问卷调查与情境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探讨高中生自尊对自我妨碍的影响。结果发现:(1)高中生自尊对行为式自我妨碍有显著影响,低自尊者更倾向于采用行为式自我妨碍;(2)评价情境对高中生行为式自我妨碍有显著影响,社会评价情境下,高中生更倾向于出现行为式自我妨碍;(3)高中生自尊和评价情境在行为式自我妨碍上有显著交互作用,高自尊者在自我评价情境中的行为式自我妨碍最少;(4)高中生均倾向于采用自陈式自我妨碍。  相似文献   
55.
7."功能"的整体性任何一种理论都要显示其功能,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样如此。在功能上,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解释世界的理论,而且也是一种改造世界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在其功能上集中体现为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统一。一些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理论,而不是一种解释世界的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之功能的一种误解,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从理论功能的整体性上来理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6.
简论低代价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论是世界范围内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循环经济浪潮的兴起,还是国内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进程的启动、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等,都从不同侧面向人们昭示着一种具有新质的发展实践的逐步形成。这种蕴含着新质的发展实践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它自身所具有的低代价性。换言之,由高代价发展走向低代价发展,可以说是当代发展进程中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实践转向。一代价是始终存在于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矛盾现象。所谓代价,是指人类在实现发展进步的实践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以及所造成的一系列消极…  相似文献   
57.
《中国当代哲学问题探索》是武汉大学陶德麟教授几十年、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哲学园地中辛勤耕耘和可贵探索的成果。作者围绕着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中心课题展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现实问题以及马克思  相似文献   
58.
本文提出了一个有意义的问题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 ,社会发展学研究不外于“美学沉思” ;尽管作者没能更进一步深入探讨 ,但启人深思。蔡元培和王国维提出的“美学沉思”课题———以美育代宗教 ,当时并没有产生轰动效应 ,似乎只是一个以学术形式提出的教育“新议” ,但却毫无阻抗地很快付诸实施———上世纪末被列为教育方针 (美育 ) ,新世纪开头成为课堂授课科目。但是 ,冯友兰稍后于他们提出的“以天地胸怀来处理人间事务”的“天地境界”却应者寥寥 ,并未在实际生活中起作用。“美育”、“天地境界”都是“美学沉思” ,为什么一个走进生活世界而另一个却仍在生活世界面前徘徊 ?如果简单地回答 ,那么答案似乎是 :美育或“陶治性情” (蔡元培语 )或“消歇利害” (王国维语 )是人人能做到的 ,而远离“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和高于“道德境界”的“天地境界”是大多数人只能谈说而不能实行的高远审美理想。人首先是通过物质性活动来拥有世界、理解世界、产生关系、建立自我 ,而不能非物质性地跳跃 ,因为那就失去了“根”。要害盖在于此 ,在于“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因此 ,在今日即我国即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 ,可否继“美育”之后再提一个人能否“将自己的生活活动本身作为自己意志  相似文献   
59.
以《易》解《华严经》──李通玄对《华严经》的新诠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易》和《华严经》分别是儒家和佛教的经典。李通玄以《易》及儒家传统的观点诠释《华严经》,开创了理解华严的新途径。本文从“外道”概念的理解和李氏运用易学思想解释《华严经》中“十方神”入手,分析了他的思想特色,文章最后对这种沟通儒佛之尝试的哲学意义作了发掘。  相似文献   
60.
本刊讯9月23日,福建省霞浦县佛教协会召开第六届代表大会,全县14个乡镇的佛教徒代表93人出席大会。县委统战部黄世莉部长、民宗局钟明华局长莅会祝贺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世度法师当选为会长,释长元、释世素、释庚静为副会长,界武居士为秘书长。福建省霞浦县佛教协会召开第六届代表大会@邱一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