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尹彬  武晓睿  连榕 《心理学报》2020,52(11):1278-1287
我国当下的学习观以渐进性学习为主。研究尝试提出“整合性学习”的学习观, 以40只SD大鼠为被试,采用2(学习方式:整合/渐进)×2(性别:雄/雌)组间设计,运用14单元组合T迷宫进行五阶段的动物行为建模。结果显示,1)学习错误次数上,整合少于渐进、雄性少于雌性;2)整合较渐进学习效果的迁移性更好;3)各组皆出现对第一段原正确路径的固着。由此得出:整合性学习更长效,习得的知识具有整体性、组块化、范畴化的可迁移的特征。  相似文献   
22.
张伟诗  连榕 《心理科学》2022,(1):213-218
综述催眠发展史上主要催眠观点,归纳其激活、意境、灵活、具身及整合等基本特征,继而提出催眠是一种以恍惚为特色的深度沟通的新定义,认为催眠本质上是一种沟通,恍惚是其特色,深度与恍惚相结合有助于界定催眠。未来应加强与认知神经科学、精神分析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等的融合研究。  相似文献   
23.
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   总被引:110,自引:0,他引:110  
为了了解当前大学生积极和消极的学习心理状况,采用量表法对672名不同性别、年级、学科和院校的大学生进行了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不高,学习倦怠的水平较高。在性别上,男生在理想承诺和成就感低上好于女生,男生的情绪低落高于女生;在年级上,大一、大四学生的情感承诺高于大二、大三学生,大二、大三学生在成就感低、行为不当和总倦怠上高于大一学生,大四学生的成就感好于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在学科上,文、理科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低于医科、工科和术科学生,文、理科学生的总倦怠水平高于医科和工科学生;在院校类型上,师范院校学生专业承诺水平最低,且学习倦怠水平最高。情感承诺是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最重要的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24.
高中生成就目标倾向与心理健康状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普高和职高的45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高中生的成就目标状况及其与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高中生学习目标倾向高于成绩目标倾向,其中,职高学生的学习目标倾向又高于普高学生。高学习目标倾向的学生比低学习目标倾向的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更好,高成绩目标学生的情感特征较为消极。  相似文献   
25.
网络对青少年学生自尊和自我和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苏娟娟  连榕 《心理科学》2004,27(1):200-202
本研究用自尊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对345名中学生自尊及自我和谐与不同上网次数的学生之间的心理关系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网络在学生的自我和谐和自尊的发展总体不存在显著差异。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从不上网、偶尔上网和经常上网三类学生在自尊与自我和谐的发展各有特点。这提示我们应该辩证地认识网络的作用,相信青少年是有思考力的群体,在对待三类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26.
当代大学生专业承诺与学习风格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吴兰花  连榕 《心理科学》2005,28(4):872-876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和修订的《学习风格检测表》,调查和分析了福州地区673名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和学习风格。结果为:我国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不是很高,在性别、年级、专业、学校类型上差异显著;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学校类型的大学生的学习风格基本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我国大学生基本没形成适合所学专业的学习风格。  相似文献   
27.
有问卷调查表明,个体的学业成绩特别是数学成绩与前瞻记忆表现有一定的相关,学业不良生报告更多的前瞻记忆失败。也有实验研究显示,学业不良生在很多情况下前瞻记忆表现劣于学优生。但是,影响学业不良生前瞻记忆表现的因素却并不是很明确。本研究从目标显著性和任务重要性这两个可以着手于改善前瞻记忆的主要因素入手,考察其对数学学业不良生和学优生事件性前瞻记忆和前瞻干扰效应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学业不良生的前瞻记忆表现提供实证依据。 采用2学业成就(学业不良生、学优生)×2前瞻记忆任务重要性(强调重要、不强调)×2目标显著性(显著、不显著)混合实验设计,目标显著性为被试内变量,其他两个因素为被试间变量,在双任务实验范式(前瞻记忆任务镶嵌于进行中任务)中,考察三个因素对前瞻记忆正确率和反应时的影响。此外,被试还需完成基线条件,在基线条件下被试只有进行中任务,没有前瞻记忆任务,通过实验条件和基线条件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差异,考察前瞻记忆任务对进行中任务的干扰效应,推测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结果表明,学业不良生在所有前瞻记忆任务表现均劣于学优生;目标显著性与前瞻记忆任务重要性对前瞻记忆正确率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强调任务重要性使目标不显著条件下的前瞻记忆正确率提高,对显著条件的前瞻记忆正确率没有影响。强调任务重要性使所有实验条件的前瞻记忆反应时下降,目标显著使所有实验条件的前瞻记忆正确率提高。所有实验条件进行中任务正确率低于基线条件,反应时也慢于基线条件,表明执行前瞻记忆任务对进行中任务产生了干扰,学业不良生和学优生在本实验条件下对前瞻记忆任务均采用监控的加工方式。结果说明,学业不良生前瞻记忆成绩较差,可以通过设置显著的目标提高其前瞻记忆成绩,当目标显著时无需强调其重要性,若无法设置显著的目标,则通过强调任务重要性提高前瞻记忆表现。  相似文献   
28.
吴莹莹  连榕 《心理科学》2014,37(5):1197-1203
摘要:情绪能力(emotional competence,简称EC)是近来教师心理的研究热点,但中国大陆对这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后发现,教师EC的研究多集中于两方面,一是与教师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教学效能感等教师工作变量的相关关系研究,一是教师EC的干预。虽然目前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还存在概念不统一、研究较单一以及干预不够科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9.
中学生知识学习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编的《中学生知识学习观量表》,探讨了中学生知识学习观的现状和特点。结果表明:(1)中学生的知识学习观在总体上还是建设性的;(2)不同性别、文理科学生在知识学习观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3)初中生的知识学习观比高中生的知识学习观更具建构性;(4)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在知识学习观各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知识学习过程观、知识价值观、知识学习态度观是中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30.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373名幼儿教师作为被试,探讨幼儿教师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检验大五人格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幼儿教师心理弹性与职业倦怠负相关显著;(2)工作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水平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心理弹性可通过神经质、宜人性和严谨性等的中介作用负向预测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研究表明,提高心理弹性,塑造良好人格,可以预防和降低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