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徽州木雕是徽州明清建筑装饰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建筑宅院的营建过程中,对木雕内容题材与构图表现的选择,并非由匠人依经验进行独立创作,而是以一种共同创作的方式来表现。整个宅院的木雕都会以统一的主题来雕刻,表现屋主的期盼与夙愿。文章以树人堂主体部分的木雕表现来分析民居木雕构思创作的主题,从而得出民居木雕创作构思以及表现的思维范式。  相似文献   
62.
魏晋玄学是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产生在中国哲学史上引起了一场划时代的变革,表现在它不仅最终结束了统治两汉时期达数百年之久的经学传统,同时也开创了贯穿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代玄风。经过这一时期的洗礼,不仅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哲学抽象思维水平,而且玄学本身无论在理论形态、概念范畴、思维方法以及向其它文化领域扩展渗透所形成的时代精神风貌,也颇为新颖独特。本文仅对魏晋玄学中包含的必然和偶然及其关系的思想作一发微并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63.
Porges的多迷走神经理论提出迷走神经活动(vagal activity)与儿童的情绪及社会行为密切联系,已有研究探讨了儿童迷走神经活动与儿童的情绪反应及调节的关系,但研究结论不够清晰,需要进一步研究澄清。本研究选取93名4-6岁学前儿童被试,运用生理测量手段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RSA)分析的方法,采用父母报告的学前儿童情绪反应强度、情绪调节能力、冲动性为结果变量,进一步探讨儿童迷走神经活动(以基线RSA、RSA撤出、RSA恢复为指标)与情绪反应、情绪调节及冲动性的关系。研究发现:(1)基线RSA与儿童情绪反应强度显著负相关,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显著正相关,基线RSA是儿童情绪反应强度显著负向预测因子,是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显著正向预测因子;(2)RSA撤出、RSA恢复性与儿童冲动性显著负相关,是儿童冲动性显著负向预测因子。研究结果支持了Porges的多迷走神经理论,表明迷走神经活动与儿童情绪反应、情绪调节及冲动性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4.
受到明朝末代画家董其昌等人的影响,清朝的绘画界以文人画为主。并且清代前期的山水画,受到了董其昌理论跟实践的影响。无论是在画面风格上还是构图上都很相似。在风格上,崇尚古人。在运用笔墨上非常有韵味。因此形成了以"清初六家"为首的清代画坛。他们引领整个清代画风。最为重要的是"四王"在当时的山水画地位很高。当时没有人能够与之相媲美。综述了四王生平及成就,四王山水画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四王山水画对后世的影响,四王与拉斐尔前派复古形式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65.
孙青青  陈本友  赵伶俐 《心理科学》2011,34(6):1332-1337
颜色偏好是人在心理上所喜爱或偏好的颜色。人们对抽象颜色、具体物色都会表现出偏好;性格、性别、年龄、文化等因素会影响颜色偏好。以往研究者在研究内容、研究材料、研究条件尚存不足,这正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6.
赵天成 《现代哲学》2003,1(2):31-38
本文针对当今“复归”、“走近”马克思的观点,运用当代解释学进行了新破解。本文依据马克思哲学的根本原则,运用当代解释学的积极合理成果,立足于现代思维范式的新视域,对建国以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三个不同阶段、不同结果进行了新破解,肯定了三个不同阶段及结果的合理性及存在的价值,明确指出破解对马克思哲学理解的理解,必须摒弃形而上学的“非此即彼”、以及追求那种所谓“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的绝对思维方式。运用独特的新视角,指出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是一个开放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及结果,只要实现了实践、理解主体、理解对象三者的具体、历史统一,就都具有真理性,就都是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的显现;与此同时,还通过这一问题的探索揭示出了该过程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67.
改革开放的大潮,正铸就着一种新的存在。而这一现实存在凝聚成的热浪,正以其磅趋之势,一次又一次撞击着人们思想、观念中的传统堤坝。这种撞击不是短时间内能结束的,它将使人们的心灵在不断震撼之中,体味着各种感受而步入_二十一世纪。挥不掉的困惑、迷茫将长时间困扰人们。面对当代这~怀疑、困惑、迷茫的心境与思潮,究竟应当如何认识与评价?它是如何生成的?它将如何走向?它能否成为长久地支配人们的一种精神力量?本文不揣浅陋,“试图通过分析现实与再现历史的方式,来表述一下陋见,以期与同行们达成共识。相对主义怀疑论的生…  相似文献   
68.
石杉碱甲对动物行为和脑发展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林初  陆维华 《心理学报》1991,23(4):404-411
  相似文献   
69.
采用三词对材料构成两种结构的社会情境:环性传递结构和线性传递结构,通过合理情境判断任务和脑电技术,探讨社会结构的加工机制。结果发现,与线性结构相比,环性结构引发显著的启动优势效应,诱发额区和中央区更小P200波幅、更大N400波幅和更小P600波幅。这表明,被试对环性社会结构具有自动化的整体加工优势。可能的解释指向中华文化的环性结构图式偏好,支持社会结构认知的文化建构性观点。  相似文献   
70.
转变     
对于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学生,应采用心理治疗为主,以克服其多疑、敏感、固执、不安全感和以自我中心的人格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