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微文化"传播深刻改变了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方式,其张扬个性、崇尚自由、准入草根、形式活泼,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主体成长的需求。但是,作为后现代大众文化的重要构成,"微文化"自身商业化、娱乐化、碎片化、符号化、瞬时化、部落化和民主化等特征,也极易引发大学生道德责任感培育陷入道德责任认知模糊、道德情感冷漠,以及道德行为失范的三重困境。  相似文献   
32.
与中性信息相比,情绪信息会引起更快更多的注意并具有一种认知加工上的优先权.在注意实验中,与不带情绪色彩的刺激相比,具有情绪意义的刺激更能吸引注意或占用注意资源且引起注意偏向.个体对情绪信息的适度偏向具有重要的社会生活意义.本文介绍了情绪注意偏向的注意成分理论、图式理论、注意资源理论和平行分布处理(PDP)模型,并分别对抑制范式下以不同情绪材料展开的正常被试和特殊被试的情绪注意偏向研究进行了总结概括,同时指出了未来在抑制范式下利用ERPs、fMRI新技术研究不同被试群体情绪与注意关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3.
梁绪敏  贾继海 《管子学刊》2013,(4):69-71,90
曾子是传播孔子儒家学说的关键人物之一。如果没有曾子的努力,中国古代文化中儒家学说的传播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儒家文化的发展中,曾子的贡献是巨大的。曾子既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又有其发展和建树,为包括儒家精神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34.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通过一个短时记忆测试,考察记忆/遗忘线索在不同的工作记忆负荷条件下诱发的脑电差异。实验以字母和数字为刺激,要求被试记忆或遗忘不同数量的视觉信息。ERP结果发现:在线索呈现230~430ms的时间窗口,高负荷条件的遗忘线索比低负荷条件的遗忘线索诱发了更正的ERPs。这一结果表明,抑制机制在定向遗忘中有重要作用,抑制不同数量的信息需要不同数量的认知资源。  相似文献   
35.
正道教经文和仙传中关于"试"的记载从来没有间断,可以说是一条贯穿始终的脉。络道教将修道人生与炼丹过程类比的思想中蕴含着神正论的色。彩试与免试的对、立仙真品阶与免试资格的关,联又使得道教的试炼思的担负起一定想判教功能。道教的试炼道教的试炼观念与魏晋时期道教的兴起几乎是同时发生的。我们在刘向的《列仙传》中尚  相似文献   
36.
37.
注意实验中,与不带情绪色彩的刺激相比,具有情绪意义的刺激可引起注意偏向。本研究以情绪场景图片为材料,通过眼动技术分别记录被试在反向眼跳任务和Go/No-go任务中的眼动数据,考察了情绪图片的注意偏向。结果发现:反向眼跳任务中,对情绪图片的眼跳潜伏期比中性图片更长,眼跳错误率也更高;在Go任务中,相对于呈现在中央的中性图片,情绪图片引起的对靶子的眼跳潜伏期更长;在No-go任务中,相对于呈现在中央的中性图片,情绪图片引起的眼跳错误率更低。实验结果说明,情绪图片可引起注意偏向,表现为更快的捕获注意并且注意更难从情绪图片上转移。  相似文献   
38.
情绪信息对人类的生存非常重要, 研究者一直在探讨情绪产生的本质问题:情绪的产生是“自动”的吗?已有的大量实验证据表明, 情绪可以被快速识别, 甚至在非注意条件下或者无意识条件下, 情绪信息也可以被大脑(尤其是杏仁核)识别。大量实验结果分析了情绪自动化加工的表现, 并探讨了情绪自动化加工的大脑机制:皮层下通路。视觉信息在视网膜接受后, 经上丘脑与枕核传递至杏仁核, 这条通路被称为皮层下通路, 负责情绪信息的快速化加工。但是新的研究对已有的实验范式与技术手段进行了质疑, 反驳情绪的自动化加工, 并质疑皮层下通路存在的可能性。为了进一步理清情绪加工的本质与大脑机制, 今后的研究应当采用更为严格地控制意识、注意资源的实验范式, 以及采用更精确、更高时间与空间分辨率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9.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认为亚当和夏娃(伊斯兰教中称阿丹、好娃)是人类的始祖,地球上的第一对夫妇。《古兰经》和《圣经》关于人之初的描述有共同之处,也有诸多不同。《圣经》中的人之初《旧约圣经》的《创世记》中有两处关于人之初的描写《,新约圣经》的《罗马书》和《哥林多前书》中在解释基督对人类的救赎时也提到亚当。第一处描写:神决“定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让他“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活物”。神赐福于人并要“他生养众多”。神欣赏他的造物,造人之前,每造好一物,都为其取名,而且“神看着是好的”。第…  相似文献   
40.
本研究采用中国运动员赢分和输分后的表情, 通过行为学和脑电技术比较面孔表情和身体姿势的加工机制。实验1探讨了赢分与输分面孔和身体的效价和强度, 实验2考察了图片的情绪类型(中性、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厌恶), 实验3采用脑电技术比较了赢分和输分情绪的神经机制。3个实验的行为结果表明, 相比面孔, 身体信息更能区分赢分和输分的效价, 而且身体姿势传递的情绪内容相对单一, 面孔表情传递的情绪内容相对复杂和多样化。脑电实验的结果表明, 身体的情绪信息能更早地被大脑识别, 表现在N170成分上, 面孔表情的情绪效应, 反映在EPN成分上。在加工的晚期, 面孔和身体条件下, 均观测到胜利比失败表情诱发了更大的LPP成分。结果表明, 大脑在多个阶段对身体姿势进行情绪评估与分类, 为行为上身体对效价的高区分性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