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咏昙花     
一九八六年秋,应邀来中国佛学院讲学,值昙花将放,传印法师为余移一株至寝窗以资饱赏。赋句  相似文献   
62.
下面再看《坛经》的正文就知道般若的力量了。次日,韦使君请益。师升座,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  相似文献   
63.
柏拉图《泰阿泰德》的显白议题是"什么是知识?",这似乎意味着,苏格拉底和泰阿泰德试图探究"知识的本性",即所谓的"知识论"问题。但柏拉图的"笔法"表明,苏格拉底并没让"哲学"和"泰阿泰德"仅仅停留在试图发现"知识"是"什么",而是引导泰阿泰德在探问"知识"的途中领悟一种政治性的探问:为何求知?换言之,单单追问所谓"知识论"问题,很可能就丢失了柏拉图更为紧迫的教诲。柏拉图精心设计的这个"开端",为我们理解《泰阿泰德》提供了纲领性的线索:只有将一显一隐两个议题结合起来,我们才有可能领会,苏格拉底-柏拉图式的"灵魂学"所探问的"知识",究竟具有怎样的整全面相。  相似文献   
64.
浅析中国染织纹样从动物纹向花草纹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染织纹样的题材、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动物纹、花草纹、几何纹等,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审美观念的变化,染织纹样的风格、特征也不断变化,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隋唐以前,我国染织纹样处在以动物纹为主的动物纹时期;隋唐以后进入到以花鸟植物为主的花草纹时期.用花草纹作装饰并不是自唐代才开始的,如汉代的茱萸纹、六朝的忍冬纹等.但是由于受到政治、经济、宗教、哲学、民俗等因素的影响和约束,花草纹只能处于陪衬地位.中国传统染织纹样的演变进程是人类生活发展、拓宽和深化的进程,也是人类文化从低级到高级.从简朴到丰富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5.
《金刚经》是专门讲般若的,六祖传授的法要是从《金刚经》来的,悟也是从《金刚经》开悟的。《坛经》第一品专门讲这一点。《坛经》第二品是专讲般若,我们讲禅宗要借教悟宗,宗不能离开教,不能象后来一些讲禅宗的过份强调祖师们所用的那些方便,而把教丢在一边。六祖并没有离开教,东山法门就是从《金刚经》来的。《心经》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  相似文献   
66.
乔春华 《学海》2001,1(2):78-79
在目前流行的成本论著中提到“成本是商品经济的历史范畴”。我们对这个观点持不同看法。一、“成本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析如许毅等同志认为 :“成本 ,是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品的价值包括三方面内容 :……社会主义社会为生产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为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成本通常指前两部分。”① 又如 ,徐政旦等同志认为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是商品货币经济中的一个经济范畴。它是企业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耗费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的必要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成本是商品价…  相似文献   
67.
《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一文,是海德格尔于风起云涌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表的唯一一篇论文。他强调,"我的思想和荷尔德林的诗歌处于一种非此不可的关系中"。海德格尔认为,《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以五个具有"确定次序"与"内在联系"的中心诗句为提示,将诗的本质性的本质端到我们眼前。通过悉心释读荷尔德林的诗,海德格尔引领读者从"之间"即存在本身的"显-隐二重性运作"的不可同一的"相关性"上来思索"诗的本质",为我们理解人的本质、大地的本质乃至理解贯穿整个西方思想史的"诗与哲学之争"都提供了一种另类眼光。  相似文献   
68.
罗纳德·赫伯恩1966年发表的论文《当代美学及对自然美的忽视》是环境美学兴起的标志,他在这篇论文及后续研究中提出的多个主题对环境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别于用艺术同化自然的那种如画性景观欣赏旧范式,赫伯恩关于艺术和自然关系的看法启发了"按自然所是"来阐发自然审美特征的原则,推动了20世纪中叶传统自然美学向环境美学的过渡;赫伯恩关于"自然欣赏要从琐碎上升为严肃"的思想启发了环境美学中以卡尔松为代表的科学认知途径和以伯林特为代表的审美参与途径,但他自己更倾向于这两种途径的结合;赫伯恩提出的形而上想象概念则集中体现了他的"自然欣赏要从琐碎上升为严肃"的思想,并引发了环境美学中关于想象、情感和直觉等感性因素的讨论;赫伯恩对环境审美经验特征的描述倾向于达成某种多元的融合,这种主张也预示着环境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9.
偶景术是上清派的重要存思技法之一,然而,偶景术的性质至今依然幽晦不明。笔者从分析"偶景"一词在六朝文赋和道教文献中的涵义入手,指出偶景术有三个来源,即作为历史来源的萨满教的守护神,作为实践来源的天师道的黄赤合气之术,以及作为理论来源的易道阴阳观念。通过这些分析,笔者确定偶景术的本质为存思之术,它对内丹学的产生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1986年5月20日至30日,中国东西方文化研究中心在杭州举行了名为“东西文化和中国现代化”的讲习班。先后到讲习班讲演的海内外专家学者有:黄万盛、朱维铮、陈鼓应、王元化、庞朴、李泽厚、萧(?)父、包遵信、梁从诫和成中英等。讲演内容涉及文化的结构、文化的人类性和民族性、文化学研究的缘起、对传统文化的评价、中西文化的差异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等多种理论问题。现综述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