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乳腺外科手术诊疗工作有着不同于一般手术的医学伦理要求.通过对乳房手术前、中、后三个时间段的不同伦理要求进行分析可见,只要乳腺外科医生能以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在不断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加强自身对医学伦理学的学习,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尊重和心理支持,一定能使每位乳腺病患者的手术治疗全过程符合医学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252.
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式选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切除范围确定的历史回顾,认为正是由于对腮腺多彤性腺瘤生物学行为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得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切除范围的确定更趋于规范与科学;而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促进了对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式的不断改进,以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获得更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53.
慢性前列腺炎认识和治疗的困惑与提高疗效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率高、疗效差的困惑,全面系统地分析慢性前列腺炎基础和临床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探讨其规范化诊治程序和提高临床疗效的策略。对提高治疗决策因素结合方法论进行探讨,引导医生从减少患者痛苦、减轻经济负担的角度,探索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决策实施率,促进和谐的现代医患关系形成,提高慢性前列腺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54.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生活水平提高和寿命延长使得患者数量在逐年增加。电切镜的应用使下尿路疾病尤其是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新的治疗方法近年发展较快,并在BPH治疗过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症状和程度各不相同,并且高龄高危患者居多,其手术适应证需要进一步探讨。开放前列腺切除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经尿道激光治疗、腹腔镜手术近几年开始尝试,初步应用证实其应用得当是有效、微创、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因此发展迅速。微波、超声消融、支架植入治疗目前较少应用,但有其适应证,尚不能替代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可作为对症辅助治疗或适用于无法耐受手术者。结合国内外BPH诊治指南提出的手术适应证,查阅近年国内外发表相关文献,对于指南在实际应用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进行探讨。对各种外科手术的临床疗效予以对比和总结,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外科治疗的临床决策问题。  相似文献   
255.
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使血糖接近正常,并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但是也有专家认为这种胰岛素治疗的代价比能带来的好处更多。本文运用比较治疗学的观点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强调了胰岛素强化治疗在早期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6.
吸毒者:病人还是罪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认定吸毒者的社会身份是禁毒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概述常见的毒品和吸毒的流行趋势。通过分析吸毒与医学和犯罪的关系,了解吸毒是病态还是犯罪。提出如何正确对待吸毒与戒毒,社会有关人员有责任关怀吸毒品走私案者,消除偏见,给予他们应有的帮助和治疗。  相似文献   
257.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中性别选择的伦理辩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是在胚胎植入子宫前进行遗传学检查的新技术。它可对植入胚胎进行性别选择,从而引发了会增加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担忧。通过对PGD性别选择伦理风险的分析,指出其用于医学需要时不会对性别比造成危害。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医生、患者及社会全体人员共同参与,避免该技术用于非医学目的的需要。  相似文献   
258.
259.
2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