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校园景观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其独特之处就在于校园是育人场所,育人的意向性要求景观本身包容丰富的教育意义与教育价值,因此,校园景观不但积淀着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也蕴含着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美的校园环境不仅能使学生得到美的愉悦,而且还可从设计优美的景观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校园景观的生态质量和美学品位不但是校园文化价值的传达,也是校园师生共同的美学追求。以美的视角去看校园景观建设的合理或不合理之处,为建设好大学校园提供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72.
山水自然作为艺术表现的主题,在伦理化的阐释后,才在玄学观念的影响下显现出自身韵存在感。源起之初的山水意识,是从外在游观模仿进入到“物我合一”的亲密状态。而后者主张的神情与玄思的贯注,奠定了山水艺术的美感基础,也使后来山水艺术的发展呈现出情境化的表现趋向。  相似文献   
73.
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崇高事业,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而且是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生命因教育而精彩》根据康岫岩个人教育思想、教育故事和教育实践以及南开教师们的教学实践撰写,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能够从中感悟到从事教育事业的崇高和幸福,能够看到教育改革的新标杆,通过教育家的今天看到自己的明天。  相似文献   
74.
在高校开展团体心理咨询是一种可行、高效的方式,但是存在多种原因导致在这种模式咨询下成员的流失,本文在介绍团体咨询概念的基础上,分析高校团体心理咨询过程中成员流失的原因及其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5.
团队中帮助行为包含团队成员个体帮助行为, 成员-成员的人际帮助, 以及团队帮助行为。既有研究聚焦于团队中个体帮助行为的积极作用, 忽视了施助者与受助者之间的二元关系影响、以团队为研究层级的帮助行为机理及团队中不同层级间的影响效应研究。研究提出团队中帮助行为的多水平整合理论模型框架, 认为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团队帮助行为的涌现溢出机制及团队中帮助行为可能存在的负面效应的内在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76.
位于江苏省西南部的茅山,风景独特而优美,常年峰峦叠翠,云遮雾绕,古洞深幽,颇有仙气,为“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它是中国的道教名山,养真仙境,上清派发祥地。  相似文献   
77.
青海省循化县境内有一处藏族民间神山信仰、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共享的圣地,崇信该圣地的信众当中有藏、土、蒙古、撒拉、回、东乡等不同民族.藏语称“阿尼夏吾”,当地穆斯林叫“奄古鹿拱北”.围绕该圣地形成了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间相互宽容、共享和谐的特殊地域文化.历史文献及田野调查显示,这一区域内的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经过此起彼伏的竞争博弈,最后做到了彼此了解、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和谐共处.笔者提出: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徒之间若能深度了解彼此的民族情感、宗教禁忌、生活习俗等,就能做到相互尊重、彼此包容、求同存异.这也是阿尼夏吾神山信仰现象长期延存的内在根源.这一经验对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多宗教的和谐共处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78.
以全国24013名10~15岁儿童青少年为对象,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公正世界信念的影响。结果发现:(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能够正向预测一般公正世界信念与个人公正世界信念;(2)权威型教养方式能够正向预测一般公正世界信念与个人公正世界信念,独裁型与纵容型教养方式能够负向预测一般公正世界信念与个人公正世界信念;(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父母教养方式的交互作用对公正世界信念的影响显著,其中,权威型教养方式对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比对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儿童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的促进作用更大,独裁型与纵容型教养方式对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比对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儿童青少年公正世界信念的削弱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79.
道德实在论是具有本体论取向的非虚无主义的伦理认知主义形式,其否认了道德命题的真理价值,又被进一步划分为强、中、弱模式。与之对应的道德反实在论认为,道德命题的"真"与"假"是无法被认识和确证的。作为一种范式,道德怀疑论主要涉及认识论道德怀疑论、非认知主义和道德误差理论,旨在反道德客观主义,而道德反实在论从内涵上涉及投射主义、语义学的表达主义以及误差理论,特别体现在怪异性论证和相对性论证逻辑上。另外,从本质上来说,道德实在论同道德虚无主义存在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80.
行政伦理学既不是交叉学科也不是应用伦理学,它是公共行政学的一个分支,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行政伦理学的价值以及存在和发展的依据,在于是否能以经验研究的方式探讨公共行政中的伦理问题并为公共行政实践提供知识,为公共行政理论提供新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