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43.
谭特立 《佛教文化》2011,(4):110-111
国学大师章太炎,曾经参与百日维新,一,因他纯任自然,生性傲慢,举止怪异,极异,包含着大智、大略,渗透禅的意境,后又投身民主革命,是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之一度被人称为“疯子”。其实,他的“疯”极奇、表现禅者机敏、智慧、激荡和狂放的气质……  相似文献   
44.
近年来,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相继采取法律措施,对“科学教”、“奥姆真理教”、“撒旦的孩子”等邪教进行严厉打击。邪教作为人类公敌,在世界上已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对“呼喊派”、“被立王”、“主神教”、“法轮功”等邪教开展查禁取缔斗争,进一步揭穿了邪教祸世害人的真正面目,有效遏制了邪教的发展蔓延,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识别和抵制邪教,正在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但在某些地区,一些邪教残余势力仍在秘密活动,恢复、建立组织,散布谣言邪说,蒙骗群众,…  相似文献   
45.
《人民画报》一九八八年一期,夔中羽以《“景山大佛”之谜》为题报道,一九八七年一月十四月,国家测绘局测绘科学研究所在北京地区航空遥感成果展览会上,宣布了八年前的一个发现——用遥感拍摄的位于北京故宫之北的景山公园平面园林图像,酷似一奠闭目盘腿打坐的人像。画报刊登了三幅该公园的航空和遥感照片,一张为一九五一年拍摄的,一张为一九八三年拍摄的,还有一张为一九八六年法国斯波特(SPOT)  相似文献   
46.
谭特立 《佛教文化》2011,(5):110-113
“永叔不喜佛,然其聪明之所照了,德力之所成就,真佛也!”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在为《欧阳修文集》作序时,是这样评价欧阳修的。  相似文献   
47.
学佛路上     
一、走近五台山文殊菩萨德难量 ,久成龙种上法王。为怜众生迷自性 ,特辅释迦振玄纲。为七佛师体莫测 ,作菩萨母用无方。常住寂光应众感 ,万川一月影显彰。一路称念着文殊菩萨赞偈 ,心怀着无比的崇敬 ,我为朝拜五台山上路了。山路盘旋 ,车行环绕。回头一望 ,走过的公路象洁白的哈达飘落在半山腰。从远处眺望 ,五台山象一朵盛开的莲花 ,台怀镇就象座落在莲芯里的仔 ,安安稳稳的。绿树掩映的众多寺庙如散落在山间的珍宝 ,琉璃瓦映照着阳光 ,格外耀眼。进了台怀镇 ,就看到街上走着身穿染色衣的汉族僧尼 ,大红藏袍的藏族喇嘛 ,让此处的佛教文化增…  相似文献   
48.
鸿雁传信   1999年的初冬,家乡的红苹果摆满了街头。那天我接到五台山法师来信,言及江苏启东法音寺的“中天塔”,供养着佛之法身舍利及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天塔”筹建于 1987年, 1997年底峻工,历经十年“聚沙成塔”。法师希望我去朝拜,以心得供养佛。   我走过大江南北,可启东市在印象里却名不见经传。打开地图一察,呵,还挺气派呢——长江东去的入海处,仿佛一条巨龙张开大口,吐出一颗玉珠——崇明岛,启东就在龙唇上,与沪市隔海相望。   在地图上看是挺明白,可乘车抵达启东时天已大黑了,法音寺在哪个方向我都说不…  相似文献   
49.
本文论证不存在有一个基本的生物性“核心“的重性精神病。探讨病不存在脑而是躯体疾病的重性精神病样症状发生机理。希望精神病学界抛弃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的传统观念,避免造成医源性精神残疾。  相似文献   
50.
认识结果分析谭大友一、任何认识结果中必然都渗透着主体原有的精神结构和概念框架认识主体具有知、情、意结构。很难设想,当认识主体在进行认识活动时,他的知、情、意结构不会随之进行活动。因此,认识主体的知、情、意结构必然会随着认识主体活动的进行而被投射到对象、客体那里,从而使认识结果凝结着主体的因素。实际上,离开了对知、情、意结构的考察,认识论的研究也就被取消了。因为,离开了知、情、意结构,就不会有任何认识。即使是低层次的感觉,也有认识主体的因素渗透于其中。“当我们目不转睛地盯着一个蓝点看上大约五十秒钟左右,然后转向注视一空白纸上,我们就可看到一个黄色的余象(所谓余象,就是当我们盯着一点色彩看时,就会产生另一种色彩)。蓝色产生了在我们内部的黄色。……盯着黄色看以后,我们看到的是紫色的余象,……。”①这恰好类似于下面这类情况:水虽然透明,但人们通过它观察水底,却会在水面映上自己的影像。当一个物体远离我们视线时会变小,而靠近我们时则变大,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大”与“小”,并不是物体本身真的变“大”或变“小”了,而是我们眼睛的晶状体聚集的图象变“大”和变“小”了。这说明单是一个视觉表象就渗入了主体因素(这里主要是主体的身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