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12篇
  27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21.
针对阅读理解是建构抽象命题网络的传统理论,知觉符号理论提出:阅读加工是建构语言所述事件的知觉模拟,并由此推论:有关运动的语言理解包括动态的知觉模拟。该动态模拟假设得到一些实证研究的支持。行为学上的研究证明了语言理解中动态知觉模拟的存在,还对这种模拟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该假设也得到一些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支持。作为一种新兴的观点,动态模拟假设还需要深入的检验,以进一步充实知觉符号理论的语言理解模拟观  相似文献   
122.
"动作-评价"效应是具身认知理论的一个重要的支持性证据。早期研究表明,人们倾向于对积极刺激做"拉"反应而对消极刺激做"推"反应,进而在效价评定过程中表现出一种"动作-评价"效应。而随后一系列研究发现该效应的表现模式并非固定,并且该效应的发生不仅限于"推拉"动作。相应的,研究者也对这些现象做出了多种观点解释。进一步研究需继续深入探索"动作-评价"效应的本质及该效应的局限范围,以统合各种观点。  相似文献   
123.
本文运用“活动—因素分析法”对小学六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结构进行分析。选取广州市小学生289人作为被试,施行语文阅读水平成就测验,用斜交旋转的方法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因素分析,得出6个主要因素,然后用活动鉴制法与鉴别测验插入法对分析出来的因素进行鉴别,揭示其心理实质。这6个因素分别是语言解码能力,组织联贯能力,模式辨别能力,筛选贮存能力,语感能力与阅读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24.
文本阅读中协调性整合的条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王瑞明  莫雷 《心理学报》2004,36(1):15-23
采用移动窗口阅读技术深入探讨文本阅读中协调性整合发生的条件。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一年级本科生。实验自变量是主人公特征与其目标句行为的关系,在实验一中有三个水平,一致、协调一致和恢复一致;在实验二中有两个水平,协调一致和恢复一致。实验一采用ANOVA对三种条件下目标句的阅读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信息必须与先前的协调性信息有局部的不一致或不吻合是引发协调性整合的充分必要条件;实验二采用t检验分别对出现于不同位置的两个目标句的阅读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协调性整合的结 果不仅维持了文本的连贯,而且将相关的信息建构成整体的信息块,文本阅读过程是一个包含流畅性阅读和以协调性整合为重要形式之一的整合性阅读的双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25.
采用移动窗口阅读技术探讨记叙文理解中因果关系对于空间信息加工的作用。实验1和2的自变量是故事中空间信息与故事结果的因果关系,采用相关样本t检验对不同条件下探测词的反应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因果关系不仅会影响文本明确提及的空间信息的加工而且能够促进隐含的空间关系建构情境模型。实验3的自变量是故事中物体与位置词的空间关系,采用相关样本t检验对不同条件下位置探测词的反应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空间情境模型是读者为保持故事因果连贯回溯建构的而不是在阅读进程中的实时建构。实验4中空间关系的复杂程度增大,结果发现当故事中空间信息的文本距离较远时即使有保持因果连贯的需要,读者仍无法回溯建构空间模型。  相似文献   
126.
张娟  莫雷 《心理科学》2008,31(1):40-44,53
探讨了Bayesian规则计算公式的具体含义,进而考察了归类不确定情境下的特征预测是否符合Bayesian规则.包括2个实验:实验1探讨保持类别内目标成员中预测特征的比例不变,而改变类别内所有成员中预测特征的比例是否影响特征预测.实验2探讨保持类别内目标成员中预测特征的比例不变,进一步扩大类别内所有成员中预测特征比例的差异是否会影响特征预测.结果表明: 类别内目标成员中预测特征的比例影响特征预测,而类别内所有成员中预测特征的比例不影响特征预测.据此,本研究认为,Murphy对Bayesian规则计算公式的含义理解有偏差,其由此提出的"单类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7.
杨莲清  莫雷 《心理科学》2008,31(2):500-503
本研究系统考察学习判断是否存在孤立效应,采用电脑编程的动窗技术,随机选取高一的学生共614名,实施3个实验分别探讨知觉、类型、语义孤立材料的学习判断是否存在孤立效应.结果表明:知觉、类型和语义孤立会影响学习判断值,表现出明显的孤立效应,由此得出学习判断中存在孤立效应.  相似文献   
128.
本研究探讨学习判断孤立效应产生机制及其作用方式.设计2个实验,实验1探讨学习者的元认知监控水平对学习判断孤立效应的影响;实验2探讨元认知监控影响学习判断孤立效应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学习判断的孤立效应产生机制是元认知监控,其作用实现方式有两种:第一是促使学习者在编码阶段对孤立项目给予特殊资源投入,因此对学习结果的实际感觉产生较高的学习判断值;第二是使学习者在编码阶段产生会对孤立项目给予特殊关注的印象,由这种虚拟的印象产生较高的学习判断值.  相似文献   
129.
刘志雅  莫雷 《心理学报》2011,43(1):92-100
采用学习-迁移模式, 探讨了同时学习和继时学习两种方式下归类不确定时的特征推理。共包括2个实验, 其中实验1探讨了固定学习轮次的情况, 实验2探讨了固定学习正确率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同时呈现类别要素的同时学习方式下, 被试习得序列式的单类别表征(原型表征), 在归类不确定时的特征推理中按照“单类的Bayesian规则”进行特征推理, 即P(j\F) =P(k\F)·P(j\k); 相继呈现类别要素的继时学习方式下, 被试习得并列式的多类别表征, 在归类不确定时的特征推理中按照“理性模型”进行推理, 即 P(j\F) =Σk P(k\F)·P(j\k)。  相似文献   
130.
李朝旭  莫雷  Feng Wenlu 《心理科学》2004,27(6):1400-1403
为了检验金盛华于1989年提出的“性别助长假设”,采用现场实验探讨观众魅力对性别助长效应的干涉作用。32个中专学生(男女各半)在4种观众条件下测试BAH时间。结果表明,观众条件对女性被试的作业效绩无影响;而高魅力异性观众的在场能助长男性被试的效绩,而低魅力的异性观众在场会削弱其效绩。因此,性别助长效应受到诸多因素(如被试的性别、观众的魅力)的干涉,男性易出现助长现象,且高魅力的异性观众才对作业效绩具有助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